摘要:目的 探討醫用三氧皮下注射治療壓瘡的效果。方法 選擇47例(72處)Ⅲ期壓瘡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40處),對照組22例(32處)。對照組:采用常規的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傷口,0.1%碘伏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無菌紗布包扎處理,1次/d。觀察組:傷口處理同對照組,局部三氧氣體皮下注射治療。兩組患者全身治療和護理方法相同,觀察兩組患者瘡面愈合程度和創面疼痛情況。結果 觀察組瘡面愈合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三氧皮下注射治療壓瘡效果確切。
關鍵詞:三氧;皮下注射;壓瘡;護理
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或軀體移動障礙患者皮膚易出現的最嚴重的問題,具有發病率高、病程發展快、難以治愈及治愈后易復發的特點,一直是醫療和護理領域的難題,已引起醫療機構的廣泛關注[1]。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關懷科嘗試采用醫用三氧氣體皮下注射治療Ⅲ期壓瘡,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入住我科的Ⅲ期壓瘡患者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齡61~82歲,平均72.5歲。共計皮膚傷口72處。納入標準:院外帶入壓瘡,平均壓瘡面積36cm2,根據壓瘡分期標準符合Ⅲ期壓瘡者。壓瘡部位:骶尾部35處,雙側股骨粗隆10處,髖部14處,足跟部5處,肩胛部8處。將47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73歲,總計傷口40處;對照組22例,男11例,女11例,平均年齡72.5歲,總計傷口32處。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壓瘡部位、壓瘡面積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患者正式安置病房后,發生有壓瘡的患者,對其病情要進行評估,評估項目包括壓瘡的面積、深度、外在形態、滲出液體的色質量,還要對患者壓瘡周圍的皮膚狀況進行評估,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患者采用壓瘡常規護理,傷口采用常規的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傷口,0.1%碘伏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無菌紗布包扎,1次/d。預防局部再受壓,解除外部壓力,保持床單元平整清潔,保持皮膚清潔,加強全身營養支持,對家屬及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等。
1.2.2觀察組 材料和制備方法:采用德國卡特醫用臭氧治療儀及其相關配件和耗材,包括99.99%的醫用氧氣、無菌過濾器、注射器、連接導管等。根據患者壓瘡程度需求利用此裝置制造出相應的三氧氣體。將臨床治療用的臭氧濃度分為3類,即高濃度(50~80μg/ml)、中等濃度(30~50μg/ml)和低濃度(10~30μg/ml)。臭氧在臨床應用中常常采用的濃度30~50μg/ml[2]。設置三氧治療儀工作參數:調至注射器模式,選擇三氧氣體濃度為20~40μg/ml,接無菌過濾器,用無菌注射器取氣體10~20ml。
1.2.2三氧皮下注射治療方法 觀察組:護理及換藥方法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壓瘡予以三氧皮下注射治療。具體如下:用常規方法對創面進行徹底沖洗消毒,在無菌操作下,在創面周圍組織再采用三氧氣體皮下注射,2層無菌紗布覆蓋,1次/d直至愈合。氣體注射的量視創面大小選擇10~20ml。
1.2.3健康教育 囑患者翻身時避免敷料松動、脫落,局部受壓等。
1.3觀察指標
1.3.1創面情況 治療前后進行測定:①瘡面壞死組織與膿苔面積測定;②瘡面紅色顆粒狀肉芽面積的測定;③瘡周炎性浸潤帶面積的測定;④瘡面滲出情況測定;⑤瘡面面積測定。
1.3.2患處疼痛情況 用疼痛數字量表對治療前后患者疼痛進行評估。
1.4評價方法 壓瘡表面全部愈合為痊愈;好轉:壓瘡表面縮小明顯,且生出新的肉芽組織為好轉;有效:壓瘡表面覆瘡組織已去除,表面分泌物減少為有效;治療后壓瘡表面沒有好轉,甚者有加重趨勢為無效[3]。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47例患者的壓瘡痊愈42處,好轉17處,有效10處,無效3處。觀察組和對照組壓瘡治療后的效果比較,見表1。
2.1臨床療效 觀察組32處壓瘡中,治愈28處,好轉4處,有效4處,無效0處,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28處壓瘡中,治愈14處,好轉9處,有效6處,無效3處,總有效率為90.7%。由表1可知觀察組壓瘡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2.2兩組患者治愈時間比較 由表1可知觀察組傷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3 討論
傷口愈合的過程比較復雜,它是一個有序漸進的生物學過程,從醫學理論的角度來講,傷口愈合需要經歷三個分期:炎癥滲出期,增生期,修復期。對于壓瘡的治療,控制感染是關鍵,但常規使用抗感染藥物,起效慢、療效差,還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有近期研究傾向,對壓瘡局部治療盡量少用或不用抗菌類藥物,控制感染的藥物同時可破壞有再生能力的組織,不利于肉芽組織的生長和創面的愈合。
本研究觀察組40處Ⅲ期壓瘡采用三氧皮下注射原理:①炎癥期:三氧氣體進入人體組織后,誘導機體產生各種細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28等細胞因子,增強慢性潰瘍中細菌和壞死組織的吞噬作用;誘導干擾素的產生;可以控制滲出,改善代謝和減輕感染。增生期。②增生期:三氧具有激活血小板,促成新血管生長的功能,三氧能促進血小板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物生長因子(PDGF)的釋放,其中TGFβ1促使膠原和基質的黏附,利于創面組織的愈合。由于三氧所產生的趨化效能,還能促成細胞外基質和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因此,三氧治療能促使細胞間質的增生和肉芽組織的生長,非常利于傷口的愈合。③修復期:使用三氧能夠刺激局部代謝、細胞增殖和細胞因子的合成,以促進細胞間質的合成和愈合過程;為創面愈合提供適宜的環境。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應用三氧氣體皮下注射治療壓瘡安全有效,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5,56.
[2]胥麗霞,楊改清,李曉昶,等.醫學臭氧臨床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139.
[3]羅奇花,余麗榮,黃蘭.三氧綜合療法治療壓瘡[J].護理學雜志,2010,25(20):40.
[4]張桂蘭,李飄秀.兩種濃度醫用三氧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3):223-225.
[5]嚴文靜,包曉燕,朱品娟.三氧聯合康復新瘡面換藥治療Ⅲ期壓瘡的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9):2060-2060.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