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單闡述了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危害因素,分析研究了造成護理人員職業危害的因素,并基于這些危害因素提出了預防職業危害的措施。文章提出: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自我防護,提高防護意識,從而達到預防職業危害的目的。
關鍵詞:職業危害;自我防護;措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飛速發展,相應的衛生管理措施也在不斷修訂。護理工作作為眾多職業中的一個特殊行業,其工作性質直接影響著護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會受到生理,物理,化學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職業危害。為了保證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不僅需要護理工作人員應加強自身的防護,提高防護意識;還需要國家和社會出臺一定的措施預防護理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確保醫護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
1 臨床常見危害因素分析
1.1生物因素 導致護理工作人員產生職業危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所指的就是一些傳染病的病毒,細菌等。根據統計數據表明,傳染病占全世界各地護理人員職業病的一大部分。
針刺傷:據研究調查表明,在全國范圍內有超過80%的護士都遭受過針刺傷。并且,醫護人員所患的血液傳播疾病大部分都是由針刺傷引發的。
1.2化學因素 眾所周知,醫院作為一個經常使用麻醉劑,抗腫瘤藥物以及消毒滅菌劑的場所,這些藥物本身都是化學物質。在日常工作中,醫護人員會經常接觸這類化學物質,從而導致了化學物質引起的慢性甚至急性中毒。而且,對于抗癌藥物來說,此類藥物既能殺死病變的癌細胞,還可以殺死正常的細胞。因此,醫護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會遭受到一些藥物的影響。通過分析Hirst的研究報告可知:在腫瘤科護士的尿液中檢測出環磷酰胺,而且該藥物會在護理人員體內存在5d以上才能完全消去。
另外,醫院中會經常性的進行消毒,在一般的消毒滅菌劑中存在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包括有:氯制劑,甲醛等。這類有害物質一般都有較強的揮發性和刺激性,因此很容易被護理人員吸入或附著于皮膚上而對護理人員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根據臨床經驗表明:經常吸入或者接觸此類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質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化學性氣管炎以及皮膚損傷等,甚至更為嚴重的話會損壞護理人員的中樞神經系統,臨床表現為頭疼,記憶力衰退等。
1.3物理危害因素 除了上述的化學因素對護理人員造成的損害外,在醫院中都會有大量的具有放射性診斷的儀器,這些儀器在工作時輻射出的放射性物質也會對護理人員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護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給患者打針,輸液這些最基本的治療手段外,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病情,護理人員還需搬運患者,為患者翻身,有時還必須彎腰為患者護理。這些護理措施都大都會導致護理人員腰痛,腿疼。有些護理人員還需值夜班,這樣會導致護理人員生活飲食不規律,從而導致消化道疾病的產生等疾病。
1.4心理損害和人身損害 在急救室和重癥監護室工作的醫護人員,長期面對都是病情較重的患者,而且隨時存在搶救的可能性。因此,在急救室和重癥監護室工作的醫護人員時刻保持高度緊張狀態。所以說,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承擔巨大的體力負擔之外,還得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精神壓力主要來自患者及其家屬的一些無理糾紛,甚至包括患者家屬對患者造成的生命威脅和傷害。
在有些醫院的某些科室(手術室,急診室以及供應室等)會有嚴重的噪聲。根據研究表明:護理人員長期在嚴重噪聲的環境下工作很容易引起煩躁,頭痛以及聽力下降等危害。而且,護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難免會遇到患者自然死亡或者搶救無效死亡的結果,這些都會給護理人員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的話會導致護理人員對生活失去信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通過對已退休的護理人員進行調查研究可知:有50%的護理人員有強迫癥的癥狀,50%的護理人員存在有抑郁癥。而且,還有65%左右的醫護人員會遭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暴力侵犯。其中,在這些醫護人員中護士人數占67.7%,醫生人數占70.3%。
此外,由于醫護人員的工作性質導致醫護人員的社會地位有限,而且晉升機會較少,報酬低,生活不規律,經常需要值夜班等狀況,都會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
2 防護措施
2.1加強科學研究,掌握護理人員職業健康狀況基線。自從SARS爆發之后,全世界各個國家越來越重視醫護人員職業危害這一問題。但是,國內仍然缺乏一系列評價標準來鑒定護理人員職業健康方面的損害程度。所以,我國下一步應該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基本健康狀況進行調研后,能夠制定出科學有效的醫護人員防護對策。
2.2頒布相關準則和法規,增大監管力度。針對醫護人員職業健康這一問題,各個國家都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和法規預防護理人員的職業病。其中,1991年美國頒發了血源體職業暴露標準,并于1992年詳細制定了標準的具體實施細節。我國的衛生管理部門也制定了職業病相關的預防準則,而且已經開始實施,具體措施的實施將進一步的有效的預防醫護人員職業病的發生。但是,可以導致醫護人員職業病的生物因素還沒有指定相關的準則,護理人員的職業健康還得不到全面的保護和預防。因此,我們建議國家盡快將最近幾年爆發的傳染病也納入法定職業病名單。
2.3全面建設醫院安全文化的管理方法。通過學習研究國外醫院的管理制度可知:國外的醫院為了解決醫療糾紛等負面事件提出了醫院安全文化的管理方法。醫院安全文化是基于職業健康安全評價系統上提出的。該管理方法的執行策略在于能夠清楚劃分護理人員的工作場所,清楚辨別危險源等。
2.4進一步加強護理工作人員職業健康問題的宣教和培訓。護理人員也是勞動者。醫院作為護理工作人員的用人單位,應該嚴格執行《職業病防治法》的法律責任,并真正的做到預防醫護人員的職業危害,從而達到保護醫護人員身心健康的目的。此外,還應該積極推廣《職業病防治法》,經常舉辦講座提高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防護措施。
2.5監護護理人員的職業健康,提供全面疫苗接種計劃。鑒于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獲得不同職業病的危險因素,相關部門或機構應該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體檢和血清檢查,為醫護人員提供合理、有效的接種疫苗。從而達到同時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