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手術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均行切開復位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觀察其手術治療情況。結果 隨訪2~3個月,本組60例患者中優39例(65.00%),良14例(23.33%),合格7例(11.67%),差0例(0.00%),肩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8.33%;骨折均于術后6~8w愈合;60例患者均無肱骨頭壞死,其中2例(3.33%)出現皮膚感染,經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結論 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切開復位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可復位解剖,促進骨折愈合,且肩關節功能恢復良好,術后并發癥少。
關鍵詞:老年;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手術治療
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屬于老年常見病,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方法眾多,通常以手術為主,但各種手術治療均可引起術后并發癥[1]。因此,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對患者術后恢復具積極作用,不僅可減少患者疼痛,又可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預防凝肩發生。本研究分析了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手術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50~78歲,平均為(55.63±11.31)歲;受傷原因:摔傷18例,撞傷20例,其他22例;患側:左側26例,右側34例。本組患者均無血管或神經損傷,行CT、CR重建顯示均為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
1.2方法
1.2.1手術方法 本組均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于肩部前內側作手術切口入路,保護頭靜脈,在三角肌、胸大肌的間隙進入,保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暴露肱骨外科頸骨折部位,清除骨折處血凝塊、軟組織,保護骨折塊血運,先于骨折遠近端,予以1mm、1.5mm克氏針固定,將粉碎性骨折轉為兩段骨折,再復位骨折遠近端,解剖鋼板放入肱骨頭、外科頸、肱骨上端外側,用全螺紋松質骨螺釘固定骨折近端,用皮質骨螺釘固定肱骨上段。術后取克氏針,若骨折復位、固定良好,修復肩袖損傷者;予以生理鹽水、過氧化氫液沖洗,置入引流管,縫合切口。
1.2.2術后處理 本組均于術后行石膏外托固定4w,待修復關節囊、肌肉組織后,拆除石膏,改為三角巾懸吊。術后1~2d取創口引流條,予以止血、消痛及抗感染治療;術后3~5d行X光片檢查;術后4w拆除石膏后行肩、肘關節功能鍛煉;術后12~14d拆線;術后3個月行X線片檢查,若骨折有骨痂,加強功能鍛煉。
1.3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定本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總分100分,其中疼痛35分,功能使用30分,活動范圍25分,解剖部位10分,>9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合格,<70分為差;優良率=(優+良)/總數×100%[2]。
2 結果
本組60例患者經隨訪2~3個月,優39例(65.00%),良14例(23.33%),合格7例(11.67%),差0例(0.00%),肩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8.33%。所有患者均于術后6~8w愈合,未出現延緩愈合或不愈合。60例患者均無肱骨頭壞死,其中2例(3.33%)出現皮膚感染,經1w治療,傷口愈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肱骨外科頸骨折發病人群多集中于老年人,主要與其骨質疏松密切相關。因老年人骨質疏松,骨皮質脆弱,若受到輕度暴力時,易導致肱骨外科頸發生粉碎性骨折;骨折后,其大小結節、肩袖均完整,肱骨頭位于中立位,折端均向前形成角,肱骨干受胸大肌牽引向內側發生移位[3]。少數患者因受暴力作用大,遠折端易穿破三角肌,或骨膜嵌入骨折端,造成骨折端向上移位[4]。
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較弱,多合并基礎疾病,臨床治療通常以保守治療為主,可減少患者疼痛。現代醫學認為,若老年患者無嚴重手術禁忌,可通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行手術治療,對患者影響小,且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訪2~3個月,本組60例患者中優39例(65.00%),良14例(23.33%),合格7例(11.67%),差0例(0.00%),肩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8.33%;骨折均于術后6~8w愈合;60例患者均無肱骨頭壞死,其中2例(3.33%)出現皮膚感染,經治療后均痊愈出院;提示切開復位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可促進骨折愈合,提高肩關節功能,且術后并發癥少[5]。此外,解剖鋼板在骨折近端采用多枚松質骨螺用于固定,采用皮質骨螺釘用于骨折遠端固定,可促使骨折部位固定穩定、牢固,進而加快骨折愈合,減少患者疼痛,增強患者術后康復信心,對患者后期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功能恢復的影響較小,且可預防后遺癥發生[6]。術后加強患者功能鍛煉,可進一步促進骨折愈合,從而減少后期功能出現障礙。若患者體質較差,鋼板可不取出,對患者無較大影響。該手術的不足之處在于采用髓內針固定需剝離較多的肌肉組織,且內固定時需增加外固定,外固定時間過長易導致肩關節出現粘連、僵直等并發癥,不利于關節活動恢復或恢復效果較差[7-8]。本組60例患者于切口愈合后,行肩關節功能鍛煉,進而避免肩關節出現粘連、僵直等情況。
綜上所述,手術切開復位與解剖鋼板內固定術用于治療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療效確切,其可促進患者骨折愈合,達到解剖復位目的,且可促使肩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提高肩關節功能,配合功能鍛煉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黃勁東,陳偉強,卜波,等.老年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鎖定鋼板30例治療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7):897-898.
[2]古子文,王東.136例中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特征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9):2086-2087.
[3]袁賢赟,吳駿,劉偉,等.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外科頸骨折[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2):76-79.
[4]高曦,黃朱宋,關勇等.老年肱骨外科頸骨折鋼板固定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11-12.
[5]邱林.解剖鋼板治療老年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31):75-77.
[6]周銓昆,涂建龍,胡敦祥,等.手法復位與切開復位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13(1):25-26.
[7]蘇海卿,羅瑞.解剖鋼板治療高齡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5):1986-1987.
[8]李林軍.高齡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患者用解剖鋼板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9(22):95-96.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