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介紹護士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的關系并提出應對措施。方法 分析護士職業壓力的來源、危害和國內外關于護士工作倦怠的研究。結果與結論 預防和矯正護士職業倦怠必須采取改變個人和改變環境的綜合干預模型,正視職業壓力,降低職業倦怠,提高護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關鍵詞:護士;職業壓力;職業倦怠
1 護士職業壓力的含義及來源
護士職業壓力是護士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而導致身心疲勞過度、神經緊張、挫折、折磨等的一種不愉快的消極的情感體驗。壓力來源于護士必須與不同的人群打交道,日常工作量大且繁瑣,工作時間相對不確定,倒班,培訓學習多,晉升競爭,醫院管理模式等。
2 護士職業倦怠的危害
職業倦怠不僅對護士的心理和生理帶來消極的影響,還影響個體的工作,包括工作滿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離職、醫療事故和個人意外的發生率增加,并可能激化各種危機。
3 護士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的關系
經大量研究證明職業壓力是導致護士產生職業倦怠的最直接原因。經過研究證明的相關分析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工作負擔越大情感越容易衰竭,角色職責的壓力越大情感也更易衰竭,同樣,聘任壓力人際關系壓力越大也一樣。通過研究進一步的發現與探索了職業壓力等等狀況對職業倦怠的幾個維度的預測作用,最后發現:人際所產生的壓力和聘任對情感方面的衰竭會產生低成就感,還會對人格等正相關,當然,職業的聲望所產生的壓力更有反向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與其他人交流的當中會降低個人的成就,不會積極的指正個體,從而在工作學習中的滿足感也會隨之減少[1]。
4 國內外關于護士工作倦怠的研究
4.1國內護士工作倦怠的相關研究 我國已有諸多調查顯示[2,3],存在高職業倦怠感的主要是學歷高、工作年限較低的護士,說明文化程度與個人成就感呈正相關。在情緒衰竭方面男護士明顯低于女護士,在情感疏遠和個人成就感方面男女性別上無明顯差異。另外,護士多數為女性,要擔當護士、妻子、母親等角色;患者及其家屬、醫生及醫院管理者對護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護士感覺角色壓力過重。
4.2國外護士工作倦怠的相關研究 Lewenson N.J[4]等主要研究了影響護士群體工作倦怠的原因,研究表明,影響護士群體工作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患者護理內容方面的要求、長時間接觸病情危重的患者、工作時間的長短、自我感覺工作負荷的大小、缺乏上級及同事的支持與理解、工作滿意感的高低等。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人類服務版(MBI-HSS)對不同國家、地區的各種護理職業人群的調查研究表明,A型行為、外控、低自尊、低堅韌度、神經質、缺乏耐性的護士倦怠程度高[5]。
4.3男護士工作倦怠的原因與現狀 隨著護理學專業發展,男性逐漸走上護理崗位,男護士在體力、適應性、創新性等方面的優勢正不斷體現出來。但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男生只占極少數,多數是因高校調劑、成績不太理想、家庭困難等因素[6]而被動選擇,所以他們對護理專業沒有太大的熱情,對專業的態度游離不定,易受外界影響,動搖專業思想,但多數人對男性從事護理工作持肯定態度[7]。男護士承受高強度、高風險和高度責任心的護理工作,但其地位卻與之不符,甚至很難得到社會的承認以及應有的尊重[8]。另外,護理工作比較瑣碎,與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觀念形成強烈反差。雖然近幾年男護士就業形勢趨好,但流失率卻居高不下。
5 應對措施
5.1減輕工作負荷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科學地安排班次、減輕工作強度和工作量、合理增加待遇、增加深造及晉升機會、可以充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增加工作滿意度[9]。
5.2加強自身抗壓能力 護士可以通過提高修養,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加強沖突管理及溝通技能的訓練。當遇到壓力及不良情緒時選擇積極的應對策略,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宣泄負性情緒;釋放壓力,處理和協調好各種關系[10]。同時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努力適應工作,從而起到保障心理健康的作用[11]。
5.3保持樂觀的情緒 有研究指出,積極樂觀、情緒穩定、社會順應性和忍耐性較高能降低職業倦怠[12]。因此,保持樂觀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非常重要。
5.4建立支持性氛圍 管理者應關注護士職業倦怠,在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營造和諧寬松的工作和人際氛圍,提供心理援助服務,減輕護士心理負擔,保障心理健康發展。
5.5提高社會支持 社會各界應尊重護士,提高護士地位和待遇,并給護士爭取最大限度的社會支持及良好的社會回報,降低其應激反應水平。
6 總結
護士工作負擔壓力、角色職責壓力、工作不定時、聘任壓力、職業發展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等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有一定的因果關系,護士職業倦怠是個體因素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預防和矯正護士職業倦怠必須采取改變個人和改變環境的綜合干預模型。從而正視職業壓力,有效地降低護士的職業倦怠,提高護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曉春,甘怡.國外關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現狀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5):567-572.
[2]駱宏,葉志弘.護士職業倦怠與工作領域心里社會因素的相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2-14:
[3]李超平,石勤,羅政學.醫護人員工作倦怠的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3):170-172.
[4]楊雪琴,張敬芳.48名男護生擇業觀念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5,3(5).
[5]趙明珠,章雅青,李莎莎.臨床使用男護士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護理,2002,2(4):6.
[6]李志紅,郭淼.男性護生實習期間真實體驗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0):875.
[7]徐朝艷,鄭志惠,王平,等.護士職業緊張與其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及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5-7.
[8]秋鳴,郭華,施莉瓊,等.護士職業壓力應對方式的相關調查與對策[J].上海護理,2004,4(2):10-12.
[9]燕,劉曉虹.護士職業倦怠應對策略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06, 13(1):27-29.
[10]陳素坤.臨床心理護理指導[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169-171.
[11]席波,李軍,王翠麗.護士職業倦怠與人格、自尊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10):3-5.
[12]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測量[J].心理科學,2003,26(3):556-558.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