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對行剖宮產的孕婦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118例行剖宮產的孕婦隨機分成干預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僅給予刮宮產手術一般護理。干預組則在術前術后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觀察所有患者術前術后情緒變化并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抑郁程度評定,同時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等情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術前焦慮和恐懼感改善,但干預組抑郁、焦慮、恐懼和改善明顯增大(P<0.01),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組與對照組比較,除拔管時間及切口愈合情況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自主排尿時間和哺乳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加強對剖宮產產婦的心理護理,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干預;剖宮產手術期;心理障礙
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但由于缺乏溝通和社會因素和產婦和醫務人員之間的關系,使產婦在心情不好和心情不好的情況下,滿足和承受分娩帶來的痛苦,勞動時間延長,產后出血量增加,分娩增加,剖宮產率逐年增加[1]。許多研究者對剖宮產術、女性心理狀態的各種研究和應用進行了抑郁和(或)焦慮表進行評價,并提出了產前剖宮產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和恐懼,但調查應采用心理干預對抑郁、焦慮和恐懼的干預效果,同時不同時進行干預。在本文中,2014年1月~2016年1月將118例剖宮產產婦進行心理狀況調查、心理干預58例,觀察產婦圍術期的抑郁、焦慮的綜合干預,恐懼和心理干預治療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受試者都是住院患者,23例宮內窘迫,18例妊高征胎盤、胎膜早破(PROM)13例,11例臀位、羊水異常7例,異常胎兒的位置和時間延長12例,6例骨盆畸形,產婦沒有信心因素的4例患者中,5例瘢痕子宮、胎盤早剝、妊娠并發癥等因素共7例。心理干預組(60例),對照組(58例);子宮下段剖宮產術,麻醉硬膜外麻醉。所有病例均無精神病史,年齡從24~41歲,平均(28±5)歲;受教育程度:小學12例,初中29例,中專34例,大專以上學歷43例。兩組在年齡、教育程度、孕周、剖宮產生產原因,麻醉、產后出血、新生兒性別、出生體重、Apgar評分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心理評估方法的主治(管)醫(護)負責以上職稱醫生師(護士)對剖宮產產婦118例手進行心理狀態調查和術后住院時間分別評價。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由孕婦自己,由醫務人員單獨詢問并填寫。
Zung抑郁自評量表(自評量表、SDS)-抑郁癥的3個評價等級。根據SDS總分超過中國的規范約束異常[2]。
1.2.2心理干預措施 ①由護士立即了解產婦的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做詳細記錄,了解產婦抑郁、焦慮和恐懼癥。②負責用來看圖片護士,看數據、解釋、看視頻、電視等多種形式的妊娠和分娩的生理、解剖教育,使剖宮產與陰道分娩。其異同點和優缺點;③由醫生解釋術前抑郁、焦慮和恐懼,對病情不良影響和危害,對嚴重抑郁、焦慮和對個體的恐懼,有助于緩解壓力。術后臥床活動及飲食、排氣的重要性,使剖宮產正確理解。手術后護士動員產婦家屬給予更多的關心,并對術后適應母親角色和恢復身體訓練和護理知識的指導,在床前,鼓勵母嬰同室早接觸、早吸吮,以增加泌乳創造條件,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般支持療法:耐心,熱情和患者談心,使產婦獲得信任感和安全感,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個別心理治療:關注嚴重的產婦個別輔導,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根據剖宮產手術的解釋和知識不同的病因,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和注意事項等等。同時,本文對助產士和醫生的技術水平,使產婦消除顧慮。手術室介紹的布局、環境和設備,要注意手術。醫生在任何時候都進行輪、治療和檢查的機會。
1.2.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剖宮產術之間的痛苦和手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拔管時間、排尿時間、泌乳量觀察切口I期愈合。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干預前后兩組抑郁、焦慮、恐懼評分比較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恐懼和量表評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前焦慮和恐懼感改善,但干預組抑郁、焦慮、恐懼和改善明顯增大(P<0.01),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兩組干預后癥狀和體征的變化,干預組與對照組比較,除拔管時間及切口愈合情況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自主排尿時間和哺乳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隨著健康觀念、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已成為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所有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輔助和補充作用,有數據顯示,產婦的焦慮和抑郁是常見的。母親的壓力和焦慮會在中樞神經系統(CNS)調整內分泌腺體發生深刻的變化,壞情緒會在兒茶酚胺分泌的促進,使子宮不協調,從而阻礙產程進展,增加難產率[3]。再加上恐懼,抑郁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食欲減退、失眠,不能充分休息和充足的精力和產婦疲憊,影響手術的質量。因此,對剖宮產婦女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結果顯示:剖宮產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和消極情緒的恐懼。臨床心理干預對照組、焦慮和恐懼比術前也有所改善,但干預組抑郁、焦慮和恐懼比術前平均降水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與術前相比還改善了焦慮和恐懼癥組,從而可能與患者和患者相互溝通,對照組接受常規產前教育和常規宣教等心理疏導作用。這也說明了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對患者心理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產婦健康教育后對活動的認識和及時排尿的重要性,消除了顧慮,改變了從被動到主動,為孕婦提供了正確的支持,早期積極;術后早期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時間比較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術后粘連、并發癥的發生,為早期合理飲食創造條件。母嬰早接觸、早吸吮,房間,按需哺乳,促進產婦的生殖和內分泌功能的恢復,有利于催乳素的分泌增加,產后泌乳早期增加,為母乳喂養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宗良,辛志峰.IUD合并異位妊娠38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3):337-338.
[2]楊麗達,季益富,張剛,等.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婦心理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7,11(5):298-299.
[3]周浩云,蔣善芳,曹輝娟.分娩鎮痛產婦的心理狀態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3):341-34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