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熱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大多數小兒發熱,為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預后良好,但部分為嚴重感染,高熱持續不退,如不及時合理治療,將引起高熱驚厥等多種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為幫助患兒家長做好退熱藥的\"必選題\",現將小兒發熱分期及表現特點,退熱藥用藥原則,藥物退熱的適應癥以及臨床常用退熱藥一一介紹,供小兒家長用藥參考。
關鍵詞:退熱藥;小兒;合理應用
為幫助患兒家長做好退熱藥的“必選題”,現將小兒退熱藥用藥原則,藥物退熱的適應癥以及臨床常用退熱藥一一介紹,供小兒家長用藥參考。
1 用藥原則
選擇退熱藥時應有明確的用藥原則,根據藥物特點,結合小兒個體的具體情況,選用安全、有效、可靠的退熱藥物。另外,在用藥之前應明確診斷根據病情決定如何用藥,尤其要考慮到退熱藥的用藥特點劑量以及副作用,不良反應等。《中國0~5歲兒童病因不明的急性發熱診斷處理指南》基本規范了小兒高熱的合理處理原則[1]。①物理降溫:≤3個月,應用物理降溫方法,如打包散熱、冷濕敷法、溫水浴等。②退熱藥:>3個月,體溫≥38.5℃和(或)有明顯不適者,可采用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對于嚴重持續性高熱者建議應用兩種退熱藥交替使用。
2 藥物退熱的適應癥
總結如下:①體溫>38.0℃時,且既往有熱性驚厥病史者;②體溫38.5~39.0℃,伴全身不適感者;③高熱及超高熱患者(>39℃);④發熱患者,伴全身中毒癥狀者(包括四肢末梢發涼,寒戰,自覺發冷),無論發熱高度如何,立即應用退熱藥。總之,小兒低熱時不主張使用藥物降溫,應用物理降溫,當體溫超過38.5℃時,可采用安全退熱藥來治療,應避免急驟退熱[2]。體溫超過39℃必須立即應用退熱藥同時配合物理降溫。
3 兒童常用退熱藥及其特點
3.1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目前,該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2個月嬰兒和兒童高熱的首選用藥。尤其適用哮喘、流感或水痘的發熱患兒。代表藥: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栓等。藥理特點:對乙酰氨基酚屬于非那西丁的代謝產物,通過抑制環氧化酶,選擇性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的合成,導致外周血管的擴張、出汗而達到解熱的作用[3]。用法:每次10~15mg/kg,間隔時間≥4h可重復使用,每日不超過5次,2歲以下用10%滴劑,2歲以上服用5%糖漿,療程不超過5d。該藥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min內產生退熱作用,起效較快,作用強且安全,且它可與牛奶、果汁同服。退熱效果與應用劑量成正比,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較短,僅為2~4h。副作用:不良反應很少,偶爾出現起惡心、嘔吐、腹痛、皮膚蒼白等,少數病例可發生皮疹、皮膚瘙癢等過敏性皮炎、中性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貧血、肝腎功能損害等,發生胃腸道出血者少見,但長期大量使用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亦可增加嬰兒哮喘的發病率[4]。
3.2兒科專家認為,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熱藥,適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熱病兒。代表藥:美林、(小)安瑞克、恬倩等。藥理特點:布洛芬屬于環氧化酶抑制劑,其退熱作用是通過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E2的合成,退熱作用持續時間長,且毒性低。退熱起效時間平均為1.16h。退熱持續時間長,平均為近5h。平均體溫下降值為2.3℃,下降百分率為88%。用法:6個月~12歲小兒常用量:①混懸液:5~10mg/kg口服,每6h可重復一次,每日≤4次;②緩釋混懸液:劑量為10mg/kg,每日2次口服。小兒每天最大劑量210g,使用前輕輕搖勻。該藥退熱作用持久且平穩,退熱時間平均為6h左右,個別高達8h。副作用:偶有皮疹,輕度胃腸道不適,個別出現耳鳴、頭痛、凝血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以及胃腸道出血和潰瘍加重[5],在血容量低和心輸出量低、脫水情況偶有出現可逆的腎損傷,過量服用可能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以及癲癇發作等不良反應。
3.3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是一種古老的解熱鎮痛藥,目前該藥在兒科趨于淘汰。1899年開始使用,其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更大,主要為胃腸道出血或潰瘍,血小板減少,其最嚴重副作用是發生瑞氏綜合征(急性腦病合并內臟脂肪變性)。藥理特點: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恢復體溫調節中樞感受神經元的正常反應性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從而起退熱鎮痛作用。用量:每次10~15mg/kg,3次/d,飯后服用,必要時4~6h/次。
3.4復方氨基比林(安痛定)該藥是注射劑,屬于吡唑酮類藥物,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強效退熱藥。藥理特點:氨基比林能抑制下視丘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恢復體溫調節中樞感受神經元的反應性而起退熱作用。通過抑制環氧化酶,選擇性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的合成,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出汗而達到解熱的作用,副作用:急性溶血性貧血,皮疹。劑量過大會使孩子出汗過多,體溫驟降,易引起虛脫[6]。
3.6尼美舒利(慎用)代表藥:瑞芝清是新型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用法:每千克體重5mg/d,分2~3次服用。優點:根據已發表的學術論文,發現尼美舒利突出的優點是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少見。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炎癥性發熱、疼痛的治療。缺點:近幾年來全球已報道多起應用尼美舒利后發生重度肝臟損害。201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知,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劑用于12歲以下兒童。
綜上,最安全有效的退熱藥為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對嚴重持續性高熱,推薦“三聯療法”,即應用溫水擦身物理降溫同時兩種退熱劑交替聯合應用退熱。持續高熱的患兒應用布洛芬10mg/kg,4h后應用對乙酰氨基酚15mg/kg,或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每4h一次,交替使用)。療程均為3d。兩種退熱藥交替用藥比單一用藥退熱效果好。退熱藥只是對癥治療,藥效只能持續數小時,體內藥理作用消除后,體溫將會再度升高。小兒發熱多具有自限性,一般不會危及生命,因此,選用退熱藥的主要依據是其具有療效以及副反應大小,并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熱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作首選。
參考文獻:
[1]王藝,萬朝敏.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的發熱診斷處理指南[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8,3(6):449-457.
[2]王衛平.兒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98.
[3]孫作梅,王玉玲.淺談撲熱息痛的作用機制與合理使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7):158-159.
[4]李文紅.哮喘可能與濫用撲熱患痛有關[J].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2001,28(1):20.
[5]蘇華,周曉東,馬愛華.常用藥物引起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及預防[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4,6(1):321.
[6]周金梅,周沈融.賴氨匹林治療小兒高熱療效觀察[J].小兒急救醫學,2004,11(2):104.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