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酶活性檢測時分析參數的設置。方法 對血清酶類檢測的波長、樣本體積分數、反應時間等參數給予優化設置。結果 通過對酶類主參數如樣本體積比、主輔波長、測量點和限額參數試劑吸光度值、線性度等進行設置,有效拓寬了方法學線性的范圍,確保了酶促反應線性期內測量酶的活性。結論 酶活性檢測時對分析參數進行正確檢測,可有效提升檢測的精準度。
關鍵詞:酶;活性檢測;分析參數;應用
隨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廣泛應用,使其已變成臨床診斷的首選方法之一,使得酶活性的檢測方法變得更加簡單,結果更為準確。但盡管如此,酶檢測至今仍然缺乏一個相對完善的操作流程,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方法均有對溫度進行測試,但由于儀器的聲場廠家、型號以及試劑等的差異性,導致酶活性的檢測結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1主要參數的設置
1.1樣本體積比[1] 即樣本體積和反應液總體積的比值。樣本體積比涵蓋樣本體積、樣本稀釋液體積、試劑體積以及試劑稀釋液體積等等,樣本體積值的變化同酶轉化率無相關性,所以,對樣本體積值應嚴格限定。正常情況下,樣本在反應液總體積中所占比值應偏小,這樣可預防樣本中其他物質的影響,且能確保檢測時有足夠大的線性范圍。血清和時機比值在特定范圍內進行修改,其結果不會產生較大影響[2]??稍谂R床實踐中,還應充分考慮因為樣本量不夠大,酶催化反應速度遲緩而形成偏差,諸如谷丙轉氨酶檢測,其公式是:U/L=△A/min×1/6300×106×3.0/0.3=△A/min×1587,系數(F)等于1587,檢測時間是2min,計算過程中,如果吸光度產生±0.001的偏差,則會造成檢測結果產生±0.8U/L的差異,對一個正常上限的樣本而言,則會出現±2的偏差,樣本的活性越差,相對偏差值就會越大。但是,若是再縮小樣本,將會出現更嚴重的偏差。此外,在進行樣本量和試劑量的選擇時,還需充分判斷生化分析儀的性能,不可為了節約成本而忽視了生化分析儀設置的比色杯最小反應體積,要確保樣本量、試劑量、稀釋液量的總和滿足儀器標準。
1.2檢測方法學 從80年代中末期開始,在自動生化分析儀不斷被應用的過程中,商品化試劑盒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這讓酶的檢測方法也獲得創新,連續監測法因此得到了大力推廣。該方法用來檢測酶所催化的反應速率,可計算酶含量,因此也被稱作酶活性檢測法。在應用此方法前,必須先觀察酶促反應的時間曲線,以了解整個反應過程,進而明確延遲期、線性反應期、混合期,以準確進行起始時間的檢測。
1.3波長的確定 自動生化分析儀可用單波長或雙波長進行檢測,單波長檢測的結果較不穩定,會受溶血等因素影響,雙波長檢測時可借助輔波長進行完善,以減低影響因素,進而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行波長確定時,可選主波長或主波長與輔波長同時選定。例如,進行谷丙轉氨酶檢測時,常選擇340nm波長,目前已經明確認定,NADH的吸收峰是339nm,在所選波長半波寬小于2nm的情況下,NADH的摩爾消光系數不會有任何變化。必須注意的是,輔波長是單點監測者F值直接由ε得出,但結果的穩定性比不上雙波長,而輔波長為全程監測時F值需由ε主-ε輔得出。
1.4延遲時間與測量時間[1] 進行酶活性的檢測時,為了減少內源性酮酸的影響,酶和底物混勻后,應經延遲后方可進入線性反應期。例如,在進行谷丙轉氨酶檢測時,添加2-氧代戊二酸后,谷丙轉氨酶便開始進行催化反應,生成丙酮酸,因為開始時反應系統中無丙酮酸或丙酮酸的含量非常少,指示反應無法同檢測反應同時間進行,必須經過一定時間方會出現平衡,進而進入一個線性反應期。前一階段是延遲期,后一階段是一個常見的反應過程,檢測時間應是線性期的零級反應。進行延緩時間同檢測時間的篩選時,要先觀察活性高低不同的二類標本的延遲期和線性期,進而明確測量點。
2限額參數的設置
即,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限額參數有線性度、線性范圍、最大吸光度以及最小吸光度等。限額參數的設置與檢測結果有較大關聯,限額參數的設置越準確,則檢測結果越精確。例如,最小吸光度與最大吸廣度,在酶活性檢測的負反應中,最小吸光度值的設置必須精確,若未進行設置或設置不精確,則檢測過程中一旦底物耗光,而自動生化分析儀又無法自動辨別時,就會出現錯誤的結果[3,4]。無延緩時間參數,對于單試劑酶檢測,如谷丙轉氨酶檢測時,延緩時間中涵蓋了內源性酮酸和乳酸造成的吸光度降低,該情況下,若選擇不要延緩時間,一旦出現高活性樣本,檢測時間就會自動引進延緩時間,導致檢測結果的偏差。因此,所以更換試劑廠家,在應用前應先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按照要求進行參數設置[5]。
3測定系數(K)的計算
常規生化項目通常都有校準品供應,能為所檢測的項目進行校準定標,以確保檢測結果不會造成太大偏差。但是在酶類項目的檢測中,因為其自身較特殊,且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其檢測結果常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酶活性值(U/L)=(TV×103/∑×b×SV)×△A/min,其中,系數K=TV×103/∑×b×SV,所以,K值的準確度直接影響酶活性測定值的準確度。生化分析儀的臨床應用,實測K值往往會發生變化[6],生化分析儀維護更換燈泡或室內質控發生漂移時應進行實測K值的校正。
參考文獻:
[1]張曉珍,姜軍,張娣.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實驗參數解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9):814-815.
[2]郭群.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清與試劑比例的實驗探討[J].臨床檢驗雜志,1994,12(3):137-134.
[3]李雷,張葵.酶類測定底物耗盡的監測[J].臨床檢驗雜志,2000,18(2):96.
[4]羅梅,賀巖,張曉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參數設置與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23(2):222-223.
[5]劉躍平.反應曲線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限額參數設置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增刊I):210-211.
[6]王成河.自行設定酶活性測定的K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8,26(5):565-566.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