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癡呆癥的發病機制與臨床藥物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就診的68例老年癡呆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自34例。對照組患者主要采用口服西藥吡拉西坦片實施治療,而觀察組患者需要在口服西藥的基礎上配上中藥補腎益智湯實施治療,并對兩組患者藥物治療前后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對照組顯效、有效25例,總有效率為74.1%;觀察組老年癡呆患者中有效顯效32例,總有效率為94.2%。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誘發老年癡呆癥一系列主客觀因素中,基因突變、膽堿能缺失是其核心因素。在治療老年癡呆病方面,中西藥物結合治療方法具有很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癡呆病;發病機制;藥物治療;效果
老年癡呆癥又被叫做阿爾茨海默病,簡稱AD[1],屬于老年人多發的常見病癥,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當下,老年癡呆癥發病率較高,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等,居于第4位。老年癡呆癥屬于一種原發性、退化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逐漸增高,85歲以上便可以達到8%。一旦出現老年癡呆癥,人的腦功能便會存在障礙,比如,語言重復、記憶力衰退。可見,研究該發病機制、臨床藥物治療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中西藥物結合治療效果非常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68例老年癡呆病患者,臨床主要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即對照組、觀察組。在對照組中,男有18例,女有16例,年齡64~82歲,平均年齡(74.6±4.2)歲,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2.7±0.5)年。而在觀察組中,有男21例,女13例,年齡為62~85歲,平均年齡(75.3±5.5)歲,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2.5±0.6)年。在對兩組老年癡呆患者進行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之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臨床表現 該組老年患者臨床表現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思維遲緩、智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斷能力比較差。老年癡呆患者的自控能力都比較差,情緒不穩定。甚至一些患者生活都無法自理,行走也不穩,需要有人陪護。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患者會出現口齒不清、書寫困難等情況。
1.3方法 在對照組中,主要采用口服吡拉西坦片治療,3次/d,需要服用2片(0.8g)/次。就觀察組而言,需要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藥補腎益智治療,需要在吃飯之前服用該藥劑,需要連續服用3個月。該中藥補腎益智湯的組成成分比較多,比如,枸杞子15g、柏子仁15g、當歸15g,需要用清水煎服,1劑/d,分為3次,在飯前服用。對照組、觀察組都需要連續治療3個月,并隨時觀察效果。
1.4療效判定 顯效:經過3個月治療后,患者的很多癥狀都消失了,生活也可以自理,判斷力、記憶力都處于恢復中。甚至一些患者還可以不在旁人幫助下進行一般性的社會溝通交流。有效:主要體現在患者一些癥狀逐漸消失,在旁人引導下,可以基本生活自理。同時,記憶力、判斷力也有所恢復,還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常識性問題,予以回答。無效:老年癡呆患者的主要癥狀并沒有消失,還伴有不同類型的并發癥。總之,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劑量資料要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為對照組顯效、有效25例,總有效率為74.1%;觀察組老年癡呆患者中有效顯效32例,總有效率為94.2%。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1老年癡呆病發病機制 老年癡呆癥屬于臨床綜合癥的一種,會出現一系列的精神障礙,比如,情感、思維,甚至出現自我意識消失。就老年癡呆癥來說,主要治療原則為不斷提高膽堿能,促進腦血液循環的改善,能夠有效維持殘存腦功能的正常功能,合并癥狀也會逐漸減少。當下,大部分一些研究者都認為老年癡呆病主要在腦,也和心肝脾肺息息相關,最為密切的是心臟。但相關研究表明老年癡呆病發病機制和氣血虛弱、肝腎精虧,甚至脾腎并沒有多大的關系,和基因突變較為密切。主要是因為基因突變會造成β類淀粉樣蛋白沉積[2],導致人的神經元死亡,發生老年癡呆。
3.2藥物治療 在中醫方面,普遍認為老年癡呆屬于中醫中的癲狂、健忘等病癥,屬于神志病變方面的問題。就病癥而言,大都因為老年人心脾不足、肝腎虧虧損、精血衰少等。為此,在治療過程中,中醫主要采用鎖陽補腎、健腦安神等藥物來治療患者。
總之,老年癡呆病的病程屬于非可逆的,發病機制也比較復雜。就該研究來說,主要采用中醫自擬的腎益智藥,通過補腎來添精,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治療病癥的根本。這種中醫聯合西醫治療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腦神經細胞代謝,營養神經元[3],藥物聯合的方式遠遠優于使用單一藥物來治療,能夠減輕老年癡呆患者病痛,縮短治療時間,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本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總效率遠遠高于對照組只采用西藥治療的效果,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簡單來說,中西藥物聯合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參考文獻:
[1]段萍. 老年癡呆癥的發病機制和臨床藥物治療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5,17:48.
[2]梁漢周,梁雁,黃波. 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藥物治療分析[J]. 當代醫學,2013,22:150-151.
[3]崔衛明. 老年癡呆癥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藥物治療[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9:3903+3906.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