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杰
隨著軍隊改革向“脖子以下”縱深推進,“震蕩效應”逐步顯現,官兵思想越發活躍起來。做好軍隊改革期間的政治工作,必須發揮好政治工作偉力,為改革強軍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為此,我們采用問卷調查和談話了解的方式對某炮兵旅官兵進行了調研。總的來說,部隊改革穩步推進,官兵思想穩定,但也存在一些思想問題值得思考。
該旅由原來隸屬于兩個不同集團軍的部隊整合而成,老部隊都是歷史悠久、戰功赫赫的部隊。隨著“脖子以下”改革大幕拉開,該旅人員進行了精簡整編,各項工作秩序有條不紊,官兵思想總體穩定,80%的官兵能夠正確看待改革調整,對于整編合并持積極態度,認為有助于取長補短、升級提高。但個別官兵認識改革不到位,出現了一定的思想偏差,甚至出現了山頭主義傾向。座談了解到,33%的官兵表示非常懷念老部隊、老領導、老戰友,對于新的管理方式感覺不適應。由于在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上的差異,與新同事、新戰友交往起來也出現一些摩擦。在對單位傳統的融合梳理和歷史認知上出現“以誰為主”的爭論;特別是在工作中出現一些事故矛盾時,存在推諉責任、不敢擔當的問題。
針對這些情況,必須堅持思想領先、強化大局意識,捋順歷史脈絡,理清發展路徑,打牢融入改革、看齊追隨的思想根基。堅持圍繞改革深學理論,引導官兵思想“防偏”。一要靠學習教育提升大局意識。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面學習關于國防與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重點學習改革強軍戰略思想,反復學習習主席訓詞,準確理解把握改革強軍的重大意義、戰略意圖、目標任務和實踐要求,把思想統一到習主席決策指示上來,增強擁護改革、支持改革的政治自覺。二要堅持用偉大事業感召。用強軍興軍的偉大夢想和光榮使命鼓舞全旅官兵、激勵官兵、感召官兵,組織“平凡崗位成就偉大事業”強軍故事會,開展“改革強軍、矢志報國”主題演講比賽,讓官兵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國家、軍隊的飛速發展,持續增強官兵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三要堅持用我軍優良傳統感召部隊。組織官兵學習黨史、軍史和部隊發展史,用古田會議決議中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和成績教育部隊官兵,用生動的事實講清楚改革越改越好的道理,用紀念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的恢弘氣勢、用西部戰區千里移防的先進事跡感召官兵,不斷強化官兵“黨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發”的堅強決心。利用駐地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梳理旅史、營史,重修史館、營連榮譽室,引導官兵認清共同擁有的優良傳統優勢、歷史上共同參加的戰役戰斗,堅定圓滿完成調整改革任務的決心勇氣。
隨著調整改革漸次推進,部隊實現了裝備升級換代,部分官兵在欣喜的同時出現了本領恐慌,原來的技術能手、訓練尖子一下子成了門外漢。調查顯示,調整更改專業的官兵占了21%,面對新裝備、新技能、新方法、新標準,40%的官兵表示不適應,出現了應對轉型不自信、面對調整不從容的情況。座談了解到,部分專業骨干成長為本專業領域的尖子都經歷2到5年的不懈努力,現在要從頭再來,既缺少信心,也沒了時間和心勁,有的甚至出現了隨遇而安、得過且過的心態。
針對以上問題,政治工作應當注重圍繞轉型增強官兵信心決心,以改革美好前景教育引導官兵,在改革大潮中主動擔當,在時代大考中迎接挑戰。一要以職能使命指引航向。針對部分官兵打仗意識不牢的情況,應當著重強化“當兵打仗是終極使命,能打勝仗是最終檢驗”的責任擔當,從理念上走向研戰備戰的新舞臺,開展“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群眾討論交流,來一場頭腦風暴,不斷筑牢“打造鋒刃利劍、鍛造過硬拳頭”的思想根基。二要以作戰需求定責定位。按照平戰一體、隨時能戰的作戰標準,研究探索未來建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頂層設計,成立作戰能力建設論證小組,組織作戰轉型專題研討會,發揚團結互助精神,開展“一幫一”互助活動,加強作戰思維轉型研究,切實為思維方式轉型找準需求、立好靶子。要樹立戰斗隊思想、堅持戰斗力標準,培養戰斗意志和戰斗作風。三要用實戰演練砥礪。在年度大項演習任務中,廣泛開展戰前誓師動員、挑應戰等活動,立足戰位開展小動員、小競賽、小評比、小革新等活動,叫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口號,樹牢“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的價值取向。開展崗位比武、立功創模活動,突出指揮協同、崗位操作、應急處置的訓練,錘煉連續作戰的品質、嚴慎細實的作風,始終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和負責的政治態度完成各項任務。
隨著改革推進,很多官兵重新納編定崗,從事著陌生的工作,面對的是陌生的領導。一些官兵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了彷徨,面對既沒有年齡優勢又沒有人脈關系的尷尬境遇,有的官兵選擇離開熱愛的軍營。調查了解,目前定編的受訪者中有15%打算在未來兩年內離開部隊。一些官兵由于對新崗位的職責認識不清,不知道工作重點在哪,不知道前途在何方,工作中出現了“磨洋工”的現象。有的官兵則對軍人職業化一知半解,喜憂參半。
針對以上情況,政治工作應注重在建章立制依法辦事上下功夫,努力營造風清氣正、任人唯賢的正確導向。一是建立嚴肅的崗位責任機制。《六韜·龍韜》中提出的“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悅者,賞之”的觀點,深刻揭示了獎懲的重要導向作用和運用時機。公正合理的獎勵與懲戒是凝聚軍心、激勵斗志、振奮精神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懲罰性政策法規作用,是保持高昂戰斗精神、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的基本保證。二是樹立任人唯賢的用人導向。引導官兵把心思和精力向提高打贏能力聚集。入黨、考學、選取士官時要突出戰斗力標準,選拔任用愛軍精武、愛崗敬業、勇于奉獻的干部,發揮干部政策的導向作用。發揮各單位評選表彰的優秀士兵、優秀“四會”教練員、優秀指揮軍官、優秀政治教員、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等先進典型作用。在經費保障、科研攻關方面向打仗聚焦,在涉及住房分配、晉升交流等方面給予政策上傾斜。在選拔人才上,杜絕“特長標準”“管用標準”等與提升部隊實戰化水平不相適應的問題,對于一些“能力展現在關鍵、默默無聞在平時”的群體與個人開辟“綠色通道”,為不愿刻苦訓練、不肯加強學習、不想崗位輪換的人員設置“門禁系統”,樹立“想戰者留、鉆戰者用、勝戰者上”的鮮明導向。三是為官兵提供成才平臺。滿足官兵對良好學習條件的需求。“重使用輕培養”“重顯績輕潛能”的現象時有存在,在人才鍛煉上重視“短平快”,以至部分人員在崗位中“板凳還沒坐熱”就換到另一個“冷板凳”上,導致“任職履歷越來越厚,專業功底越來越薄”,背離了崗位交流的初衷。對此,部隊各級黨委應遵循軍事人才學中的流動成才規律,對思想好、肯鉆研、懂作戰、會指揮的優秀官兵舍得放手、耐下性子、給出時間,讓人才在一定的崗位上能蹲住、多歷練,確保每個崗位上都能獲得充分鍛煉、練就必備素質。
隨著調整改革持續深入,移防工作基本完成,少數官兵出現作風浮躁、工作急躁、交往煩躁的窘迫。據了解,全旅80%的干部面臨著兩地分居、家屬就業、孩子入學等現實困難,部分干勁十足的干部由于家庭的影響也產生了計劃明年轉業的想法。
針對以上情況,必須下大力解決官兵面臨的困難問題,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精準幫困,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一要解決現實困難。圍繞現實矛盾加速捋順軍地關系,盡快解決軍人軍屬的現實困難。不斷完善落實軍人家庭相關優撫政策,最大限度地解決軍人后顧之憂,激發官兵的旺盛士氣和軍人價值的社會認同,用法規保障軍人地位受到社會尊重,提升軍人榮譽感,保證官兵安心軍營、愛崗奉獻。用好網上意見箱,傾聽官兵“原生態”聲音,及時掌握官兵現實思想情況,特別是了解婚戀受挫、家庭涉法、經濟困難、進步受阻等情況,開展為官兵送溫暖、辦實事活動,解決官兵的現實困難,使官兵真真切切地感受改革后軍人福利待遇的提高,贏得對軍隊改革的真心擁護。各級領導和機關應深入基層調研,想方設法與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聯系,協調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的政策待遇落實,切實為官兵解決后顧之憂,積極幫助軍人家庭解決各類涉法問題,有效維護軍人家庭合法權益,維護軍隊穩定,激發軍人戰斗熱情。二要嚴格組織生活。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扭住黨員隊伍這個關鍵,突出抓好黨課教育、思想匯報、民主生活會等制度的落實,建強基層一線戰斗堡壘,使廣大黨員始終服從組織、依靠組織,守住初心本色,爭做改革的堅定先行者、模范排頭兵。三要加強思想引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時刻關注官兵對改革的內心思考、心理變化,及時安排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婚戀咨詢等講座輔導;搞好政策解讀、思想互助、跟進指導,用心幫帶、真心服務,確保廣大官兵輕裝上陣,激發能打勝仗的軍心士氣,匯聚改革強軍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