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和縣第三中學
【摘 要】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更是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變教學生語文知識為全面提高其語文素養的導向性”的具體體現。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使課堂教學如虎添翼,使課堂教學質量收到事半功倍效果。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科學性的指導,條理性的規范和教師的高度重視與學生的持之以恒。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前預習 預習習慣
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變教學生語文知識為全面提高其語文素養的導向性。這一導向性的根本轉變,強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和提高。而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則是訓練能力,提高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課前認真地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它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新課的內容,了解重點,明確難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在預習過程中,遇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要盡量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才作為問題提出來,這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因此,一定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否則上課就吃力,抓不往重點,跟不上教學進度,課后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補課,得不償失。
一、做好課前預習環節的作用
課前預習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開端,應特別重視這先入為主的第一環。如果這一先入為主是正確的,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提高。如果這先入為主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學生接受新知識就會走彎路。如果這個學生在課堂上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形成的偏差和錯誤沒有得到糾正,那將誤人不淺。如果學生上課時對要學的知識一無所知,那課堂上就茫茫然,盡管精神振奮注意力集中,也只能是被動的應付,不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預習好了學生在課堂上如魚得水活動自如,既能密切的配合老師的引導點撥,又能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識的藍天,還能向往探索未知的新領域。課前預習不但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也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凡是注重課前預習會駕馭課前預習的老師,課堂效果都很好,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課前預習。在布置課前預習思考題時,絕對不能讓學生“看看”、“想想”了事,更不能隨便出幾道題敷衍塞責。預習做好了,有效課堂才能有保障。課堂效率提高了,那么我們的課堂及課外輔導就輕松多了,課外輔導甚至成為多余,況且有相當部分學生厭惡課外輔導,與其課后不討好的疲憊不堪,還不如課前的快馬揚鞭。
二、指導學生預習,形成預習習慣
1.要“讀”,就是閱讀課文,這是預習環節的第一步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系,現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為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特色外,還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律。因此,對單元介紹瀏覽一遍,預先形成一個知識系統,明確單元要點,便于對比和總結。指導學生預習時要求粗讀“預習提示”或“閱讀提示”,以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2.要“查”,也就是查找字詞
字詞教學也是初中語文雙基教學的任務之一,讀課文的時候,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書上沒有注解的字詞,可查一查字典、詞典,特別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
3.要“明”,就是明了,知曉課文概況
這就要求學生預習時學會:(1)分析題目,就是根據題目來判斷文體,根據題目判斷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線索等。(2)辨別體裁。不同體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它們的基本特征。預習時緊緊圍繞這些基本特征來思考,就能選準角度。(3)熟悉作者。就是依據作者的名(名、字、號等),時(生卒時間、年代、國別等),生(生平簡介)、評(社會、時代給與的公開評價),品(主要作品及代表作等) 五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查找資料,積累文學常識。(4)了解背景。對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內容,如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大多內容與背景有直接的聯系。
4.要“思”,思考
要帶著問題去研讀課文,預習課文時一定要善于思考,只有會思考的預習,才是真正深入的預習。這里所說的“思考”不是單一的某個環節,而是在整個的預習過程中都要思考。
5.要“寫”,就是做好預習筆記
預習筆記有兩種,一種是做在書上,一種是做在筆記本上。在書上做的預習筆記要邊讀邊進行,以在教材上圈點勾劃為主。所圈點勾劃的應該是教材每部分的要點。同時,也可以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眉批,寫上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寫上自己沒讀懂的問題。在筆記本上做的預習筆記既可以邊讀邊做,也可以在閱讀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內容包括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部分的摘抄及心得體會。
三、預習的督促檢查
預習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精神,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學生進入積極學習狀態的興奮劑。要課課有預習,題題有作業,經常性的督促檢查指導,不能流于形式。對于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預習作業應是常查,常指導。為不斷的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鼓舞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而奠定基礎。一般來說在開始培養階段要勤查,要勤指導,勤督促,勤檢查。有的檢查作業、有的看看課文,有的課堂提問抽查,習慣養成后抽查。方法要靈活多樣。
四、預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預習時也應注意把握時間,合理安排時間長短,做到事半功倍;在把握時間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能因為時間問題預習過粗或過細,不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就是面面俱到、筋疲力盡。最后,更要注意不能用預習代替上課。因為預習畢竟是起輔助作用的,是為課堂聽課服務的,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明確。
五、結語
總而言之,課前預習,是學生進入有效課堂學習的第一環,是接受新知識的第一步,是建立新概念的第一印象,這先入為主的第一關至關重要,放棄不得、大意不得,馬虎不得,只要預習做好了、做充分了,我們的有效課堂才能更加有效。我們重視課堂,重視輔導,更應該重視這先入為主的第一關——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