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龍南縣龍南鎮第一小學
對英語教師來說,抓好中小學英語銜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進行英語教學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
一、朗讀的重要性
所謂朗讀(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朗讀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讀者仔細看著語言材料;同時又有發音上的因素,朗讀者在大腦中想著其發音,然后大聲地讀出聲。《外語教學與理論》一書中提說:“學外語主要靠‘經歷’(experience)培養語言交際能力,而不是靠教師的講解或理性的分析。”朗讀教學在小學、初中英語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學習英語也要堅持朗讀英語,只要每天堅持朗讀英語,持之以恒,就能提高學生英語朗讀水平,完成由讀到寫的順利過渡。
通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學生學習了初步的英語知識。但是由于學生、家長對英語學科沒有足夠的重視,加之小學升初中考試大多還是采用聽力加筆試的方法進行,沒有注意考察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導致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不夠,主要表現在:學生在朗讀英語時拖音重,節奏感差,毫無感情;有的學生不敢讀,表情僵硬,聲音小,對自己的朗讀很不自信;有的學生直著嗓子喊,卻不懂得如何正確調整語速和語調,大大地破壞了語言的美感……這種拖音和不敢讀現象,不僅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升入初中以后的學習很不利。
二、加強英語朗讀教學,做好中小學英語銜接
1.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做好中小學英語朗讀教學銜接
激發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興趣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首要任務。我們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激發學生朗讀熱情。首先,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小學生通常喜歡模仿,他們好奇心強,表演欲望高,希望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可以在英語課堂上,讓他們模仿老師、影星、課文中的主人翁,或者是小動物,根據所模仿角色的特征和所學知識進行朗讀。在扮演角色朗讀中,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活動,從而達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更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其次,通過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好奇、好動,形象思維占優勢。在教學新課后,我們從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教學的要求出發,讓學生就所學內容進行表演。如在教學“問路”內容時,就設計“我是小交警”活動,讓學生扮演角色,邊朗誦邊配上動作,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十字交通路口,并帶來一頂交警帽,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交警與問路者:
A: Good morning,sir.Where is the bank,please?
B: Go straight.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It’s on the left…
A: Thank you.
通過學生們繪聲繪色地表演,不知不覺愛讀的興趣就大大激發了起來。通過在一定情景中表演對話,學生不僅鞏固了新知識,更能在真實的表演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英語朗讀的興趣。為進一步進入初中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2.養成學生朗讀習慣,做好中小學英語朗讀教學銜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要學生持續發展,確實提升朗讀能力,離不開良好的朗讀習慣。它有助于學生學好英語,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要讓學生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教師在范讀時,注意提醒學生邊聽發音,邊注意觀察教師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朗讀時要引導學生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與大腦并用,最初可能達不到這個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達到“口到——心到”。其次讓學生掌握初步的朗讀技巧。我們發現小學生對英語朗讀的技巧知之甚少,以為朗讀就是放開噪門大聲喊,還有很多學生在朗讀時養成了唱讀,逐詞讀或跳過生詞讀的習慣,這不僅影響文章的整體理解,更不能感受語言的節奏和音韻之美。一篇生動鮮明而具體的語言材料被讀得支離破碎而枯燥乏味。教師要通過反復的訓練指導,根據教材編排的內容要求,讓學生初步掌握語音知識,掌握簡單音標拼讀規則,在此基礎上掌握逐步掌握節奏,重讀、連讀、語調的升降等朗讀技巧。對于課文,要求學生比較標準地朗讀。最后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訓練口腔肌,讓口腔肌和大腦思維協調配合。久而久之,讓學生讀出語感。我們要注意通過朗讀訓練而強化舌部肌肉的方法,堅持以模仿、大聲、標準的方式來多讀,經過小學階段的訓練,讓學生感覺英語語音、語調,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
3.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做好中小學英語朗讀教學銜接
《英語課程標準》二級讀的要求規定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盡可能的給予學生更多的習得,讓學生在以后的初中英語學習中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要滲透拼讀規則。我們的音標教學不像初中那樣系統,也沒有他們要求高。現在許多小學英語老師不注重英語語音知識的教學,對于教材中語音內容,要么不教,要么簡單的讓學生跟讀幾遍,長期下來,學生的拼讀能得不到發展,甚至根本不會拼讀。這樣學生只能靠機械記死記硬背單詞。這種做法在開始記字母較少的單詞時還有效,但是隨著單詞逐漸增多、增長,拼寫逐漸復雜,學生就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失去英語學習興趣與信心。因此,可以采取“教者有心,學者無意”的辦法,在教學開始時就滲透拼讀練習。在教學單詞時,讀出元音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例如在教學back這個單詞時,就可以在字母a 劃上下劃線,并讀出它的發音,讓學生感受拼讀規則,獲得拼讀的初步技能。再結合所教單詞,給出新單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讀出所給出的單詞。其次要善于模仿語音語調。在教學中注意聽說領先,先讓學生聽錄音,在學習一開始就讓學生聽地道的語音并模仿,幫助學生了解發音和語調的要領。
英語朗讀教學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教師要從提高學生朗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形成學生有效的朗讀技巧入手,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摸索出更多更加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形成語感,就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做到中小學生在英語朗讀方面能夠順利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