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鋼琴課作為音樂專業必修技能課、基礎課,是音樂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在高職高?!耙跃蜆I為導向,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下,廣西幼專藝術系音樂教育專業通過對鋼琴基礎課的分析與定位,利用核心課程的輻射作用,以就業為導向,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完善中對鋼琴基礎課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革創新,利用民族區域特色,建立以優勢課程為基礎的音樂教育專業民族音樂課程體系,服務于民族地區音樂基礎教育。
[關 鍵 詞] 鋼琴;基礎課;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05-03
高職高?!耙跃蜆I為導向,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自上而下從專業設置到課程構建皆應突出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音樂教育專業在主要以輸出面向小學基礎教育(同時還輸出面向學前教育、社會文藝團體)藝術類人才的高職高專專業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以下簡稱幼專),自2008年升格之初,便成功申報音樂教育專業,經過幾年的建設,該專業成為“央財重點扶持專業”。幼專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修訂緊密結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音樂課程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從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出發,培養學生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包含諸多因素在內的綜合藝術能力”的總體實際要求,突出實踐與創新。目前,小學課堂音樂教學形式占主導地位的是彈與唱,課外音樂活動則主要以彈唱、合唱展演或比賽的形式出現,因此,鋼琴這一基礎和聲樂器的不可替代性得以彰顯,幼專作為為地方培養基礎音樂教育師資力量的??茖哟卧盒?,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極為重視鋼琴基礎課程的創新與實踐發展。本文將以幼專藝術系音樂教育專業發展及學生就業分析為出發點,重點闡述核心課鋼琴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與發展規劃。
一、鋼琴基礎課程的改革方向及定位
鋼琴基礎課程是廣西幼專藝術系音樂專業必修技能課、基礎課,是音樂教育專業核心課程,以小組課形式共開設4個學期,其課程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鋼琴基礎演奏技法,具備演奏基礎練習曲、中小型樂曲及為歌曲伴奏的能力——與其他一般??粕踔劣诒究茖哟武撉僬n程相類似,強調傳統的鋼琴技法習得的過程與效果。幼專藝術系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與制定課程標準時,通過對人才培養效果信息反饋、學生頂崗實習信息反饋、就業第三方評價信息反饋的分析,在開設總課時不變的前提下,對鋼琴基礎課程的改革實踐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依據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趨勢與學生就業能力的分析
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學制為三年,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高專一、二年級為在校學習階段,三年級為校外實習實訓階段,學制短、能力要求高,就業主要面向地方(城鎮、鄉村)小學、幼兒園及教育培訓機構,服務于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紤]到廣西幼專一直以來秉承的“以藝術專業為特色”的校情及與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發展總體趨勢,如何培養一批合格、優秀的能夠充分服務于地方基礎音樂教育的兒童音樂教育工作者,是幼專藝術系音樂教育團隊持續圍繞以鋼琴基礎課程為核心的課程改革與研究的基點。
“基礎薄弱,甚至零基礎”是包括幼專在內的廣大高職高專院生源的一大特點,就音樂教育專業而言,學習環境與模式跟其他專業有著較大的差異,學生最初的學習階段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與摸索,而如何使學制短的制約因素在實踐教學中影響最小化以及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幼專藝術系音樂教育團隊在課程優化設置、創新的同時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理實結合、情境模擬”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入學之初便引入并切實貫徹到教學實施中,力求“集、訓、教”一體化與“教、學、做”一體化。而鋼琴基礎課程作為與大多數課程有著鮮明區別的傳統技能課,其對學生來說,是極其富有挑戰性的,其在就業實踐中實際運用的表現手段與形式多種多樣,往往與其他傳統藝術知識或新興的藝術知識相融合而起到基礎核心作用。因此,在教師團隊教授知識的同時,將統一而發展的鋼琴即相互課程教學理念根植于學生的意識中,才能進一步從內容的改革創新中引導與就業能力的實際要求相結合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確立鋼琴基礎課程的核心地位,輻射其他課程
除鋼琴基礎課程外,幼專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專業基礎課與技能課)主要有《樂理與視唱練耳》《聲樂》《兒童歌曲編配與彈唱》《少兒合唱》《電子琴》《音樂欣賞》等,從對以上課程的綜合分析中可以得出這樣兩點結論:(1)鋼琴基礎課程的技能習得過程基本涵蓋了其他課程的專業方方面面的知識點,廣泛涉及其他課程的內容;(2)鋼琴基礎課程之于其他課程的學習或作為不可或缺的中間環節,或起到基礎作用,如音符和弦的認知與辨識、節奏節拍的領悟與把握、調式結構的分析與掌握、歌唱與伴奏的結合及運用等,這些都與鋼琴技能習得的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由此,鋼琴基礎課程不再僅僅是數碼鋼琴實訓室中簡單彈奏與操作練習或傳統鋼琴實訓室中演奏技法的教與學,更有別于專業音樂院校對鋼琴專業技能培養的模式,而突出的重點是其在各課程知識體系相互融合與滲透過程中所起到的基礎、核心作用,同時也要求學生在對基礎技法的學習中不斷加強自主運用和輔助其他課程的練習。鋼琴基礎課程作為主干課程,核心地位突出,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踐行中,輻射相關課程,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調整
鋼琴課的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體現為小組授課、回課、指導練習等環節。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切實融入其他課程知識,以在有限的學時內進行有效的教學,幼專藝術系教師團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引入“情境教學”“合作回課”“觀摩比賽”等形式。
比如,(1)在“合作回課”中要求學生在兩部鋼琴或一部鋼琴上進行單手合作回課,學生各自負責一只手的彈奏任務并進行兩聲部合作,其余學生在觀摩的同時負責聲勢(拍手、跺腳、拍腿、捻指)節奏部分,這種教學形式不僅使小組內全體學生積極地全程參與學習過程,同時綜合運用了相關課程知識,并根據相互合作的方式發現問題,提高學習效率。(2)當學生對某個基礎練習的掌握或樂曲的演奏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后,老師要求學生進行“情境教學”的練習,其中有負責彈奏的,有負責針對演奏的樂曲進行律動教學與故事講演的,這樣的教學形式旨在鍛煉學生具有韻律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其進行教學創新,使其切身體驗實際教學實施過程。
(四)鋼琴基礎課程教材內容上的優化配置
幼專鋼琴基礎課程教材的選用主要來源于“高職高專國家重點規劃教材”與教學團隊編纂的校本教材,依據課程需要,著重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進行優化配置,教學團隊在集體創新教學理念的前提下,力求教材知識利用的最大化,解析以鋼琴基礎課程為中心的教材內容知識的層次分布特點、結構重合特點、邏輯關聯特點,結合兒童音樂教學在就業市場上的需求特點,以鋼琴為導向,培養具有音樂綜合能力的人才。經過教材內容上的優化配置,鋼琴基礎課程的教學既是演奏技能的習得,又是彈唱伴奏的練習;既是樂理視唱練耳知識的鞏固,又是將相關理論知識延展至兒童(鋼琴)音樂教學法的創新——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單是學習基本技法,而是根據就業市場、社會需求,真正鍛煉自己將鋼琴及其相關知識運用于兒童音樂教學中的實際綜合能力。
二、以“鋼琴素描”為特色的鋼琴基礎課程創新實踐
廣西幼專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發展過程中,根據對地方就業崗位所涉及知識技能的調研分析,以就業為根本出發點,學以致用,進行課程教學理念創新實踐,在鋼琴基礎課程引入模塊創編的學習內容,如“聲音探索”“情境創編”“音樂與律動”“繪本與音樂”等,并首次將模塊創編與鋼琴基礎課程教學的融合歸納為“鋼琴素描”。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簡單和聲為基礎的音效創編模塊
實踐表明,受高職高專生源制約,僅僅依靠傳統的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無法實現課程實踐效能,在基礎知識的講解與練習的同時,強化鋼琴作為一種作用廣泛的基礎教具的認識理念,弱化鋼琴作為一種演、伴奏且技巧艱深的技術樂器的認知觀念,對鋼琴基礎課程實施布局至關重要。
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在高專一年級第一學期將“聲音探索”模塊的音效創編引入傳統教學模式中,需要強調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音效創編以教學團隊在課程教學導入時即反復灌輸并強調的Ⅰ-Ⅳ-Ⅴ-Ⅰ和聲終止式為核心基礎,通過引導學生對音區特點的認識進行音效創編訓練,而呈現出邏輯性、規律性。如動物形態的音效創編、交通工具的音效創編等探索,創編在課堂中既可以是單人創編,又可以多人合作創編,這些并不需要艱深的鋼琴技巧,只需要了解鋼琴的構造以及基本的彈奏要領便可以有效實施。結合鋼琴基礎練習,單音、持續音、非連音、跳音的學習就可以進行模擬走路形態的音效創編;對鋼琴鍵盤的七個八度進行從高到低有規律分區可以進行模擬不同體積動物形態的音效創編等。音效創編訓練的引入對于基本演、伴奏中的音樂把握與表現是十分有益的鋪墊。
(二)以旋律線條模仿為基礎的情境創編
在學生具備了基礎演、伴奏能力后,結合伴奏彈唱課程,任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歌曲改編,重點強調以旋律線條為基礎,依據伴奏聲部的和聲走向進行旋律簡化,再以此進行個性化的情境創編。如針對經典的兒童歌曲,在即興伴奏的基礎上,簡化旋律聲部,側重左手伴奏織體的風格把握,規避演奏技巧缺陷,使彈奏變得簡單易彈,為歌唱作出充分的準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旋律變化的8-16小節“情境創編”,不限定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與掌握的演奏技巧進行創編,從單純的旋律創編加入簡單歌詞的創編,更重要的是強調為每個情境創編設定明確的教學目的。
學生在情境創編的過程中可根據自身的學習與練習情況進行個人演奏與邀請合作演奏,學生對鋼琴作品及相關內容的研習從被動聽取教師講解分析,變為主動的理解與探索解決,同時打開了創作的思維,為更好地學習彈唱等知識,進行有效、有趣的學習實踐奠定了基礎。
(三)以音樂為載體的小故事創編
單一模塊創編的不斷訓練與深入掌握是進行以音樂為載體的小故事創編的基礎,教學團隊根據教學反饋的實際,逐步引導學生將圍繞鋼琴而建立起的各自獨立的創編模塊進行整合以形成整體的故事創編模塊,比如(1)引入兒童教學中的“繪本與音樂”,利用鋼琴創編特定的音效與旋律配合設置情境,導入故事,建立起音樂與畫面之間的聯系,用簡單的音樂去訴說故事、注釋畫面。(2)學生以兒童鋼琴作品中動聽而較鮮明的旋律片段為動機進行故事創編,如從規劃教材中的《郁金香》《刺激》《假日》等小型鋼琴作品選取。故事創編的展示通常以小組觀摩與回課的形式進行。
從教學反饋中發現,學生充分發揮了主動學習與創編的積極性,甚至能自主地引入道具的制作,如以小紙模、頭箍、圖畫簡單制作配合故事與音樂的表現,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自主進行角色的演變與對話,加強了動作、語言、邏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模塊創編能力。
三、對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總結與思考
高職高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際要求而層層展開,而高職高專人才體系的培養不同于本科及以上層次——應用型、技能型、職業化是其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因此,以就業為導向,制定目標指向性明確、課程布局邏輯清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起有效的課程教學效果反饋機制,從而,在課程實踐發展中進行適時調整、科學創新是高職高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基礎與原則。
如上文論述,廣西幼專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正是基于地區對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人才的客觀需求與就業實際而展開的,并逐漸形成特色鮮明的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校情、以鋼琴基礎課程為核心與基礎的課程體系。從對就業環境的適應與就業崗位技能有效的施展兩個方面的就業信息反饋表明,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實現了專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且呈現出高于地區同類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就業率。
在未來,幼專深化以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主要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1)以“鋼琴素描”為中心的課程資源優化與整合,注重課程知識的相互滲透,體現綜合運用能力。(2)立足校情,發揮學校傳統優勢,開發兒童音樂教學師資團隊相關課程。(3)在課程改革實踐中融入地方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建立以優勢課程為基礎的音樂教育專業民族音樂課程體系,服務于民族地區音樂基礎教育。
廣西幼專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利用鋼琴的核心輻射作用,從教學團隊教學理念創新出發,進行課程融合優化,在教學中引領學生以就業為根本出發點,以團隊合作為學習模式,以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將繼續進行教學實踐創新,研發特色課程。
參考文獻:
[1]方濤,劉鋒.鋼琴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
[2]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3]陳澤銘.幼兒園音樂有效教學六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鄭少文.幼兒教師音樂素養[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5]許卓婭.歌唱活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