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地理位置接近,近幾年,在“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雙方的職業教育合作不斷加強,但是新疆高職學生在哈薩克斯坦生活不適應的現象逐漸顯現,需要在氣候適應性、學習適應性、飲食適應性、文化適應性、交通出行適應性等方面提前準備,為推動雙方的合作項目以及學生成為國際化人才和具備國際視野奠定基礎。
[關 鍵 詞] 新疆;哈薩克斯坦;職業院校;生活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62-02
一、新疆職業院校國際合作概況
新疆有20多所高職院校和250多所中職學校,目前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交換生農業類實習實訓、俄語研修、漢語研修、訪問學者、互派外教項目,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工程學院、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新疆職業大學、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天山職業技術學院均與中亞或俄羅斯院校開展了國際合作項目。雙方開展交換生合作,有利于雙方學院的進一步合作和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和學科交流的環境,同時也為兩國文化間的交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雙方的合作也是積極響應了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為兩國文化、教育的發展起了傳播者和橋梁的作用。通過此次交換,雙方學生在不同文化、教育的新環境中,其生活和學習的適應性程度是極為重要的,既是對雙方學生的挑戰,同樣又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雙方在交流合作中通過遇到的問題和獲得的收獲,從而總結出了寶貴的經驗,可以更好地為今后雙方更進一步的合作和交流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哈薩克斯坦職業教育現狀
哈薩克斯坦有職業技術學院866所,在校學生61萬人,教職人員3.9萬。近些年,哈薩克斯坦政府為了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大批專業人才的需要,在重視發展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同時,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且職業教育正處于轉型期,迫切需要國際合作和提升學歷等改革措施增強存在感和生存能力,此愿望也與我們的“一帶一路”倡議契合。國家政府把之前的技校和專業學校整合成中職學院,統一歸當地州教育局管轄,每個教育局所轄10~50個中職學院,每個中職學院有100~1000名學生,主要靠政府撥款。哈方中職學院都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資金不足、設備落后、技術含量不高、思想僵化,亟須變革。當下,哈薩克斯坦職業學院與中國職業院校合作愿望強烈,且地域與新疆接壤,文化相通,學生赴中國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一些哈方龍頭職業學院已經派學生赴新疆職業院校進行專業實習實訓和漢語培訓,同時新疆的職業院校也派遣學生赴哈薩克斯坦實習實訓,揭開了雙方職業教育合作的新篇章。哈薩克斯坦職業中等專業學院職業教育理念先進,通常占地面積約100~300畝,創立時間較早,有100~800名學生,開設10余個實用專業,分為公共課程、專業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其中理論課程占到30%~40%,實踐課程占到60%~70%,專業實訓條件良好,50%~70%的教室都是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設計。
三、新疆高職學生赴哈薩克斯坦實習生活介紹
(一)校內實習生活介紹
學校實習生活其實就是校內學習生活,一般都在學院內展開,學生一周上六天課,周一到周六都在學院進行學習和實踐,周日放假休息一天。學生每天早上九點準時上課,學生分為住宿生和跑校生。住宿生由于離教學樓比較近,所以步行上學,跑校生由于路途遙遠,天氣寒冷等原因,所以一般都是坐公交車去學校。學生每天安排六到八節課,實行跑班制模式,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課程,這樣可以更加激發學生的興趣。每節課45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學院12∶30為午餐時間,有一部分學生會在食堂自己購買飯票吃午餐,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會自己帶午餐在教室或者休息室吃午餐。中午吃午餐時間為30分鐘,因此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己選擇午餐方式。午餐通常是制定好的,每天都不重復,有面包、土豆泥、茶、羅宋湯、奶酪、牛奶、抓飯、通心粉、魚等,學生吃完午飯后緊接著又是下午的課程學習時間。下午通常是18點左右才能結束一天的課程,老師通常會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讓學生自己思考,第二天上課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哈方學院有演講廳、學生活動室、體育館等,中方學生可以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是每周一次的迪斯科。哈方大力支持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一般迪斯科時間為兩個小時,但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學院通常會安排老師和警衛進行監督。
(二)校外實習生活介紹
哈薩克斯坦的實習實訓條件總體來說雖然沒有中國的好,但是對中國學生而言每一天都是新鮮的,遇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設備、不同的環境,在哈薩克斯坦的每一天都應當珍惜。哈薩克斯坦人對中國人很友好,他們很喜歡中國,對新疆充滿好奇感和神秘感。中國學生剛開始來到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天黑的時候會很害怕,因為周圍太安靜了,慢慢地熟悉了這里的環境,與樓下的小孩一起玩游戲,與看門大媽和大爺交談,與哈薩克人吃喝在一起,感覺這里很好。夏天感覺有點悶熱,異國他鄉也有親人;冬天總感覺周圍有白白的、厚厚的雪,像新疆,似乎還是有點鄉愁。天黑了,月亮照的黑夜都是亮的,安靜靜謐。慢慢的中國學生會很喜歡這里。哈薩克斯坦中職學院積極與當地企業合作,解決中方學生的實習實訓問題。如帶中國學生去企業參觀,“一對一”結對子進行幫扶,陪同去公園、商店、市場、論壇、旅游,加強俄語語言訓練和專業實訓,通常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新疆高職學生在哈薩克斯坦氣候適應性分析
哈薩克斯坦分為2個直轄市和14個州,面積為272.49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2%,領土橫跨歐亞大陸,以烏拉爾河為洲界,國境線總長度超過1.05萬千米,東南連接中國新疆。哈薩克斯坦地形復雜,境內多為平原和低地,特點是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領土為平原和低地。哈薩克斯坦的半荒漠和荒漠大多都在西南部,北部自然環境類似俄羅斯,較為濕潤,且在文化方面受俄羅斯影響較大,俄語為通用語言。糧食作物以春小麥為主,還產棉花、甜菜、煙草等。哈薩克斯坦經濟以石油、天然氣、采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后,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發展緩慢,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占66%,俄羅斯族占21%,其他民族占13%。阿斯塔納、科斯塔奈、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烏拉爾斯克、巴甫洛達爾等北方大城市較為寒冷,中國學生要有準備,尤其是冬天要習慣戴御寒的厚帽子;阿拉木圖、克孜勒奧爾達、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齋桑等南方大城市與新疆氣候較為接近,新疆高職學生應該更為適應。洗浴器、暖氣、凍傷、交通安全和天氣變化等都是中國學生應該考慮的問題。
五、新疆高職學生在哈薩克斯坦學習適應性分析
新疆高職學生首先要把俄語或哈語學好,才能進行相關的實習。新疆高職學生通常學習了兩年的俄語,有了一定的俄語基礎才申請赴哈學習。哈方職業學院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學習方式也有所不同。職業院校老師根據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學習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等。在課堂上會利用各種道具隨時隨地教授學生。教研室老師還安排中國學生去別的班聽課,練習提高聽力水平。通常也去學習物理、化學、生物、文學課等,其中最有意義的是俄語文學課,老師會和中國學生討論俄羅斯作家和詩人,研討俄語詩歌的朗誦和歌曲等。除此之外,教研室還專門安排哈方學生和中國學生一對一學習,來提高俄語口語和書寫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中國高職學生的俄語水平和學習能力一定會有明顯的進步。
六、新疆高職學生在哈薩克斯坦飲食適應性分析
哈薩克斯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因素及民族文化等因素,決定了其獨特的飲食文化。由于哈薩克斯坦毗鄰俄羅斯,所以飲食呈現其獨特性,既有哈薩克族的傳統飲食,也有外來的歐洲和俄羅斯飲食風格。通常,由于飲食的差異化,中國學生會出現胃酸等情況,所以一定要向當地學校申請自己在宿舍準備早餐、午餐和晚餐。哈薩克斯坦學院為中國學生配備了齊全的廚房、廚具,當中國學生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學院校醫會及時來宿舍檢查身體狀況。所以最好自己購買食材,自己做飯,偶爾在食堂吃飯。
七、新疆高職學生在哈薩克斯坦文化與交通出行適應性分析
哈薩克斯坦國家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有130多個民族。所以文化呈現多元化,但是以哈薩克族為主。哈國北方接近俄羅斯,該地俄羅斯族偏多,所以形成了俄羅斯族和哈薩克族文化并存的現狀。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族比較接近歐化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新疆的哈薩克族更多展現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當地有清真寺和教堂建筑,中國學生一定要尊重當地的民族和宗教信仰文化,這樣會受到當地人的認可。在哈薩克斯坦大城市乘坐公交車最方便,在郊區或偏遠縣城以乘坐出租車為主,出租車價格比較便宜,服務也特別好,打電話隨叫隨到。所以必須掌握交通出行的日常用語,以增強這方面的適應性。
八、新疆高職學生在哈薩克斯坦生活適應性啟示
近幾年,新疆職業院校學生作為交換生不斷出現在哈薩克斯坦,這說明新疆與哈薩克斯坦的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正式開始且逐漸升溫,但是新疆高職學生在哈薩克斯坦實習生活不適應的現象逐漸顯現,需要在氣候適應性、學習適應性、飲食適應性、文化適應性、交通出行適應性等方面加強鍛煉,以期盡早適應國外生活,學到真本事,為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回國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永久,岳天明.中國新疆周邊地區社會運行規范化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2]潘志平.新疆的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歷史與現狀的考察[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