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課程標準是執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培養目標和落實教學計劃最基本的綱領性教學文件,是選用和編寫學材、組織教學、教學管理、教學質量評價和人才培養評估的重要依據,也是指導學生學習、制訂考核標準的指導性文件。因此,課程標準制訂得是否科學、嚴謹、實用,關系到教與學的效果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 鍵 詞] 課程標準;培養目標 ;專業能力課;專業能力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80-02
一、高壓電器裝配與調試專業培養的目標
主要面向發電廠及電力系統、輸變電設備制造、裝配與調試、職業培訓等企業單位,培養在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能從事高壓電器設備機械裝配、二次配線、試驗、銷售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技能專門人才。此目標來源于本專業技能人才需求和專業改革調研報告。
二、工程制圖課程在高壓電器裝配與調試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工程制圖是高壓電器裝配與調試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通過此課程的學習,要使學生掌握工程制圖的基本知識和國家標準,具備一定的讀圖和繪圖能力,為后續學習專業方向課程和技術做好準備。使學生形成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為今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其前導課程可以是公差與技術測量(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組織安排,我校公差部分內容在制圖后半段介紹)。后續課程有:鉗加工、鉗裝配、開關柜裝配與調試、高壓電器裝配與調試。
三、工程制圖新課標與舊大綱的對照
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將課程分為三大類:拓展課程、專業能力課、專業平臺課。其中專業能力課的課程模式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專業平臺課則為基于學科體系的理論課程。在此,我們將課改后的課程表與課改前的教學大綱進行對比,發現:
(一)新課標理念、思路清晰化
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來源于本專業職業能力庫對制圖課程的要求。其基本理念是:堅決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根據高壓電器裝配與調試專業培養目標和企業實際,結合行業職業標準,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按照“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將知識與能力有機溶入教學實例中,在授課的過程中,以尋求“解決問題”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程設計思路為:立足于職業能力的培養,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預期的職業能力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實施案例教學、任務驅動、講練結合的模式,以實際工程中典型電器零件為案例,圖物對照進行讀圖和繪圖,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培養相應職業能力的需要來進行,讓學生在完成具體訓練的過程中來發展職業能力,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將知識融入工作任務,為后續能力課程的學習做好支撐,從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術的能力,以便有效地完成高壓電器裝配與調試崗位上相應的工作任務。在實踐過程中,加大繪圖作業、測繪作業量。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及繪圖能力,使學生熟悉各種量具的使用方法。彌補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不足,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的制圖基本理論知識及基本制圖技能加以綜合應用。
本課程的考核以終結性考核為主,以過程考核為輔,終結性考核應注重檢測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過程考核應突出學生綜合解決問題及動手能力。
但是,原課程標準制訂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死搬硬套,脫離職業實際和市場現狀,背離了工學結合和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首先,從源頭上,各校制訂課程標準的通知和范本都互相借鑒而來,缺乏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其次,在組織形式上,從教務處到院系、教研室制訂課程標準,最后落實到教師,從上到下均以硬性任務的形式強制完成。為了快速完成任務,一個課程組的教師把任務分解完成后再拼合起來,課程負責人簡單統稿后完成初稿,教研室主任、院系教學主任和教務處也只是對文字和格式稍加潤色和訂正。大家都是在完成上級任務,不是為了課程建設。最后,課程標準本應該是社會生產實踐和集體智慧相結合的結晶,但相關教師僅憑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完全從個人角度編寫。這種閉門造車、主觀隨意的課程標準有其形而無其實,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
2.先選定教材后制訂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和教材關系錯位。根據教育部《高等??茖W校、職業技術學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學管理要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制訂教學計劃的先決條件;教學計劃是制訂課程標準的依據;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的依據;而教材則是教師組織教學的基本依據和資料。但事實上,很多教師是先選定一本教材為藍本,簡單羅列教材內容,教材成為課程標準的依據和指揮棒。而且不同版本的教材具體內容差別較大,因而當選擇了不同教材時,課程標準就失去了教學指導的作用。這樣的教學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取決于教師個人,難以實現高職教育的整體人才培養目標。
(二)內容構建依然遵循知識系統性要求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構建的專業能力課程,工作過程完整性強。學生在完成一個完整工作過程的過程中就進行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專業平臺課程是為能力課程起支撐作用的,有其知識的系統性,依然一概而論遵循工作過程系統性構建嗎?
我們的做法是:如表1所示:在制圖基本知識單元,學習情境的設計依然遵循其知識的系統性。
(三)課程內容、組織形式、載體發生變化
在新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依然遵循本課程原有的知識系統性,但課程的呈現形式緊緊圍繞專業,以專業學習中常出現的情境為載體呈現知識,以起到更好地服務于專業的作用。如表2所示:
(四)課程實施方式
1.教學模式。本課程采用傳統講授和一體化教學相結合的模式,我們結合高壓電器裝配與調試專業的實際崗位需求,了解了本專業進行行動領域、學習領域開發過程后,打破了以知識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在此基礎上,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收集和設計相應的“學習情境”,形成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課程模式。
分析理論知識融入學習情境中,配以多媒體演示、現場參觀等模式。采用PPT、講授、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穿插播放相關圖片、視頻,增添仿真軟件模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傳統講授和一體化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參觀法、調研法、實驗教學法、實物展示法、頭腦風暴法、講授法、演示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授課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選擇適當的方法,教學過程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怎樣做、為什么做,同時鍛煉其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3.教學手段。課堂教學在打破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利用現代網絡、視頻、校外實訓基地等資源的優勢,配合實物和模型加強教學效果。
(五)教學評價、考核要求
本課程考核包括平時過程考核、期末理論考核兩部分。具體考核成績評定辦法為: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過程考核成績占40%。平時過程考核成績包括:考勤情況占10%;平時作業、平時表現占40%;繪圖大作業占50%。
課程標準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但有了規范的課程標準,關鍵還要落實到實踐層面,而教師是課程標準實施的核心.教師面對職業教育的全新要求,需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開發和實施課程標準的熱情和能力,對教學情境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要具有創造性的決斷能力,要有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和實踐知識進行教學實踐反思的能力,從而極大限度地發揮課程標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秦興順.基于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課程標準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11(2).
[2]陳潔.案例教學法在工程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11(5).
[3]林清夫.電類專業工程制圖課程教學體系重構與探究[J].考試周刊,2007(6).
[4]譚愛紅.高職《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2(3).
[5]惠學芹.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實踐[J].考試周刊,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