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職業(yè)教育教學中,機械制圖是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機械制圖在機械零件的設計、加工和應用中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發(fā)展,機械制圖課程建設改革勢在必行。
[關 鍵 詞] 機械制圖;積極性;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89-01
機械制圖是機電、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踐的專業(yè)技術基礎課程。制圖課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繪制和閱讀機械工程圖樣能力的重要任務。教學過程中如何打破課程的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強調實用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對機械制圖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及合理的教學方法,也就是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重視程度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因和力量。學習動機對學習活動起著動力、指向、強化和維持的作用。要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喚起他們的興趣。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理論學習缺乏信心,是因為學生不知道“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樣學”。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機械制圖課程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重視程度,在課程設計中,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真正體會到知識的應用本質,比如,在學生上機械制圖課之前,先帶他們去汽車生產廠家參觀,了解整個汽車的生產工藝流程,了解每個汽車零件的加工過程,了解這些過程都離不開圖紙,甚至汽車零件的裝配也必須在會看零件圖和裝配圖的前提下來完成,讓他們看到各種機械零件,包括活塞、連桿、曲軸、螺栓、螺母等零部件,讓他們真正感知實物,才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立體感和空間想象力。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更讓他們明白機械制圖與他們以后的工作息息相關,從而提高他們對機械制圖課的重視程度。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課堂上有注意力不集中、懶于動手的現象,在學習過程中,對課程的某些抽象難懂的概念更會產生厭煩情緒。教師不能片面強調知識的深度,學生被動地聽,學習興趣不高,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不受教材所限,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教學內容適當精簡、優(yōu)化。對本課關鍵的原理和基本方法仔細講清楚,也可以補充一些新的、實用的相關知識。把基本要求與特殊要求相結合,對教學要求和內容進行適當調整,盡量使所學知識簡單化,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明白,自己能夠做到最好。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和課堂的執(zhí)行者,而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和課堂的參與者,擺脫以老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模式,知識的傳遞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這樣有助于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讓學生用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常規(guī)教學方法是基礎,要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機械制圖是一門標準性很強的課程,從各種圖線的畫法、字體的寫法、尺寸的標注、圖紙的規(guī)范到零件圖、裝配圖的畫圖與讀圖,都要嚴格遵守國家標準與行業(yè)標準。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講解詳細、嚴謹,板書書寫規(guī)范、工整、清晰,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相關規(guī)定。從畫展線到書寫文字、尺寸標注到各圖的畫法與讀圖,都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標準化典范,讓學生看后產生信服,潛移默化地模仿教師,進而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對自我的要求和學習動力,提高自身素質。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就在于:立體感強、直觀、形象的效果,使得原來比較抽象的平面圖形轉化為形象的空間物體,把空間物體與投影圖的關系對應起來,使學生對各種機構和零件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在各種機械中的實際應用有深入的了解。
四、講練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由于學生實踐經驗少,理解力差,會有上課聽懂了而課后作業(yè)又不會做的現象。教學中要講練結合,講完一個內容就安排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練習,所學內容就掌握得很牢固,教師在課堂上指導,發(fā)現學生的練習錯誤并及時指導更正,學生就不會使錯誤堆積起來,因此只有通過大量的由平面到立體、由立體到平面的作圖練習,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熱情,才能不斷加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和空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讀圖和繪圖的實際能力,在實踐活動中融會貫通、自覺運用所學知識。
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掌握更多課本外的專業(yè)知識,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不論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還是教學手段的改進,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性,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大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利用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來。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汪春飛.職業(yè)教育研究[D].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2006.
[3]劉力.機械制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