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針對職校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手段、重視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見解。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教育;農村;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15-01
一、我國職業教育處境尷尬,步履維艱
1.招生難。招生從城鎮走向農村,從農村走向偏遠山區,但現在的學生大多抱有幻想,不務實,不吃苦,家長也擔心孩子吃苦受累。
2.生源差。職業學校的學生招生次職業學校序靠后,大部分學生是在沒有被重點和普通高中錄取后才選擇職業學校,這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力差,導致教學效果不好。
3.就業安置滿意度差。各大企業雖然面臨技工荒,但卻較少考慮勞動者利益,薪水低,工作環境差,技術是需要時間培養的,是一點點積累的過程。
4.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用工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先進生產技術,都沒能夠達到企業要求。
二、如何改變職業教育現狀
要想改變上述狀況,除了要有好的師資隊伍,還要加強校企聯合,為老師和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提供實戰基地。
1.要明確職業技術教育的任務;其任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職業習慣,二是教會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以便使學生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應當由具有比較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師。此外,作為職業技術學校來說,要有自己的生產實習基地。
2.要理順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體制,當前,在農村中,鄉鎮企業和家庭經濟占大多數,其經營方式正在向現代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方向轉化。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業的經濟結構將是綜合經營的農戶加上各種經營服務公司。在專業化的過程中,要求在傳統的技術基礎上不斷提高技術層次,逐步形成生產和經營的專業化。為此,一方面要求生產者、經營者不僅要具有一般文化知識和一般生產技藝,而且要熟練地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要求培養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和其他鄉鎮企業所需要的各種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要求鄉鎮企業公司的經營人員要通過培訓學會科學地管理企業,又要將自己的生產經營與整個社會的經營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協調好社會性生產和社會性服務。
3.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規劃:首先,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組織計劃、經濟、農林、教育、科技等有關部門進行農村經濟、教育調查掌握農村經濟、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然后,根據農村實際需要和可能,對本地區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布局進行規劃,并且根據工、農業生產發展情況,設置本地區所需要的專業,從而使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真正做到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4.重視就業前、后的短期技術培訓。最近幾年鄉鎮企業有較大的發展,但多數規模小、設備差、技術水平低,鄉鎮企業的職工、管理人員多數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對如何發展工業生產、搞好經營管理則是門外漢,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要靠高薪外聘技術人員或老工人。鄉鎮企業缺乏會管理、善經營、懂技術業務的能人致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企業的競爭能力不強。鄉鎮企業的這種狀況就決定了我們必須重視職業技術教育、重視農村鄉鎮企業的職工、管理人員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大力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解決鄉鎮企業職工、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的問題。此外,每年有大量的初中畢業生回鄉,如果我們能將他們很好地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就業前的短期職業技術培訓,(例如進行種植業、養殖業或其他適合于社會需要的行業的短期職業技術培訓)這樣,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必然會大大加快,農業生產的效益必然會大大提高,農村經濟也必然會大大發展。
5.辦好職業學校應當從繁榮經濟出發,以提高社會效益為中心,拓寬專業、按需施教,教材內容應盡量結合本鄉本土的實際經驗,注重教學實效,學校應當成為鄉鎮企業職工、管理人員、培訓初中畢業生的基地。
6.縣一級政府的有關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要加強宏觀指導,對辦學宗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和行政管理、畢業考核以及師資培訓等問題應當有統一規劃、統一領導,制定可行措施。
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
1.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加強對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訓。引導教師正視自己,不滿足于已取得的學歷和掌握的知識,而應主動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通過自學、專家講座、教研活動、課堂實踐等形式,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同時,應重視“有崗敬業、虛心好學、與時俱進”的教育,以積極的心態去研究教育教學方法,研究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
2.以聯合辦學為突破口,充分利用東部地區、城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
3.從工科院校招聘一批專業對口的應屆畢業生,或從生產一線聘請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專業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