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首先分析了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分析了當前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建議,從而為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一些積極的思考和借鑒。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16-02
一、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共有學校410所,比上年減少5所;招生23.68萬人,比上年增加1.653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45.11%;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人數達61.84萬人,比上年增加2.05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總數的43.42%。可以看出,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在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但中等職業教育的院校在數量上有所減少,云南省中職教育的辦學規模和健康可持續發展還存在較大問題。
(二)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得到改善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5年,云南省中職學校教育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增長率為32.36%,比全國高出12.29百分點;云南省中職學校教育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增長率為47.75%,比全國高出29.65百分點;全國和云南省的中職學校教育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增長率比普通高等學校的都要高,分別高出9.69和8.96百分點。
(三)國家資助政策不斷加大,中職教育得到重視
自2015年起,云南省對中職教育資助政策決定,對符合要求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標準低于每生每學年2000元的免除全部學費,學費標準高于每生每學年2000元的免除2000元,高出部分由學生家庭負責承擔。另外,云南省還專門設立了中職學校省政府獎學金,對部分特困地區和藏區設立相應的生活補助。一系列資助政策的落實,基本解決了中職學校學生的經濟困難,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中職教育的吸引力。
(四)專任師資隊伍不斷完善,教學質量有所改善
據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云南省中職教育專任教師2.57萬人,比上年增加515人。在國家政府的不斷支持和推動下,云南省在加強中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中職教師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素質方面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教師資格標準不斷完善,專、兼職教師優惠政策進一步得到落實,建設中職院校師資培訓培養基地,并建立和不斷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和認定制度。
(五)校企合作辦學模不斷完善,職教集團格局基本形成
云南省結合自身發展條件,充分利用現有的職業教育資源,對中職教育布局結構進行優化,鼓勵中職學校通過兼并、托管、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進行整合辦學資源,鼓勵中職學校采用“1+1+1”辦學模式培養學生。經過不斷推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辦學效益、教學質量等多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提升,中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的職教集團格局也基本形成。
(六)學生就業渠道不斷拓寬,招生規模不斷擴大
據調查統計顯示,近幾年來,中職學校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比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要高,就業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中職學校就業推薦機制的不斷完善。二是校企合作模式下培養的人才對產業的適應性強。三是中職院校十分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四是實施“雙證書”政策。五是中職學生繼續學習深造途徑較多。
二、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專任教師數量有所欠缺,專任教師結構不合理
1.專任教師數量缺乏,教師整體素質不高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5年,云南省中職學校專任教師與在校學生比分別為:1:23.20、1:23.75,而全國中職學校專任教師與在校學生比分別為:1:20.45、1:19.65,明顯低于全國水平;2014年全國中職學校(機構)專任教師高中階段以下學歷的人數共3093人,云南省共有218人,占全國總人數的7.05%。可以看出,云南省中職學校專任教師的數量比較缺少,學歷還比較低。
2.專任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師培訓機制不完善
云南省中年骨干教師比例較低,教師年齡結構不呈正態分布,年齡斷層和青黃不接現象突出。云南省中職學校專任教師與專業分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任課教師與任課專業課不對口,文化基礎課教師比例高于專業課教師,“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此外,云南省部分中職學校由于教學資源、師資等條件有限,教師培訓基地受到限制,難以實施。一些中職學校對教師培訓基地的建設與實施不重視,教師的培訓目的、培訓內容、培訓學時、培訓時間等達不到要求,培訓工作僅作為一種形式。
(二)辦學硬件設施陳舊,實驗實訓條件有待完善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政策實施都逐年加大,云南省的中職教育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由于云南省是個邊疆省,多民族聚集地區,許多地區經濟和教育的發展都存在失衡狀態,特別是一些邊境縣的職業學校,招生難,辦學規模逐年縮小,教學設施設備老化,實驗實訓條件無法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三)校企合作的管理體制和制度保障不完善
云南省中職學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難以做到合力發展,許多中職學校對企業集團合作辦學的信心不足,自身定位不準,辦學理念不清晰,不能圍繞企業行業的人才需求進行產學互動,淡化了學校專業與企業行業的銜接性。沒有一個規范化、標準化和具體化的管理機制,缺少制度保障,難以約束學校和企業的行為,校企雙方的積極性、參與性和能動性難以調動。
(四)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創新,運行機制不完善
云南省中職教育辦學模式相對落后,存在封閉性,辦學模式相對單一化,辦學理念、運行機制、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缺乏改革創新。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不注重專任教師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對外合作的管理機制得不到推進。一些學校不注重整體風氣的養成,缺少規范化管理,行政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學生推薦就業機制改革創新較難,推薦就業鞏固率低。
(五)專業建設缺乏創新,新興產業專業較少
云南省中職學校在專業建設上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現象:一是專業建設與當地經濟產業不夠吻合。云南省各級地區的中職院校新興產業的專業開設較少,沒能立足當地的產業需求,缺乏創新。二是專業建設重復交叉,缺乏辦學優勢。云南省的許多中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基本上是重復的,根本無特色可言,從而導致中職院校在專業建設上趨于同化和無序化。
三、云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學校辦學條件
針對云南省中職教育目前辦學條件落后的情況:一是政府要加大財政對中職教育的投入,用于對中職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學設備改善,同時,要對中職學校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必要性政策。二是要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對中職教育進行資助或捐贈。三是要切實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四是要建立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等多種形式的資助政策體制。
(二)加強專任師資隊伍建設
1.拓寬選拔教師渠道,完善專任教師隊伍
中職學校要進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和教師選拔制度,根據所需的專任教師進行多方面的考察,教師招聘不再單一化和傳統化,拓寬選拔教師渠道。要結合學校專業教師的需求,調整培養方向,定向培養“雙師型”教師,促進“雙師型”教師的發展,優化“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實現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2.加大政策保障,完善教師隊伍培訓機制
要加大對中職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建立相應的體系,支持教師到企業鍛煉,給予合作企業相應的經濟補償,保證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有效性,從而建設一支教學能力合格、專業實踐能力較強、素質較高、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整體提升中職師資水平,提升中職教學質量,促進中職教育可持續發展。
(三)創新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專業建設
1.創新以適應云南支柱產業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
云南省中職學校要圍繞云南省的五大支柱產業和花卉、茶葉等一些特色產業的發展,并結合學校自身辦學條件和資源設施,對專業建設進行調整和創新,優化專業與產業的銜接,進一步探索以專業發展為紐帶、以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為目的、高產出的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2.推進以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云南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突出的地區優勢,云南省主要面向“三亞”和“兩洋”。云南中職學校要推進與“一帶一路”建設相對應的專業建設,可以從經貿類、基礎設施建設類、交通運輸類、旅游類、能源類等多方面推進專業建設,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市場的需求,提高學校的競爭優勢,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和辦學質量,使中職院校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中職學校現代化管理,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中職學校要深化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方針、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建立以人為本、依法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的現代管理制度。中等職業學校要建立指導學生推薦就業的專門機構,建立與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緊密聯系的就業服務機制。主要依靠互聯網平臺,充分利用云南省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信息資源,建設覆蓋全省中職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網,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
(五)構建科學的、符合中職教育特色的質量評價體系
中職學校要根據自身發展,吸收現代化教育理念,構建科學的、先進的、多元化的中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并不斷完善和優化中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在中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要注重學校發展、學生發展、社會發展三者的協同發展。中職學校在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主要包括學校、教師、學生、政府部門、用人單位和相關合作單位及相關院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質量評價。在中職教育質量評價過程中,要突出其職業性、技術性和實用性,還要強調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要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度。
參考文獻:
[1]周汝德.關于云南省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農業教育研究,2012(4):34-36.
[2]張鵬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與建構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