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社會的人,隨著社會的進步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這一點在“90后”高職學生的身上尤為明顯。社會和學校都對“90后”高職學生行為評價褒貶不一,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90后”高職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探索“90后”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關 鍵 詞] 90后;高職學生;行為分析;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18-02
“90后”已經成為各大媒體、網絡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對象,備受爭議的“90后”聲勢浩大地登上了歷史舞臺?!?0后”是指1990年到1999年之間出生的公民,也泛指20世紀90年代以后出生的公民。如今處于青春期的“90后”已經是高職教育的主體,時代賦予這一代以特殊的個性,他們的行為往往超越傳統,甚至看似怪異,雖然他們受到很多批評,但是他們正用他們的行動來展示他們的價值,他們張揚、自信、有擔當的個性是歷史的進步,我們要正確理性地認識“90后”高職學生,對“90后”高職學生的行為進行科學的分析,進而針對這個群體進行合理的就業能力培養的方法探索,從而實現與就業市場零距離的目標。
一、“90后”高職學生的行為特征
穿著非主流,裝束反傳統的“90后”高職學生有其獨特的個性行為特征?!?0后”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上,他們的行為往往被看作“另類。曾在學業上“受挫”的“90后”高職學生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他們極力表現自己,用自己的行動來引起周圍的關注,期望換回“公正”的評價和肯定。下面從幾個方面來概括“90后”高職學生的行為特征:
(一)個性張揚、我行我素,但內心空虛迷茫
網絡、媒體等對“90后”的關注報道屢見不鮮,“火星文”似乎成了他們的代名詞,“非主流”也被廣泛應用于“90后”身上。但“90后”依然我行我素地穿著“非主流”的奇裝異服,寫著“火星文”,說著“火星語”。也許“80后”會發出“我的青春誰做主”的困惑疑問,“90后”則會充滿自信個性地提出“我的青春我做主”。他們身上帶有頗具爭議的個性,但是他們不以為然,“有個性”是他們酷愛的溢美之詞,他們的談吐行動中處處彰顯著這種個性,“我就是我,我就是另類,另類就是我的個性”,不合傳統是他們的普遍遵守法則?!?0后”的高職學生在張揚個性、我行我素的同時內心空虛迷茫。在中考中的失利使他們失去了傳統觀念中“成功者”的光環,他們極力自我表現、彰顯個性來引起周圍人群的關注,從而填補內心的空白,在形形色色的表演中他們有時很容易迷失自我,當表演結束人群散去之后內心又極度的空虛。因此,“90后”的高職學生是內心復雜、個性多元的特殊人群,要看到真實的他們需要智慧與耐心。
(二)追求獨立自主,但依賴性很強
“90后”的高職學生所處的家庭條件和社會條件都很優越,蒙受著四位老人和父母的無微關愛,是整個大家庭的中心,在家庭決議中有重大的發言權和表決權,在很多事務中都有很強的獨立性和很大的自主權。因此,“90后”的高職學生對傳統的說教模式極其反感,他們追求獨立自主,而不會聽任他人安排,他們更喜歡獨立自主地安排他們的生活、學習和他們自己的人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在“90后”高職生的身上凸顯出來,他們對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缺乏興趣甚至反感,他們呼吁以他們為中心可以自主獨立的活動式教學。但是他們對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存在模糊的理解,他們普遍認為,獨立自主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去求助別人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情。但是從實際上來看,他們的能力尚不能達到真正的獨立自主。從經濟能力上來看,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資助,但是“90后”的高職學生在日常經濟消費中缺少規劃。父母為他們創造的富裕優越的生活條件使他們沒有經濟上獨立自主的意識,卻養成了經濟上獨立自主消費的意識;從學習能力上來看,“90后”接受能力強,對網絡新鮮信息領悟力很快,但是對傳統的文化和知識缺乏興趣,對學校的傳統教學有很多獨特的見解,但是很少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在對獨立自主的誤解下也很少去求助老師,然而離開老師的幫助他們又很難實現學習目標?!?0后”高職學生獨立自主的追求欲望很強烈,但是獨立自主的能力很弱。
(三)熱愛集體活動,但集體意識淡薄
興趣廣泛、個性張揚的“90后”高職學生更熱愛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他們可以盡情地展示他們的個性,找到他們的興趣,發揮他們的特長?!?0后”的高職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孤獨感倍增,與父母、長輩的代溝也逐步顯現,于是他們需要尋找同齡人進行交流來填補內心的缺失。隨著媒體以“火星文”等稱號來特指“90后”,社會對“90后”也提出各種質疑,就連“80后”也對“90后”瞠目結舌,加上高職學生原本受到的評價就不高,“90后”高職學生承受著周圍重重的壓力,他們在社會和父母那里得不到理想的回應,于是他們回歸“90后”獨特的團體?!?0后”高職學生熱愛參加集體活動,“90后”的他們可以相互得到理解和支持,他們更容易在那里找到他們自己,他們以他們不羈的集體活動來回應社會對他們的評價。但是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90后”高職學生很自我,缺少犧牲精神,集體意識淡薄?!?0后”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更趨向功利性,參加集體活動更多的是為了實現自己。
(四)信息敏感度強,但分辨能力弱
“90后”高職學生出生在科技發達的信息時代,伴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成長,MP3、MP4、PSP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品,“拇指族”也成為他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便捷的途徑他們對信息的捕捉極快,敏感度很強,能夠站在信息的前沿與老師、父母對話。但是他們的分辨能力很弱,對信息的真實性、健康性很難把握。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信息的傳播和影響的范圍不斷擴大,這是一把雙刃劍,“90后”高職學生從中可能受益也可能受害。“黃、賭、毒”在網上、手機上肆意傳播,嚴重影響“90后”高職學生,處于青春期的他們難以看穿這些面紗后面的危害,可能就會誤入歧途。
(五)心理和生理早熟,但承受能力不強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類也在不斷地進化,心理早熟也成為這一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人們生活結構和飲食習慣的改變,“90后”高職學生在生理發育方面也趨于早熟。有人說“90后”高職學生是“思想成人化,行為幼稚化”。尚未踏入社會的“90后”高職學生通過網絡媒體等對社會有了深刻的認識,很多時候有成人相似的見解,深知社會的規則。但是他們關注社會的同時常常忽視自身的發展需要,尤其是心理需要。“90后”的他們生理發育早,從生理上來說是成人,但是心理發育往往遲于生理發育,這會導致身心發展不和諧。生理上的早熟使得個性張揚叛逆的他們更想扮演成人的角色,而心理的不協調發展會導致他們的行為顯得幼稚,這將對“90后”高職學生造成困惑,使他們不知所措,對其心理產生不良影響?!?0后”高職學生成長于優裕的順境中,沒有遇到過挫折的他們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弱,然而如今社會上對他們這一代的評頭論足又給他們帶來巨大壓力,對他們心理承受能力提出巨大挑戰。
二、“90后”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90后”高職學生成長的環境促成了他們獨特的個性,而個性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觀,良好的就業觀念是形成就業能力的先決條件。高職學校要做好正確的就業引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承受挫折的心理,才能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素質勞動者。
(一)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做好就業教育,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就業觀
“90后”高職學生生長在信息時代,對信息的敏感度較高,在網絡尋找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是時代賦予他們的優勢?!?0后”高職學生的行為特點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觀,在擇業時會表現出期望過高、定位不明確、薪酬預期和就業地區定位不合理的現象。這些擇業觀點容易導致學生對自我能力的懷疑,對就業產生恐懼心理,也給高職院校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網絡信息平臺,建設好就業指導課程資源庫,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建立網上的就業咨詢和疑問解答的專業團隊,及時迅速地收集學生在就業方面的信息,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
(二)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進行角色轉換的重要載體,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產勞動是學生必然要面對的事情,進行社會實踐是學生向社會工作人員轉換的中間環節,為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搭建了一座立交橋。社會實踐活動是真實的工作任務,打破了學校里面模塊知識之間的界限,需要跨越多種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在這種工作任務中學生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學會溝通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團隊,這也是就業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以創業大賽為支點,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彰顯自己的個性,證明自己的實力是“90后”高職學生給予自我認同感和吸引同學認同感的途徑。應鼓勵學生參加創業大賽,將自己的理想付諸行動,在行動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增強學生承受的能力。學生在大賽中得到的鍛煉遠遠高于大賽本身的意義?!?0后”高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低,這是社會發展過程帶來的問題,為而社會問題起于文化失調。所謂文化失調,就是說任何文化都有它特殊的結構模式,新的文化特質引入之后,不能配合于原有的模式中,于是發生失調的現象。文化本是人類的生活方法,所以文化失調就在社會中各個人的生活上引起了相似的裂痕,反映于各個人心理上就有所謂社會問題。創業大賽將社會的問題卷入其中,學生在參加創業大賽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和壓力,能否解決好創業中的各種問題,承受創業中的風險直接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
個性是人的本質在具體個人身上的表現,個性發展是創造性的根本動因。適應人的多樣化選擇需要,人人通過教育得以成才,是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0后”高職學生受到諸多的評論,但是要正確分析他們的行為,合理引導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就業競爭力,這是職業教育的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費孝通.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陶書中,黃君錄,王佳利.基于市場需求的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調查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5).
[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調研組.學有所教: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供的六十條建議[J].教育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