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審美教育是中職人才培養體系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從審美教育的特性入手,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審美教育的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促進審美教育作用的發揮,為中職優秀人才的培養提供相應的保障。
[關 鍵 詞] 審美教育;中職院校;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30-02
審美教育是一種力求對人的審美觀念和美好情操加以培養的情感教育,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職院校的教育界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育實踐中應該高度重視對人才思想道德素質、審美觀念以及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正確認識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并嘗試將審美教育融入教學實踐中,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強化。
一、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活動中審美教育的基本特性
審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構成元素,是人類積極推進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借助審美教育的指導,受教育者能夠正確地看待人生、面對客觀現實,因此,審美教育實質上也是一種特殊的人文精神教育。對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系統分析,發現其基本特性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審美教育具有一定的感性特征
審美教育一般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審美活動實現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和指導,而在此處所指的審美實質上就是對其對象的直觀感受、體驗、評價和欣賞,審美教育的主要媒介是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美,而這些美都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能夠直觀感受到的,能夠借助人的眼睛、耳朵等得到具體的信息呈現出來。對語文教育領域的審美教育進行分析,在組織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對教材中的審美教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然后將其引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分析和鑒賞語文作品的過程中接受審美教育,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鑒賞作品時也能夠受到作品中情感的影響,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可見審美教育在語文教育領域也表現出明顯的感性特征。
(二)審美教育具有明顯的自由自覺特征
在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借助文學美的感性想象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教育和指導,進而促使學生逐步感受到美的精神內涵,因此從這一層面上進行分析,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審美教育不是耳提面命的“灌輸”教育。語文教師在實施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注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因此是更加自由的[1]。希望引起學生自覺的感化教育,自由性特征相對較為明顯。換言之,審美教育教學活動是具有鮮明主體性特征的活動,在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個性和自由才能切實保證審美教育的效果,增強審美教育的價值,進而真正發揮出審美教育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措施
由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育人方面的特性相對較為明顯,能夠實現對人才循序漸進的引導,因此受到高度重視,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明確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能夠促進教育效果的提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一)加強對教師的培養
教師在審美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開展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教師的作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促進教師作用的發揮,才能夠保證審美教育效果,爭取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基于此,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加強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一方面積極參與普通話訓練、作文訓練、教學訓練和語言訓練等,提高自身執教能力,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審美教育作用的發揮,也應該嘗試組織開展文學作品閱讀訓練,從文學作品中感受美和發現美,循序漸進地提高個人素養,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為了與時俱進地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也應該結合信息時代實際情況適當地融入信息技術教育,讓教師能夠從現代化信息時代角度探索更科學的審美教育方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審美教育進行有機整合,促使審美教育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2]。唯有如此,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才能夠獲得一定的發展,審美教育的價值也將會得到全面的凸顯。
(二)教師將審美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審美教育的合理應用對人才培養工作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當前教育背景下,中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具體分析,結合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突出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情況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增強審美教育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促進審美教育價值的發揮,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首先,教師可以應用優美的語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過程中,為了凸顯語言的引導性價值,教師可以借助優美的語言和趣味性較強的表情動作等,真正通過對語言的合理應用在中職院校的語文課堂中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接受教師的教育和指導。這樣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合理使用教學語言,能夠將枯燥乏味的公文寫作變得更有趣味,公文寫作效果得到了明顯的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等培養產生著重要的影響[3]。
其次,借助對現代教學設備的輔助開展審美教育。審美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調動人的眼、耳、口、鼻多重器官,并且其中眼睛和耳朵的影響效果更為明顯。所以在當前音樂教育實踐中,為了切實保證審美教育效果,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入現代化教學設備,借助對教學設備的合理應用促進審美教育活動的優化開展,增強審美教育效果[4]。具體來說,對公文寫作,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公文寫作場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商業事務或者其他工作事務開展寫作訓練,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公文寫作場景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加以培養,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公文寫作用語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借助審美體驗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
對語文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全面總結能夠發現,在教學實踐中,單純地向學生灌輸審美意識方面知識,從理論角度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才能夠真正增強學生的審美內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保障。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實現審美教育作用的全面發揮,力求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就應該引導學生參與相應的審美體驗,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審美體驗教育。在中等職業院校的教育體系中,審美體驗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嘗試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審美體驗教育,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獲得相應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全面提高[5]。所以,教師結合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京劇、芭蕾舞等審美內涵相對豐富的作品,并要求學生通過一定的創作將審美體驗表述出來,強化學生的審美感悟和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能夠看出,閱讀教學此時已經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教學互動,而是更為廣泛的“閱讀”,是一種能夠讓學生產生明顯體驗感的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課文人物中發現美和挖掘美。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體現在閱讀教學方面,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人物的解析也存在一定的聯系,所以要想保證審美教育的效果,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對人物形象進行具體的分析,并從多角度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保證通過系統的學習能夠逐步發現美并挖掘美,產生美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意識[6]。唯有如此,審美教育的作用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也能實現良好的培養,對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最后,借助詩詞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在公文寫作方面,適當地融入詩詞也能夠提高科學研究效果和教育教學效果,爭取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實現對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也應該積極融入詩詞審美教育,借助詩詞之美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促進學生審美境界的進一步提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唯有如此,為學生設置多種類型的審美活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審美教育的作用才能夠得到全面發揮,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實現優化培養,對于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7]。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優化開展。
審美教育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審美教育的重視,并且積極探索開展審美教育的措施,希望能夠逐步發揮出審美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提供相應的保障。唯有如此,審美教育的作用才能夠得到全面發揮,中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也能夠實現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曉艷.基于工作任務的高職鐵道通信信號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工作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32).
[2]張可.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期間的思想教育與管理研究[J].學園,2016(4).
[3]陳曦.探究鋼琴教學中音樂審美與實踐教育的有效應用[J].當代音樂,2016(23).
[4]盛敏.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探究[J].經貿實踐,2016(17).
[5]任輝.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6(30).
[6]許海山.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7(6).
[7]朱彪.淺談高校教師重視教學的必要性及對策研究[J].長江叢刊,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