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命是美好而又神秘的,從一個生命誕生開始經歷了一系列的成長。有些生命個體在成長中逐漸變得成熟,有些生命個體對生命認知比較模糊。大學,學生時代和社會的銜接點,可以理解成一個小社會,為了讓大學生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適應社會,就需要通過大學語文教育,對生命含義進行滲透,促進大學生更加陽光健康地成長。
[關 鍵 詞] 大專語文;教學;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48-02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對文字文化十分重視,現在科技文化雖然呈百花齊放的趨勢發展,但語文文化依然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非臺”,在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語文蘊含的知識范圍如同宇宙一樣浩瀚,對生命意義的闡述,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存意義都有很好的參考作用,通過語文教育加強大專學生對生命的認知,這樣增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讓他們更陽光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苦與磨難,珍愛生命,努力生活。
一、關于大專語文生命教學教育者的要求
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對生命的意義有明確的理解。言傳身受將教育思想傳遞到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這對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語文教師需要具備極其專業的教育素質,對語文內容理解程度深刻,對生命教育也有明確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將兩種能力相結合,才能在進行語文教育時起到良好的效果。
教書育人,語文教學對大專學生的思想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對生命意義的認知,生命的形成和生長是漫長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類比分析,將古往今來的歷史人物進行介紹,增強語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以及生命教育的真實性,想要教育達到良好的效果,語文教育者本身就需要具備極其專業的知識素養,對生命知識也可以更好地滲透。
對被教育者進行生命知識的滲透過程中,需要對被教育者的行為舉止進行觀察,通過課堂互動觀察受教育者的性格特點,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直指要害,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生命教育效果,這需要大專語文教師具有教育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讓生命教育課程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通過語文課程傳遞關愛,促進生命教育效果
大專學生經歷了漫長的成長過程,走進了大學這座象牙塔,這條路途在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造就了大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著一些特立獨行的性格,進行語文生命意義的教育就需要對大專學生的性格進行改變,幫助他們正常地成長。
下面通過一些教學案例,對語文教育進行分析。大專語文教育與其他時期語文課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大專語文課通常通過名著與電影賞析,講解語文知識,這樣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加強了感官的體驗和內心的思考。讓學生觀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通過對電影中主人公的遭遇,引發被教育者的思考。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進行改編的:克里斯,一個黑人男青年生活在舊金山,從事推銷員的工作養家糊口,日子過得較為平淡,直到變故來臨時,才知道平淡的生活有多么可貴。
克里斯面對裁員的困境,妻子離家出走,獨自一人帶著兒子共同流浪,日子過得相當困苦,但依然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在電影中,父子倆相互扶持,相依為命,在生活中面對艱難困苦,最后建立了自己的股票經濟公司,成為一個優秀的股票經紀人。這是一堂勵志的大專語文課,在進行課堂教育時,電影中表現出了堅強不屈的精神以及對生活認真的態度,只有失去時才懂得珍惜,就如同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以及時光的流逝是不可逆的,進行大專語文教育對生命的滲透過程中,就是了解生命的意義,把每天當成末日來相待,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快樂地活在當下。
語文是一門豐富多彩的課程,語文課程中蘊含著多年積累的文化積淀以及歷史背景,就如同古語中講述的內容“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這句古語中說明了生命只有一次,以及對生命價值的闡述,活著需要對生命更加珍惜,讓生命在燃燒中綻放。
在進行名著《岳飛傳》的學習過程中,了解了當時社會的殘酷,增強了現代生活的幸福感,“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紀念抗金英雄岳飛的一句話。岳飛在著作中形象分明,從小立志精忠報國,并在抗金的戰爭中取得了豐碩的戰果。這篇名著對人物性格分析有著明確的講述,體現了生命價值以及愛國情懷,大學生通過對本篇名著的理解,就加強了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來,人要有理想、有目標,文章中的戰場就如同社會中的磨刀石,時刻對大專學生的精神和生活進行磨礪,在磨礪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對生命進行更進一步的理解。
三、寫作教學,加強對生命含義的理解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語文可以站在自主學習的角度,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語文風景不同,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需要避免教學“一言堂”的出現,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因材施教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這樣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將生命教育的意義更加完整地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中去,寫作教學可以更好地滿足這一教育特點,在學習中進行寫作,這樣可以引發學生對生命環境的思考。
通過電影賞析,布置讀后感的任務,例如,對電影《2012》的欣賞,這是一部十分有教育意義的災難影片,通過對該影片的理解,加強對生命知識的深刻認知。通過布置寫作任務,讓大專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充分對生命意義進行思考,這樣對大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更好的幫助。
注重閱讀感悟,尊重生命,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學習語文尊重生命,使人心胸開闊,喚起內心世界的一抹純真。品讀文章中善的美好,對生命中的真諦進行更好的領悟。有時是夜空里的閃爍星光,有時是草地里的一抹翠綠,有時是花海中的陣陣清香,語文世界既充滿樂趣又豐富多彩。在文字的海洋里暢游時,總會在前方看到不同的風景。高山流水,琴瑟和鳴,語文世界既有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又有古往今來的歷史文化。語言文字描寫了優美的景色,也闡述了文章中的至理,描繪了自然界的旖旎風光,也將生命真諦抽絲剝繭,呈現在世人的眼中。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加強對語文知識的感悟,這樣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生命的真諦。語文教學對強化學生心靈,幫助他們理解生活的含義以及對生命的認知有重要作用。語文是大專語文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身心成長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塑造心靈,通過文章,加強對生命知識的領悟,文學即是生活,學習語文就是補充在教學過程中的精神食糧。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語文文化對其進行生命教育,抒寫生命的樂章,譜寫美好的未來。
想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義,就需要在語文課上和學生進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共同研究生命的含義。語文文章不是生活中的點綴,在書寫的過程中透著生命的至理。語文中的內容知識往往透著教學本身存在的問題,從物種起源到生命本身的內涵規律。在自然界中對生命現象進行思索探討,培養生命意識以及生命精神,汲取語文知識,幫助學生更健康地成長。
四、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文章中的內容和道理和文字彼此交融,在對語文內容進行理解的過程中,教師傳授語文閱讀方法,由大專學生進行相關題材的內容閱讀。在對知識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文章內容答疑。首先是在閱讀內容的選取上進行研究分析,想要更好地進行語文生命教育工作,就要對閱讀內容進行選取,例如《物種起源》《羊脂球》《復活》以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教學題材的文章都合理地闡述了生命意義的真諦。進行課業布置,寫讀后感,在課堂上進行集體研究討論,這樣可以將語文教育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
另外,進行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加強被教育者的語言感官體會,為了讓被教育者更好地體會文章中的情感,這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就與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交融,在語文課程的感染下,加強生命思想的建立,為孤寂的心靈送去陪伴,為冰冷的世界打破堅冰,為灰色的生命增添色彩,將生命思想、生命意識更好地貫徹執行,加強大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大專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更積極地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得不說人們對語文教育觀念變得更加淡薄。大專學生在學習和發展過程中,生命意識變得相對淡薄,反之功利思想變得越加濃烈,這樣減少學生對生命認知的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對生命的尊重,想要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語文老師承擔起進行生命教育的使命。語文老師靠著單薄肩膀撐起了社會的責任,語文知識通過文字的描述,闡述生命的至理,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拘泥于形式,學習更多的生命知識,更好地充實內心的精神世界。
生命教育是以直面教育、直面人生,從而成全每一個富有個性的人的發展為價值取向的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養學生的生命情懷。高職大學生是大學生中一部分有自己特點的學生群體,其在心理素質、知識結構水平、教育培養方式及目的等方面不同于普通本科生,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從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現狀來看,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人類的進化和發展經歷了一系列的過程,生命對每個人都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同時生命也是彌足珍貴的,生命教育是每一個大專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通過大學語文,將生命教育中的內容體系以及中心思想完美呈現。
參考文獻:
[1]朱佳芳.高職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李慧.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3]張娜.高職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2(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