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展得如火如荼,在賽項設置中,有些項目任務量較大、系統性較強或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合作完成,電氣安裝與維修就是如此,是兩人合作的團體項目。然而,在實際的技能訓練通電調試中發現,錯誤率較高和安裝操作速度的減慢大多出現在兩人合作部分。可以說,兩人的合作學習能力,配合默契度,對整個比賽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究發現,通過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加強合作學習的過程指導以及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多元化評價對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能力非常有效。
[關 鍵 詞] 技能大賽;合作學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52-02
隨著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國教育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合作學習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工具,在我國逐漸成為教育的潮流。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很多賽項的設置也采用了這一教學模式,尤其是有些項目任務量較大、系統性較強或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合作完成,電氣安裝與維修就是如此,是兩人合作的團體項目。隨著競賽水平的逐年提高,比賽試題的難度也一再增加,工藝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比賽時間卻縮短為了四個小時。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安裝維修任務并調試成功,還要迎接裁判的幾百個評分點的工藝評分,這對參賽學生和指導教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擔任我校電氣安裝與維修項目大賽輔導工作已經五年多時間,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在平時訓練中,每個模塊的完成我們都會尋求適合每個選手的最高效的方式方法。然而筆者觀察到,在比賽結束前的一個小時里,也就是相對獨立操作部分基本完成,兩人的配合上顯得比較慌亂,安裝操作也變得無序,速度反而慢下來,沒有了充裕的調試時間,更會影響到調試時的思路。同時,在多次的通電調試中發現,兩人的合作部分即箱體間電源互通的錯誤率最高,由于沒有時間和速度的保證,一旦出現調試不成功,工藝做得再好也是未敗。可以說,兩人的合作學習能力和配合默契度,對整個比賽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結合我校參賽學生安裝操作時的特點,針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小組配合協作不佳、速度難以提高、準確率難以保證的問題,想要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小組合作的動態建立、分工
如何分組是走好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個性特點、特長等,把不同特質的學生逐步進行組合的優化,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技能訓練中為了達到工藝要求,過程往往是重復枯燥的。所以訓練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這樣的動態組合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供給每位學生更多發展的機會。尤其在團隊組建初期,教師對各個成員的優勢或能力還不太了解,通過動態的合作、調整,可以達到最優化“配置”。同時,根據組內學生的相對特長,進行合理分工。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為了應對兩人題量大小不均的問題,成員之間的分工任務應不定時地進行輪換,以期使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團隊每一份“工作”的艱辛與樂趣。
二、學生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
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但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性格比較自私、孤僻。因此,往往有些學生認為競爭與合作是兩不相容的,為了競爭而不愿意合作。為了改變這種錯誤的認識,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最佳方法就是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在學生訓練之余,播放一些體育競技比賽、世界技能大賽或全國技能大賽的視頻、照片給學生看,讓學生討論、交流,從而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感受合作所帶來的魅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小組合作學習之后,使他們感覺到我們是一個集體,而我則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此外,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競賽活動,以組間競爭促進組內合作的方式來強化集體觀念,提高小組的內聚力。使小組成員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協作,有效促進工作任務的順利開展,形成互動局面。
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師要注重讓學生養成仔細審題,對整體任務能全盤考慮,并養成能關注組內成員題量大小、難易程度的好習慣。為了訓練技能大賽中的爭分奪秒逐漸縮短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分階段進行,加強合作學習的過程指導。
1.在訓練初期,工作任務書提前一天下發,指導教師與所有參訓的學生一起,分析任務書中的關鍵點,讓學生講述如何分工,各自的施工順序、方法,并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還可以就任務書中較新穎或容易出錯的內容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給出意見和建議。
2.在訓練中期,也就是小組分組相對穩定的階段,工作任務書下發后只限組內討論、交流,指導教師聽取他們的思路而不發表意見和建議。同時教育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
3.在訓練后期,工作任務書當場下發,不再給學生四小時外的討論和交流。此階段,組內成員已基本穩定,合作已達到一定默契度。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能讓搭檔領會,這樣逐漸縮短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的做法與一般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有所不同,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反應速度,因為比賽畢竟有別于課堂教學,分秒必爭。
四、教師角色的正確定位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并且互動的。教師需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實時的“監控”和指導,對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時進行調控。因為最初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是不太理解的,他們會覺得毫無頭緒。怎樣改變這樣的現狀呢?教師也可分訓練階段進行指導。訓練初期,指導教師可每次只參與其中一組的學習,幫助、提醒學生調整安裝次序,尤其在題量分布不均時如何協助對方,甚至在題量過大難以完成時,學會取舍拿到最高分。訓練中期,讓一組學生觀察他組訓練全過程,觀察組指導操作組學生。其實相對于指導教師,參訓的學生可能體會更深,更能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所在。訓練后期,教師只看不語,在訓練任務結束后,讓組內學生自己總結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讓學生有章可循,學會合作。總而言之,教師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學生但要把控好全局,同時要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
五、小組合作學習的多元化評價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積極有效的評價將不斷提高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促進教學的改進和完善。因此,要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多元化評價,從而更好地達到以評促訓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主體是學生,對象也是學生,因此應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將小組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因為往往有時來自集體的評價和鼓勵比教師的評價更有效。在平時訓練過程中,設備通電調試前都會讓組內學生先自我評價,按分工各自根據任務書圖紙、嚴格按照評分細則一一核準安裝尺寸精準度,箱體內外布線是否正確,工藝是否符合要求。接著組內學生互評,指出操作過程中順序是否合理,細節是否到位,觀察搭檔是否出現違規操作行為等,然后師生一起評分,評分的過程能讓學生更加明確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讓他們更加珍惜每一次訓練的機會,練一次有一次的進步。最后小組間評價,取長補短。小組間的評價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在平時訓練中,就讓學生有種緊迫感,把每次訓練當作正式比賽,有比較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進步。除此之外,雖然電類各比賽項目側重點不同,但項目之間也有相通的地方,相互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所以,項目組之間的交叉觀摩、評價能發現一些比賽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問題。但在正式比賽中,是沒有學生自評、互評這一環節的,我們將之簡化為通電調試前的自查、互查。
經過一段時間小組合作學習的摸索,參加電氣安裝與維修項目技能訓練的各個小組在合作學習的意識上,在合作學習的能力技巧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各小組內、小組之間形成了你追我趕、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但小組合作學習的切實有效開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過教師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調控以及師生雙方的積極配合、及時總結、加強反思,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林挺.中等職業學校一體化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探討:以電工與電子專業一體化教學為例[J].科學咨詢,2016(53):73-75.
[2]伍俊.《電路》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