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官制度一詞,英文為Civil Service,在中國學界最早出現于陳樂橋先生的《英美文官制度》一書。這也是中國學界較早的翻譯。英國的文官制度在英國的歷史上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在英國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擬對中國學界對英國文官制度的研究情況做一個簡單的綜述。
[關 鍵 詞] 文官制度;制度沿革;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 G633.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82-02
中國學界比較早的研究英國文官制度的專著是陳樂橋先生在1935年出版的《英美文官制度》。陳樂橋先生的著作主要是介紹英美文官制度的基本情況,在介紹英國文官制度的時候,用了不少篇幅來介紹英國文官制度的沿革,重點介紹了英國文官制度的幾次改革。包括:1688—1855年與英國早期的文官制度情況;由1853年東印度公司考選人員改革緣起的諾斯科特—屈威廉報告到1855年的麥考來改革,又有1868年帕麥斯頓改革到1870年;接下來介紹了從1870年開始到1930年的幾個文官考試委員會。在介紹完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之后,陳樂橋先生介紹了英國文官制度的現狀,主要是英國文官制度的運行。陳樂橋先生的著作主要是對英國文官制度進行了通識性的介紹,是中國學界對英國文官制度研究的開始。
民國時期對英國文官制度的研究主要就是陳樂橋先生的這部著作,現在開始介紹1949年之后的大陸學界的研究。1949年以后中國大陸學界對英國文官制度最先的研究是程西筠的《由恩賜官職到擇優錄士——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主要詳細論述了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情況,英國文官制度如何逐漸成為近代國家的一項制度。內容上,程西筠主要重點介紹英國文官制度1853—1868年的改革,從諾斯科特—屈威廉報告開始到帕麥斯頓改革的結束。程西筠在這篇文章中參考了國外學者對英國文官制度的研究,例如,寇因的《英國文官制度發展史,1780—1939》(E.W.Cohen, The Growth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埃頓的《英國文官制度》(D.B.Eaton,Civil Service in Great Britain)等,還參考英文的材料,如道格拉斯主編的《英國歷史文件》(D.C.Douglas,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等。這都讓其研究有一定開創性。接下來有林志(至)敏的《英國文官制度改革》,也是對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進行了論述,和程西筠的研究類似。然后是賈寶廉譯蘇聯學者波利斯坦斯基的《1850—1870年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提要)》,也是對英國文官制度改革的介紹。
接下來龔祥瑞連續發表了兩部專著《英國行政與文官制度》(1983年人民出版社)和《文官制度》(1985年人民出版社)。在《英國行政與文官制度》這本書里,龔祥瑞對英國政治構成進行介紹,文官制度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簡要介紹了現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之后,文官的分類、任用、培訓、提升與考核、官紀官風、懲戒與處分、退休、文官自治制度等。第二本《文官制度》則是詳細介紹了文官制度的情況。探討了“文官”概念本身的定義、范圍、結構、實質。在討論“文官”概念的時候作者是類比了英國、美國、法國不同的情況。接下來討論文官制度的含義,論述了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政治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的聯系,然后論述了比較文官制度的研究方法,說明本書對英、美、法文官制度比較研究的合理依據。隨后在對英國文官制度的論述中,龔祥瑞沿用了自己在兩年前的研究成果,又增加了1968年的富爾頓委員會內容。應該說,龔祥瑞所作的對英國文官制度的研究是一種政治學和法律學的研究,更多的是把文官制度進行抽象而得出的框架,對于文官制度的歷史性考察則比較缺乏。類似龔祥瑞所作的文官制度結構概述研究還有胡其安的《英國文官制度》。
王銘對于英國文官制度研究前后一共發表了三篇文章,分別是《試論英國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其原因》《英國文官制度之演進、特點及其影響》《英國文官制度述論》。王銘在首篇研究英國文官制度的文章里對英國文官制度的演變加以分析,分為恩賜職官制時期、政黨分封制、擇優錄取制三個時期,以文官制度的改革進行穿插。第二篇文章《英國文官制度之演進、特點及其影響》前半部分內容和第一篇文章基本一致,后半部分則增加了英國文官制度對西方各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后各國社會的恢復情況來進行說明。在最后一篇文章中,王銘對文官制度進行了概括,“所謂文官制度( The Civil Service) ,是指西方國家的政府,以法律為依據對各級文官分門別類進行管理的一系列的規章制度。”這也是王銘對自己前面研究的一種推進。不過這三篇文章的大部分內容是一致的。雖然王銘在引用材料上面有所增減,但是還是缺乏一定的新意。在材料的使用上,王銘基本和程西筠使用的一樣,而且即便是在材料上有所增加在內容上卻無法更新,一些觀點有抄襲程西筠的嫌疑。
對文官制度影響的研究,首先是冉隆勃的《文官制度在英國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他在文章中對英國文官制度在英國國家機構運行的作用進行了論述,不過只是簡單概述。然后是李柏槐的《中國古代文官制與英國近代文官制之比較》,在這篇文章中,李柏槐對中國古代文官制度和英國近代文官制度進行了比較研究,論述二者的淵源,試圖論述英國文官制度是受中國的科舉制度影響而進行的改革,雖然有相關的材料證明,不過論證方面顯得跳躍性較大,說服力還不夠。吳木生的《試論英國文官制度的特點對國內教育和科技事業發展的負效應》則是論述了在英國文官制度的影響之下,英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也向文官制度提供人才方向改變,同時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投入有所減少,雖然作者認為文官制度對英國的教育和科技發展不利,但還是承認文官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鄒冠秀的《英國貴族與文官制度》則認為在英國的政治傳統中貴族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職業文官制度取代了貴族之后也逐漸出現了貴族化的情況,作者認為是英國社會心理中的貴族心態所致。石慶環的《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異及其歷史影響》,對英國和美國的文官制度進行了比較研究,從錄用原則、文官分類、政治地位盡行了比較。
總體上中國學界對英國文官制度研究的相關論著就是以上提到的。英國文官制度對英國的歷史是影響很大的制度,中國學界的研究雖然有可圈之處,但是大多數停留在對文官制度進行教科書式的介紹,而且在相關材料上面還無法有實質性的突破,大量引用國外學者的研究和他們的材料,無法單獨去解讀材料,而且中國學界的學術不夠規范。錢乘旦先生在總結英國史研究的時候在文官制度方面也只是收錄了在文官制度改革方面敘述的幾篇研究。所以,中國學界在英國文官制度的研究上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陳樂橋.英美文官制度[M].商務印書館,1935.
[2]龔祥瑞.英國行政機構與文官制度[M].人民出版社,1983.
[3]龔祥瑞.文官制度[M].人民出版社,1985.
[4]王覺非.近代英國史[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程西筠.由恩賜官職到擇優錄士: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J].世界歷史,1980(5).
[6]林志(至)敏,竺乾威.英國文官制度的改革[J].復旦學報,1981(3).
[7]冉隆勃.文官制度在英國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J].西歐研究,1986(6).
[8]胡其安.英國文官制度[J].群言,1988(7).
[9]王銘.試論英國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其原因[J].遼寧大學學報,1989(6).
[10]李柏槐.中國古代文官制與英國近代文官制之比較[J].四川大學學報,1995(2).
[11]吳木生.試論英國文官制度的特點對國內教育和科技事業發展的負效應[J].世界歷史,1996(2).
[12]錢乘旦.中國的英國史研究[J].歷史研究,1997(5).
[13]鄒冠秀.英國貴族與文官制度[J].龍巖師專學報,2000(2).
[14]石慶環.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異及其歷史影響[J].世界歷史,2001(6).
[15]潘興明.英國文官制度及其改革[J].歐洲研究,2004(6).
[16]王銘.英國文官制度述論[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