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玉米地膜覆蓋可以增產是因為覆膜后有利于增加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改變土壤結構,聚集土壤養分。可以為玉米的播種和出苗創造良好的局部小生態環境,爭取早播種,促壯苗,使玉米的顆粒灌漿期處于一年中溫度最適宜的季節,從而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單產。
[關 鍵 詞] 玉米;地膜覆蓋;土壤
[中圖分類號] F3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92-01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我國推廣的一項增產技術。據統計,覆膜以后的玉米產量要比普通的大田露地玉米產量提高100~300公斤。特別是在我國北方的高緯度、無霜期短的地區和南方一年多熟的地區,采用此項技術,可以比較好地解決玉米生長期短,熱量、光照不足的問題,能有效地起到增產作用,其增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生態學效應
(一)增加溫度
玉米在覆蓋地膜之后,太陽光透過地膜照射到土壤上,從而使土壤獲得輻射熱能,提高地溫。熱量在土層中逐層傳導,使耕作層溫度逐步升高,同時還有部分熱能作用于水分,使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地膜在這一過程中減少了膜內熱量的流失,阻止了土壤中熱量向大氣擴散,提高了耕作層的溫度。有關研究得出,太陽輻射波的透射率在80%~90%之間,覆蓋地膜以后可以有效減少長波輻射的透射,這些熱量在地膜下被土壤和膜布之間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吸收,保留起來。水分在地膜下的縫隙間流動,有效減少了熱量的損失,增加了土壤的熱容量,提高了土壤溫度。即使有部分熱量隨著土壤中水分的蒸發流出,到了晚上又會在地膜下凝結成小水珠,這樣就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土壤溫度的穩定。據統計,玉米覆膜之后比露地栽培在全生育周期積溫增加了大約200℃~300℃。其中,絕大部分的有效積溫增加在玉米的幼苗期,對玉米的發芽、出苗和壯苗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玉米覆膜之后,溫度增加最明顯的是土壤以下10cm處,再往下走,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溫度增加幅度逐步下降。經過多年的栽種試驗,在一定的積溫范圍內,覆膜玉米的產量會隨積溫的增加而呈現遞增。
(二)保持水分
玉米覆膜以后具有保持、穩定和提高土壤墑情的作用。覆膜以后,土壤中原有的水分蒸發后被留在地膜下的環境中,使水分只能在膜下聚集,改變了原有的運行規律,阻斷了水分和大氣的交換,從而減少水分蒸發,將水分保留在土壤中。同時,由于土壤中熱量增加,膜下溫度升高,表層土壤的溫度差異變大,深層土壤的水分逐步向耕作層聚集,提高了耕作層土壤的水分含量。水分在膜下的不斷凝聚的同時,在晝夜溫差的作用下,水分在膜下不斷從氣態向液態轉化,從而使水分在表層土壤中逐步增多,土壤含水量保持在較高一個水平上。
(三)疏松土壤
玉米覆膜之后,表層土壤受到農業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的沖刷會大幅度減少,同時,覆膜之后農民田間管理的(如除草、中耕等)次數也會明顯減少,這樣自然和人為因素對土壤影響就會降低,土壤就能保持播種時的良好結構,不被踩踏而板結。同時,覆膜后膜下表層土壤的溫度升高,水分流動加快,使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變大,通氣性、土壤物理性狀得以改善。
(四)聚集養分
玉米覆膜之后,表層土壤的物理形狀得到了改善,微生物活動比之前有了增加,表層土壤中養分的供給隨之得到加強。與露地栽培的玉米地相比,覆膜玉米地中的細菌數量增加82%~140%,放線菌數量增加70%~125%,硝化細菌增加40%~57%,自生固氮菌增加4~8%,可見表層土壤中的微生物種群增加明顯。土壤中微生物數量及其活動的增加,使土壤中的礦物質營養快速地轉化為作物可以吸收的養分。
二、生物學效應
玉米覆膜后有利于增加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改變土壤結構,聚集土壤養分。增強了玉米植株群體的光合作用能力,為玉米出好苗、出壯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出早苗,出齊苗
玉米覆膜之后使出苗速度加快,實現了出苗早,出苗齊。據山西省高緯度地區的實驗,玉米覆膜之后的9~10天開始出苗,3天出全苗,而露地栽培的玉米15天左右出苗,一周出全苗。
(二)根系發達,植株健壯
玉米覆膜后,膜下的土壤生態小環境得到改善,植株根系更發達,各個發育時期的主根、次生根的層級、數目、長度、重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對玉米植株生長的早期,這種促進作用更加明顯。
(三)玉米植株群體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強
玉米覆膜之后,植株的葉片寬度增加,植株群體的葉面積隨之得到明顯提高,從而使玉米植株生長健壯,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的積累。覆膜玉米的群體葉面積增長規律具體表現為:植株生長早期增長快速,生長中期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生長末期的衰亡又比較慢。早期葉面積增長快可以迅速使綠葉覆蓋地面,減少漏光損失,中后期保持一定的葉面積,有利于積累更多的光合產物向籽粒中轉移。
(四)增加粒重,早熟高產
籽粒重量增加,產量提高。玉米在腹膜之后,最重要的一點是熱量得到增加,可以更好地滿足玉米早期成長所需要的熱量,從而使成熟期提前,產量增加。腹膜玉米出苗早、苗全、苗壯,生長發育提前,從而使籽粒灌漿期處在最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有關研究表明:腹膜玉米比露地栽培的玉米出苗早3~4天,抽穗早2~4天,臘熟期要早6~13天,完熟期早8天,全生育期則要縮短4~5天。
玉米薄膜栽培的增產機理就在于增溫保墑,特別是為玉米播種和出苗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把玉米籽粒灌漿階段安排在適宜的氣溫條件下,顯著增加粒重,提高產量。
參考文獻:
[1]趙久然,王積軍.全國玉米高產創建配套栽培技術規程[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石德權.玉米高產新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3]曹敏建.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4]葉長青.雜交玉米高產栽培技術[M].臺海出版社,2005.
[5]高廣金.玉米栽培實用新技術[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