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被譽為“教育思想的泰斗”。在他的教育論著中德育占了重要的地位。他重視和強調“對父母的孝心”“同情心”“關心人”“責任感”“義務”“勞動”“羞恥心”“合情合理的需要”等基本的教育品質,并認為這些基本的教育品質是形成道德素養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所闡述的道德教育思想體系是龐大的,將就其德育觀中的幾點,闡述提高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
[關 鍵 詞] 需要教育;以人為本;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05-0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黨和國家部署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細節做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未成年人生活的細節中。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起點
目標明確、適度、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是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前提。想要制訂一個符合未成年人實際的目標,就要先明確目標的起點。
為深入學習貫徹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育部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三愛”教育。開展愛的教育,就是進行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力抓手,它確定了可操作的目標和載體。
“三愛”的基點在哪里?在于要學會如何愛自己的媽媽,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礎。母親是生活在兒童身邊最現實的形象,與愛祖國、愛家鄉比,更容易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那些不懂得關心父母和為父母分擔憂愁的孩子”“不愛父親和母親的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他創辦的帕雷什中學,大門正面的墻上有這樣的標語:“要愛你的媽媽”。學會愛自己的母親,可以為孩子奠定道德基礎,便于向更高的道德層次發展。不能說所有愛自己母親的孩子道德是健康發展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說一個不愛自己母親的孩子他的道德發展是不良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上層建筑。要找到現實的立足點、折射點,才能走下“高高在上的云端”,真正走進未成年人生活的現實世界里,要從影響未成年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入手。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兒童從小就體會和懂得什么樣的愿望是可以有的,什么樣的愿望是不可以有的和不容許有的。實質上,個性的道德成長過程是由此開始,也是由此結束的”。孩子的愿望,是關于需要的問題。正確引導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點。
(一)正確引導物質需要
互聯網帶來的信息洪水、不同文化觀念的沖擊、社會轉型時期的貧富差距、社會公平問題的客觀存在、家長教育的影響,時刻考驗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思想道德和意志品格。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被奉為“小公主”“小皇帝”,很嬌慣,很縱容。教育者應該讓孩子知道哪些愿望是不準許、不體面的,哪些應該放棄,哪些應該追求,讓孩子合乎情理地提出愿望,可以預防不加抑制的滿足欲望的腐蝕性,培養學生珍惜前輩給予他們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二)更加注重精神需要
只有在學校多方面的影響下,掌握知識才能成為一種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充分揭示了精神生活對于學校的重要性。學校精神生活是和智育相互聯系的,學校從學生出發,滿足其個性發展的需要,并為下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形成一切以學生為核心的學校精神。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德育理念,具有很強的時代精神。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途徑
教育是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決定一個現代國家和民族發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必須尋找和確立切實有效的實施路徑。學校課程以其鮮明的計劃性和規定性,成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最有效的載體。基于此,大慶市市委市政府超前謀劃,從幼兒園做起,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進入課堂,進入校園,植入廣大青少年心靈。以有教育目標、有課程標準、有教學內容、有課時安排、有任課教師的“五有”系統課業設置為標志,以地方課程建設、班團隊活動、實踐體驗活動、特色辦學與校園文化建設為依托,進行全面部署、強力推進。
這是在傳承和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也是在探索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新路徑。通過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研究中和實踐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深刻體會到,這項工作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到底教給孩子什么?知識無疑是重要的,但強大的精神力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重要。
參考文獻:
[1][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關于全面發展教育的問題[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美]布魯肖.給教師的101條建議[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