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大學生作為社會高素質的人才,對網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其思想道德素質也自然會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簡要介紹了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簡稱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促進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的策略。希望通過以下研究和探討對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提出一定的建議,從而實現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能更好地發展。
[關 鍵 詞] 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17-01
一、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捷,但是同時也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目前,高校大學生雖然生活在校園中,但是社會環境中的一些負面因素也會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產生不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隨著世界文化的不斷交流和發展,文化的多樣性對人們的思想道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大學生對于這種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因此,很容易受到不利文化的影響,從而影響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2)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由于相關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手段比較保守,從而無法吸引大學生的興趣,進而無法更好地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無法依靠教學的力量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二)缺乏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正確指導
大學生在網絡中的行為是其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體現,必須要給予積極和正確的引導從而能夠營造大學生成長的外部環境,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網絡環境,應對網絡中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正確指導:(1)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新速度比較慢,沒有結合網絡時代的背景,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2)沒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部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等都存較為落后,從而無法更好地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的相關策略
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無法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因此,在網絡環境下,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相關的創新。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多種教育方式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僅僅依靠高校的力量無法更好地完成相關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所以,必須要促進多種教育方式相結合,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兩個方面:(1)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港灣,家庭環境對學生性格的形成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要樹立榜樣的力量,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則。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進而更好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2)社會環境的凈化。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成長,也需要對社會環境進行相應的凈化,尤其是當前網絡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要重視凈化網絡環境,弘揚社會正氣,從而能夠更好地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讓學生在健康的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下成長。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網絡相關的內容
為了更好地滿足網絡環境下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需要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然后更好地使得教學內容與目前的網絡環境相結合,使大學生能夠在網絡環境下,更好地促進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與網絡相關的內容,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兩個方面:(1)國家開始認識到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的重要性,因此出臺了相關的規章制度,更好地約束人們在網絡中的行為。所以,可以將這些內容加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2)借鑒網絡環境中的一些創新性內容,能夠更好地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例如,利用微信或者微博等方式開展教學,更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也是一種軟性的教學方式,不像教學工作一樣,對學生產生迅速的影響。但是,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可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高校可以建立相關的網絡平臺,在平臺中能夠對高校思政教育進行積極地宣傳,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進而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2)加強高校的新聞宣傳等文化氛圍營造途徑,從而能夠更好地依靠校園積極健康的文化,幫助學生樹立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總之,當今時代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在“互聯網+”的作用下,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寄希望于互聯網,希望能夠借助網絡的優勢來實現自身的跨時代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同樣也要在充分結合思政教育特點的基礎上,全面分析網絡環境對思政教育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思政教育,將網絡的優勢在思政教育中進行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宋嵩.“互聯網+”趨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基于傳播學視野下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5(23).
[2]李曉轅.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