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高職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探索并實踐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推動教學革新,使之更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實現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關 鍵 詞] 行動導向教學;高職教育;天然藥物化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41-01
高等職業教育與大學本科教育相比,其人才培養上更加重視社會的需求和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因此以真實的工作任務和項目為載體構建教學內容成為高職教育中諸多學科研究的一項課題。天然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中的的一門專業應用型課程,通過在本課程中嘗試引入行動導向教學的模式,營造一個符合工作實際的教學活動氛圍,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學的主體。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1]
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是以人的職業活動規律為教學引導的一種方法和理念。其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把培養學生行為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二、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改變傳統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天然藥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教學對象(高職學生)的特點,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否則會招致學生的反感。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營造符合工作實際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獲得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因此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變抽象的知識為具體,變枯燥的內容為有趣,讓學生樂于去學習和操作。
(二)有利于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2]
對從事天然藥物生產開發的學生來說,天然藥物化學的學習結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能力和素養。天然藥物中有效成分從提取、分離到純化是一道較長而復雜的工藝過程,需要多種方法與技術的結合,同時也需要學生具有嚴謹的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有針對性地精選教學內容,以點帶面,突出實用性,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再通過生產性實習,實現工學密切結合。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及運用
(一)教學內容和任務模塊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立足于教會學生完成具體工作任務,弱化相關理論知識的描述。根據職業崗位的實際情況,圍繞如何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把教學內容由學科型轉化為任務型,開發由若干學習情境組成的課程內容體系,將課程結構模塊化,通過圍繞實施任務導向教學策略的需求,營造仿真工作情境。原教學內容中的關于各種提取分離方法的理論知識部分,設計成每一具體提取任務的必備知識,調整到具體提取分離任務中的知識鏈接當中。
(二)任務的導入和發布
在下達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將任務的目標、要求及完成該任務需要的理論知識及技能以課件、引導文等形式向學生講解和描述,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查閱相關資料,獲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各類信息,以《生物堿》一章的教學內容為例,通過模擬真實生產過程,教師將學生的角色設定為在某中藥制藥廠提取車間實習的生產小組,現接到一個任務,需要從植物三顆針中提取分離得到小檗堿。該企業以前沒有提取過該藥,需要設計小檗堿的提取分離的方案并在實驗室摸索其提取分離的過程。
(三)方案的制訂
任務發布后,學生以五人一組構建學習團隊領取任務。各小組領取任務后需要收集相關資料和查閱文獻,最后通過小組討論不同方案,制訂出最佳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隨時接受學生對疑難問題的咨詢,并指導學生制訂計劃。
(四)任務的實施
學生進入實訓室或實訓基地,分組對中藥進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鑒定完成工作任務。學成自查互查整改提高,教師全程指導、參與學生互動。
(五)考核與評價
教學效果的考核與評價也是整個行動導向教學過程的環節之一。教學評價需對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用于評價學生的文獻查閱和資料收集能力、方案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協調工作能力等。結果評價則主要對學生最終的工作成果作出客觀評定,比如在提取分離的工作任務中,以最終目標成分的提取率和實訓報告作為評價標準。另外教學評價還包括教師對信息的反饋和任務實施的點評。讓學生通過點評得到更深思考,找出缺點和不足,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增強職業素養。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經過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的初步實施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凸現了學生相應的職業能力,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定位,體現了“教、學、做”一體、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對行動導向型教學的研究和應用,并在藥學專業中其他專業課程中推廣和應用,為培養時代需要的藥學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宋斌.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廣東教育(職教),2014(7):135-136.
[2]肖文穎.基于工作過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1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