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重要學科,對幼兒的發(fā)展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能夠促進幼兒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fā)展上。
[關 鍵 詞] 幼兒;音樂教育;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077-01
音樂是世界的語言[1]。幼兒園音樂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重要學科,是指教師為幼兒提供有計劃的音樂教育活動,以此來滿足幼兒感受與欣賞、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美的需要,陶冶幼兒的審美情趣[2]。而究竟幼兒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fā)展有何價值,幼兒教師如何把幼兒音樂教育價值與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相鏈接,是尤為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旨在結合以上問題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進行探討,以期引起些許共鳴。
一、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認知的發(fā)展
“幼兒園的A老師深受幼兒的歡迎,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她和幼兒的互動方式和音樂分不開。A老師會有意識地在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帶領唱歌。例如,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A教師會帶領幼兒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只,一、二、三、四、五’;在健康教育教學活動中,A老師會帶領幼兒唱‘小寶寶愛洗澡,滿身肥皂大泡泡,搓搓這邊,搓搓那邊,干干凈凈真漂亮,嚕拉嚕,嚕拉嚕,嚕拉嚕拉嚕’;甚至在游戲和休息的過程中也有專門的游戲兒歌和入睡兒歌。A教師通過運用音樂作為教育手段,使幼兒愛上了自己,愛上了幼兒園,愛上了在愉快的氛圍中不經意間所收獲到的知識和經驗。”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但教師能夠借助音樂的歌唱、音律活動、樂器演奏以及欣賞來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正如案例中所呈現(xiàn)的通過恰當地運用音樂教育來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經驗,進而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也即是感知、表象、記憶、思維和言語的發(fā)展。正如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所提倡的:0~2歲的幼兒處于感知運動階段,主要通過感知來認識世界,幼兒通過對適合其年齡階段不同音樂中的不同音色、節(jié)奏、風格等方面感知能夠刺激他們感知覺的發(fā)展;2~7歲的幼兒處于前運算階段,此階段是幼兒思維和言語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對其進行的音樂教育,如,很多優(yōu)美的歌曲同時是一首好的詩歌。幼兒通過接觸大量的有節(jié)奏的樂曲和簡單生動易朗誦的歌詞,不僅積累了大量的音樂詞匯,也有利于擴大幼兒在語言表達上的詞匯范圍,進一步強化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及靈活運用。與此同時,促進思維的抽象化的發(fā)展。因此,無論是從理論上來看,還是從案例中所呈現(xiàn)的實際來看,幼兒音樂教育無疑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
二、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情感的發(fā)展
情感是指認識的社會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體驗。幼兒情感發(fā)展具有順序性,經歷由低級向高級,由量變向質變發(fā)展的過程。學前期是幼兒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隨幼兒知識經驗的增長,幼兒的情感體驗日趨豐富、分化和細膩化,而幼兒音樂教育本身便富含情感性,作為教育手段能夠有效促進兒童情感發(fā)展。如,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當讓幼兒欣賞有關穆索爾斯基的《兒童游戲》的片段時,兒童會隨著音符的跳動而翩翩起舞;當聽到《新年好》《郊游》《打電話》《幼兒園里好事多》這些貼近幼兒生活和經驗的樂曲時,不用教師給予過多的指導和安排,幼兒會自然地流露出興奮、愉悅的表情以及手舞足蹈的表演。而當欣賞柴可夫斯基的《洋娃娃的葬禮進行曲》《二泉映月》等表現(xiàn)悲傷、無奈、悲愴的作品時,幼兒會流露出哀傷、憂愁的情緒,甚至有些幼兒失聲哭泣。音樂能夠幫助兒童建構自己的情感以及與他人的情感溝通。在幼兒廣泛接觸到表現(xiàn)不同情感、內容的音樂時,他們的情感世界會逐漸變得豐富而充實。
三、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教育的其中一個功能在于促進個體發(fā)展的社會化。對于尚未社會化的兒童來說,以其自身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適應多元的社會具有很大的障礙性。兒童的社會性需要其與周圍人在交往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而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社會化是社會對個體發(fā)展的需求,也是兒童自身發(fā)展的需求。而幼兒音樂教育不僅能夠為幼兒提供審美的功能,也能為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提供機會。首先,音樂教育是幼兒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認識的另一種語言。如,在大班播放二胡曲《陽光三疊》時,一個6歲的幼兒無意中說道:“這是講一個人在受苦?!币魳方逃_拓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手段,從而建立情感聯(lián)系。其次,幼兒音樂教育能夠為幼兒提供人際交往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能夠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觀念和技能。如,幼兒組織的集體形式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表演等,幼兒只有在通力配合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取得演唱、演奏的和諧。最后,音樂本身含有節(jié)奏、音律、編排規(guī)則等多種要求,在幼兒想要學習音樂的同時,他們“不得不”選擇接受音樂自身所包含的規(guī)則要求,在幼兒愿意遵守音樂規(guī)則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紀律、秩序、規(guī)則的認知,有利于幼兒獲得正式進入社會的秩序準則。
參考文獻:
[1]郭亦勤,王麒.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2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