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心理健康課程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在于通過傳播和闡釋一定的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能夠有效地解決中職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心理問題,從而改善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為此后他們更好地適應學?;蛘呤巧鐣畹於撕芎玫幕A。
[關 鍵 詞] 體驗式教學;心理健康課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00-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發展,我國各大院校都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及發展比較關注,這時作為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健康課也應運而生,并受到了廣泛重視。體驗式教學與以往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它更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重于師生之間的互動。這一點與當前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求吻合。
一、體驗式教學法的概念
何謂體驗?體驗從字面意思上來看主要指的是人類通過利用自身的感覺器官,如耳、鼻、口、舌等,不經過中間事物,徑直地感受客觀對象,然后運用大腦進行思維的判斷與加工,進而領會了事物的本來面目和它客觀規律的過程。即人類利用實踐活動對周圍的事物了解的過程。由此可知,體驗式教學指的就是教師依據學生自身的認識特點及規律,經過創造特定的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還原或是某種程度上的再現,讓學生能夠在猶如親身經歷的體驗中理解知識,生成帶有意義的教學觀點及教學形式[1]。
二、在中職心理健康課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體驗式教學有利于中職學生培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體驗式教學方法與以往的傳統教學法有所不同,它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強調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它有助于學生在自主體驗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目前,我國的中職學生因為受到學習壓力大、就業市場緊縮、社會環境嚴峻等因素的影響,極容易形成消極的情緒,進而呈現出心理方面的各類問題。因此,在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課中進行體驗式教學,學生就可以在逼真的教學情境及案例中意識到脆弱的心理素質會給自身造成哪些影響,從而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養成優良的自我調節能力,培育出極佳的心理素質。
(二)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學的有效性
在以往中職學校所開設的心理健康課中,往往只重視理論性的內容,在課堂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是教學,一般而言在教學方式上采取的都是“滿堂灌”的方式,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如果使用體驗式教學法就可以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深化自身的感悟及體驗,增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
(三)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課中應用的可行性
正是因為體驗式教學具有與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合這一特點,所以,它能夠在中職心理健康課中獲得重用。在我國當前的發展環境中,中學學生無論是在學歷方面,還是在能力方面都處一個較為尷尬的環境中,因此,他們很難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而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中職學生樹立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強他們對自身的認識[2]。
三、體驗式教學的運用
實踐作為體驗的重中之重,體驗式教學著重指出要注重實踐,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實踐的感受來認識知識和掌握技能,這完全需要教師通過激起學生的回憶來展開教學。筆者對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分析與整理,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心理創設情境是前提
在新課程標準中創立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體驗式教學就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因為體驗式教學主要是通過團體情感來產生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竭盡所能地建立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一定的經驗及感悟。
(二)感悟分享是關鍵
學生認知成長中的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心理活動后的感悟環節,這是心理活動課的生動、傳神之處,學生經過體驗將感官體驗提升為認知觀念,之后再將活動課的影響向外延伸到中職生平常的學習生活當中,增強其新觀念及意識。將活動作為教學的一部分,但它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三)課后及時反思、反饋
課后反思這一環節極其重要。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生由于性格不同、認知不同,進而所獲得的感受也不同。在課后進行及時反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處理了這個問題。學生也可以清楚明白地對自我進行重新審視,用更為冷靜的態度進行新的自我認知。此外,對自己在活動當中的表現,學生應該進行歸納及總結,以求向自我認知的更深階段發展。
綜上所述,在我國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課上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與學校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發展規律是吻合的,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教師在心理健康課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時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他們增強自我認識,對完善及提升自我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昱.淺談體驗式教學[J].經濟研究導刊,2011(15).
[2]陳慧.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