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研究中以模具高速加工為核心,探究模具高速加工編程方式,促進模具高速加工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進而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 鍵 詞] 模具;高速加工;編程方式;途徑
[中圖分類號] F416.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31-01
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針對模具制造領域而言,高速加工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模具加工的局限性,提高了模具加工效率和模具加工綜合質量水平,進而推動了我國高速加工技術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對此,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下,探究模具高速加工的編程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高速粗加工編程方式
(一)層切法
粗加工以單位時間內材料去除率為編程核心,屬于半精加工中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準備工件幾何輪廓,通過高切削速度和高進給率實現(xiàn)加工效果。層切法作為一種CAM軟件加工策略,主要適用于自由曲零件的加工,借助層切法維持加工零件的恒定切削載荷,防止仿形加工時出現(xiàn)切削載荷突變的情況,進而保證加工效果。
(二)順銑與逆銑
在加工零件順銑的過程中,切削面歷經(jīng)從薄到厚的過程,刀齒切入加工面,為銑刀的切入和使用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加工零件逆銑的過程中,銑刀刀齒接觸加工件表面后,不能立即切入金屬層,要在加工件表面進行滑動,進而達到加工效果。而在滑動中摩擦生熱,使得加工件表面出現(xiàn)硬化層,加大刀具磨損,消耗逆銑功率。對此,工件加工以順銑為主,在保證加工件表面光滑程度的同時,提高加工尺寸的準確性,并結合編程條件和編程要求,實行混合銑加工方式,系統(tǒng)通過計算執(zhí)行最短路徑,在減少功率消耗和道具磨損的同時,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進而達到工件加工的預期效果。
(三)走刀方式
在模具高速加工的過程中,走刀方式主要有單向走刀、雙向走刀和環(huán)繞走刀方式,單向走刀方式會在實際加工中形成大量的抬刀路徑,雙向走刀方式會造成運動方向的突然改變,由于雙向走刀方式無法維持順銑方向,必須通過環(huán)繞走刀方式維持順銑切削,在保證切削距離最短的情況下,提高切削效率,進而達到預期的切削效果。
二、高速精加工編程方式
(一)平行加工
在實際加工中,平行加工主要以零件上方水平面為基礎,其二維平行刀具軌跡排列在加工模型表面,進而形成頭型,獲得包絡模型曲線,根據(jù)刀具結合形狀,以曲面法線矢量為核心進行補償,獲得刀具軌跡。這種加工方式具有切削率高的特點,通過較小的計算量,即可獲得與刀具軌跡相平行的斜切面,保證斜切面的光滑程度,提高加工效果。
(二)放射軌跡加工
在實際加工中,向等高分層軌跡加工主要通過等距離水平面切片方式,在加工零件等高曲面中獲取刀具軌跡,使得刀具軌跡呈現(xiàn)Z型,進而達到加工切面效果。而由于向等高分層軌跡方向突變形式,加大了刀具磨損和功率消耗。相比較而言,放射性軌跡加工方式主要應用在要求加工紋理的工件中,借助二維放射性刀具,可以對刀具軌跡進行有效排列,形成并向工件模型,獲取包絡曲線,及時收集刀具各個軌跡數(shù)據(jù),進而達到預期的加工效果。如下圖所示,放射性加工建立中心位置,以中心進行軌跡重疊,將刀具軌跡延長到中心位置,可以滿足工件的圖形需要和紋理需要。
(三)螺旋軌跡
螺旋軌跡加工方式由于抬刀次數(shù)減少,可以防止刀具起降和移動的過程中消耗功率,破壞加工面的完整性,一次性切入切出,實現(xiàn)工件表面包絡模型,保證殘留高度的預定值,進而滿足模具高速加工的質量要求。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這種高速加工技術主要應用在切削圓形模具中,避免刀具位于工件中心的循環(huán)重疊,進而提高零件切削效率和切削質量。
三、半精加工編程方式
半精加工以工件輪廓平整度為最終目的,強調表面精加工的平滑性和均勻性,提高模具高速加工綜合質量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在實際加工的過程中,工件表面均勻性直接關系到切削載荷值和實際切削面積,粗加工傾向于體積模型,而精加工以面模型為主,控制變量因素,進而提高工件切削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保證加工件表面質量。在殘料加工中,在CAM軟件的基礎上,將殘料實體看作加工毛坯,組建切削路徑,通過殘留模型去除多余加工工序,進而實現(xiàn)余量的清除,保證加工效果。
四、對模具高速加工的編程方式的研究結論
首先,高速粗加工編程方式以體積模型為基礎,追求單位時間內的余量去除率,為精加工做好加工件的基礎加工準備。
其次,高速細加工編程方式在粗加工方式的基礎上,以平面模型為條件,保證切削面的光滑度和平整性,達到模具高速加工的質量標準。
最后,半精加工編程方式強調工件輪廓平整度,控制切削中的變量因素,提高切削穩(wěn)定性,達到加工效果。
參考文獻:
[1]師利娟.精鍛模具高速加工工藝及UG的數(shù)控編程[J].模具技術,2017(4):51-55.
[2]劉立強.探析模具高速加工編程模板開發(fā)及相關應用[J].科技風,2016(12):98.
[3]王成勇,周莉,秦哲.模具高速加工的NC編程策略[A].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北京機械工程學會.制造業(yè)與未來中國:2002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