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大學生畢業不再分配工作,高校開設了畢業生就業指導課程,課程中除了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培訓提升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告知一個企業的構造與發展條件。從1996年提出,1997年教委發布的暫停就業分配至今已有20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從大幅度下滑到現在雖有回升,但依舊沒有百分之百的就業率。由此可見,我國高校開設的畢業生指導就業課程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關 鍵 詞] 大學生;創業課;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37-01
根據麥可思數據表明,大學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效果在畢業后三年才會趨于穩定。有44.8%的人三年后還在繼續創業,超過一半的人中途已經退出了創業。但對2011屆大學畢業生的跟蹤研究還發現,該屆畢業生半年后有1.6%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1.0%、高職高專為2.2%),但三年后已有5.5%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3.3%、高職高專為7.7%),說明有更多的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選擇了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的創業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穩定期,其中有更多經過職場鍛煉的人加入創業之中來,因此考察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應從長期考量,不應局限于大學生畢業時。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不夠重視
根據全國2845所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的安排可知,大部分學校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安排在畢業前兩個月,共計16個課時;有的學校為了快速結課,將課程制成一個短片,讓學生在寢室通過電腦進行學習[1]。如此一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僅限于理論表面,沒有實現深層的理解及實操,導致學生想創業卻無法創業。同時,學校將課程錄成短片,也僅僅是將課本進行篩選總結,通過文本影視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大概框架及含義。另外,由于課本更新年限較長,視頻課程中的教學案例過于陳舊且均是外國企業案例居多,學生在寢室本就無法專心學習,再加上老舊乏味的案例,直接導致學生敷衍學習,并未起到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作用。
(二)學生不夠重視
根據筆者對在校大學生的采訪得知,43%的學生從未想過創業,57%有想法創業的學生中17%的學生只是想想而已,未付諸行動;15%的學生表示對創業只有一個大概的認識,雖然想創業,也嘗試去了解,但沒有明確的方向與規劃,導致每次嘗試都是失敗的,想到畢業后嘗試也會失敗,到時失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就業機會,就不會輕易去嘗試;7%的學生表示家里支持創業,自己也嘗試進行創業了,但往往是血本無歸,畢業后應該是選擇先就業積累經驗再進行創業;11%的學生表示其在大學期間一直在經營自己的小買賣,但是盈利金額并不穩定,不過也能減輕家里的一些支出負擔;7%的學生表示在尋找優質的合作伙伴,在校的時候進行創業準備,畢業就貸款創業。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改進措施
(一)改變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最好的授課形式是讓學生體驗到創新創業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事先與周邊的商鋪溝通好,再引導學生根據興趣愛好組成小組對周邊的商鋪進行走訪并參與經營實踐。同時,創業課程最好是從大一貫徹到畢業,采取選修的形式,讓喜歡創業、愿意創業的學生有機會學習更多的創業課程。當學生通過實踐參與經營流程時,便可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設計新的經營模式,使經營成本降低,如此便可使學生從容制定創新創業規劃。與此同時,將學生的實踐創業體驗作為該課程的結課成績,這樣,學生就可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2]。
(二)開展創業構思大賽
學生在傳統的學習中一直遵循著“學習—考試”的路線,易使學生感到鼓噪乏味,若能增添競賽的教學模式,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同時,在校內組織創業構思大賽,一方面可讓校方了解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另一方面可使學生主動與同學合作交流,從大賽的優秀作品中找到靈感,便于日后創業時快速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及精準的創業目標。例如,從2009年至2016年,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的參賽團隊從第一屆的1500多支、第二屆的3800多支,到第三屆的4900多支、第四屆的6300多支、第五屆的14000多支,以及第六屆的16000多支團隊、1000多所參賽學校報名參賽,從中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設計方案,也涌現了不少創業精英,他們在創業的同時還能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工作崗位,提高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可謂是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不能只停留在文字圖像的教學上,應鼓勵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生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在校開展小規模的創業活動。同時,高校可對富有創造性的創新理念提供專業的指導以及設立獨立的創業基金為創業的學生提供資金幫助。雖然政府也有學生創業貸款的優惠政策,但是其要求較為嚴格,政府可適當放寬貸款政策,或是開辟面向社會籌集資金的新型渠道。
參考文獻:
[1]賀旋.中國—東盟區域經濟背景下廣西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觀察,2017,6(9):77.
[2]覃秀鳳,黃勤芳.高職模具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輕工科技,2017(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