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的構建,應以綜合職業素質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堅持以人為為本的原則,立足于地方區域特色,通過廣泛的調查和研究,理論聯系實際,對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的評價機制進行構建,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 鍵 詞] 學業評價體系;工學一體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8-0182-01
新的歷史時期,開始不斷涌現出各種復合型崗位,由此對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而職業教育的切入點,則是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本文以本地初步形成產業的工藝陶(坭興陶)作為主要依托,開展教學科研研究,以及作為學生學業評價的重要依據,促進學業評價體系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產業。通過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的改革,評價模式、手段、方法的多元化,有利于培養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目的
選拔“智優”學生、對每個學生智能的高低進行診斷,實現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是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目的:
一是經過學生學業評價活動,能使學生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發現成長中的不足,能夠取長補短,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對職業生涯的需求給予滿足。
二是經過學生學業評價活動,能使教師在一體化課程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利用評價的診斷性功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改進的措施,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三是經過學生學業評價活動,及時查找學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通過實施一系列改進措施,使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通過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營造,使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四是經過學生學業評價活動,從社會、企業和家庭等方面,延伸培育學生的職責。在學生學業評價實施過程中,對社會、企業和家庭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查找,通過校企合作及良好互動氛圍的營造,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的方法
(一)邀請企業參與學生學業評價的構建
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建設和設計一體化教材和教室。作為課程載體的典型工作任務,在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中,主要是從企業的實踐中來。無論學習有著怎樣的復雜程度,都需要由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對制訂計劃、明確任務評價反饋等整個工作過程進行明確,學業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在對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評價體系進行構建時,企業應大力支持和參與,有機結合學校的評價體系和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構建一個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的評價體系。
(二)不同教學階段評價指標不同
在不同的職業生涯階段,所實施的評價方法也有所不同。“2+1”人才培養模式在中職院校普遍使用。在校內學習課程的學生學業評價,一體化課程的構成包括兩個部分:即期末綜合職業能力測評和過程性評價。由學生在各學習任務中的評價組成過程性評價,結合任務的重要度,確定每個學習任務所占的份額。由過程評價、作品評價、個人總結組成每個學習任務的評價方案。評價方式由學生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企業評、家長評相結合。定崗實習的學生學業評價中,表現性評價是實習環節比較適合的評價方式,因為實習期間的工作復雜性較強,所以,考試不是最佳的評價方法,而是需要結合學生在工作中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表現性評價是在一個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通過判斷學生技能和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具體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價值判斷。同時,表現性評價還可評價企業相關人員和實習指導教師分析問題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作為一種動態性過程,表現性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生表現的記錄,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潛力和職業能力。實施和設計各階段的評價指標指標,應立足于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進行。
作為一個長期而復雜的教學改革過程,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的構建,因不同的區域特色、不同的工種,在培養目標上,也有不同的側重點。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應對市場需求給予滿足,真正實現與時俱進。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通過完善的一體化課程學生學業評價機制的構建,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祎.關于中職學生學業評價的思考[J].青春歲月,2013(19).
[2]李忠新,曾凡鈺.改革學生學業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關于三峽職院醫學院學生學業評價體系改革的調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11).
[3]廖海生.對高職學生學業評價改革的探討[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4]燕安,李萌,趙媛媛.高職院校真實性學生學業評價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
[5]夏春風,吳凡,陶杰,等.高職機電專業校外頂崗實習基地現狀調查與思考: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專業為例[J].科技信息,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