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鉤端螺旋體病的診斷是一項挑戰性的工作。最常見的診斷方法可以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注重于該菌的檢測和/或鑒定,而間接法則利用血清學方法檢測該菌的抗體。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2-0005-02
1 直接法
鉤端螺旋體的分離和鑒定,利用銀染或暗視野顯微鏡目測鉤端螺旋體,通過熒光抗體試驗(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FAT)或免疫組化試驗檢測鉤端螺旋體抗原,或檢測豬組織、體液中的鉤端螺旋體DNA,可以對出現急性鉤端螺旋體病臨床癥狀的動物進行診斷。胎兒組織樣本的相同檢測結果也可對鉤端螺旋體流產進行確診。
1.1 病原體的分離和鑒定
組織分離和鑒定鉤端螺旋體可以對鉤端螺旋體病做出明確的診斷,而且可以鑒定感染菌的血清型。該方法對鉤端螺旋體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細菌培養通常只能在參考實驗室進行,但對流行病學分析仍然很重要。最后,細菌培養對測定它的抗菌素敏感性是絕對必要的。
1.2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該方法是基于檢測細菌中普遍存在的不同特定基因或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的專有基因。PCR試驗的主要優點是可以進行早期診斷,而且不需要活的鉤端螺旋體就可以得到陽性PCR結果。最后,確診是利用PCR方法診斷動物的鉤端螺旋體病最重要的未決事項。
1.3 免疫染色技術
免疫熒光(Immunofluorescence,FAT)和免疫組化試驗適用于胎兒樣本或高度自溶的死亡動物,因為這些樣本的病原菌分離可能會很困難。此外,當需要進行快速診斷時,這些方法也非常實用。這些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其正確性取決于樣本中存在的鉤端螺旋體數量。因此,這些方法不適用于對處于慢性攜帶狀況的動物進行診斷,因為這種動物體內的細菌數量可能非常低。
1.4 組織病理學和暗視野顯微鏡檢
銀染技術的優點是其可以應用于甲醛固定的組織樣本,而且還可以是組織病理學診斷方法的一個有效輔助手段。然而,組織學技術缺乏靈敏性和特異性,而且不能確定病原體的血清型。
暗視野顯微鏡檢法已被用于檢測感染鉤端螺旋體的動物和胎兒的尿液或體液樣本。但是,該技術具有較低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因為許多組織的偽影可能會被誤認為是鉤端螺旋體。
2 間接法
血清學試驗是確認臨床診斷最常用的方法。雖然已經推出了許多血清學試驗方法,但僅顯微鏡凝集試驗(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獸醫實驗室常用的方法。血清學方法只在兩種情況下對個體動物具有診斷價值:第一,當急性期且間隔為 14 d~21 d的配對血清樣本確定為血清轉換時;第二,當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胎兒血液和/或胸腔液中或未采食初乳的仔豬血清中檢測到抗體時。在動物水平上對流產病例進行診斷時,血清學試驗在偶發血清型或波莫納型的感染病例中可能具有診斷價值。然而,如果在塔拉索維型感染以及主要為澳洲群的適應性血清型感染上,血清學試驗的診斷價值非常有限。
2.1顯微鏡凝集試驗(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
MAT是診斷鉤端螺旋體病應用最廣泛的方法,而且是標準的血清學試驗。由于其通常不與其他細菌的抗體發生交叉反應,使其特異性很好。然而,疫苗以及鉤端螺旋體血清型和血清組之間的交叉反應可能會干擾MAT的結果分析。MAT不能用來明確確定個體感染或群體感染的血清型。另外,不同血清型(包括免疫接種后兩個月的疫苗)的抗體滴度可能會維持在顯著較高的水平上。
2.2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基于外膜蛋白構建的ELISA具有較低的特異性,可以檢測所有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的抗體。此外,該方法對適應性血清型感染靈敏性低。更適用于對非適應性血清型感染的診斷。
基于脂多糖構建的ELISA具有血清組特異性,這對流行病學研究非常有用。主要缺點是,在主要為布拉迪斯拉發型感染中,其靈敏性可能會低于50%。同MAT一樣,ELISA試驗不能區分野毒感染和接種感染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