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棟華

有一句俗話叫作“胳膊肘向里拐”,意指人皆有私心,總是維護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這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格格不入。而且從醫學上講,胳膊肘也不是向里拐的。
肘部正常外拐5°-15°
將兩條手臂垂下伸直,掌心向前,我們可以看到人的胳膊是向外拐的。上臂縱軸的延長線,與前臂的縱軸線,兩直線相交形成的銳角,就是肘向外拐的角度,一般在5°~15°。人類的這個角度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獲得的。有了它,兩手提東西就不會過分碰到下肢,便于直立行走,所以它又被稱作提攜角。女性由于有懷孕、分娩的生理功能,骨盆相應寬大,提攜角也就比男性大一些。兒童期肘關節處于發育之中,這個角度也比成人略大。
如果胳膊肘真的向里拐,就是被稱為“肘內翻”的畸形。除了少數為先天性原因外,大部分是兒童、少年期肘部骨折損傷的后遺癥。
少年兒童活潑好動,自我控制、保護能力差,跌倒撐地容易引起肘部骨折,其中又以肘部向兩側突起(醫生稱其為“內上髁”和“外上髁”)的髁上骨折多見。此類骨折愈合后可能發生肘內翻。肘內翻除手臂外形受影響外,還會導致支配肘關節活動的肌肉力量減弱,用力方向偏離,提物無力、不便。時間久了可以并發創傷性關節炎,引起疼痛。
如果肘外翻的程度超出正常范圍(5°~15°),就是另一種畸形——肘外翻。肘外翻發生的原因和肘內翻差不多。除外形難看外,可能發生肘關節屈伸或前臂旋轉活動障礙,也可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特別要指出的是,在肘部的內后側有尺神經通過,如果肘外翻嚴重,此神經長期受到牽拉、壓迫和摩擦,可造成慢性損傷,引起手部肌肉萎縮、活動障礙、部分皮膚感覺遲鈍等癥狀,稱為遲發性尺神經炎。
肘內/外翻可早期校正
肘內翻或肘外翻多見于青少年,應去醫院矯正。方法是根據畸形的類別和程度進行手術,在肱骨下端按一定角度截斷,矯正畸形,再接起來,外面用石膏固定。過上個把月,待骨頭長牢了,再進行功能鍛煉,恢復肘關節活動。如有遲發性尺神經炎,可將尺神經“搬家”,從后方移到前面,防止再受牽拉損傷。
以往認為,青少年骨胳正處于發育階段,早期手術影響較大。實際上,上肢的生長、變長的發育任務主要由肩、腕部的骨胳來完成,肘部所起的作用有限,因此,現在醫生多主張適當提前手術,早期矯正畸形。
與防首要防肘部受傷
除先天性原因外,預防肘內翻和肘外翻的主要措施是防止兒童、少年肘部受傷;受傷后盡快到醫院請醫生診治,使骨折在良好的位置上愈合。如果手法復位仍不滿意,應接受手術治療。此外,個別佝僂病兒童也會出現這類畸形,要從預防佝僂病(維生素D缺乏癥)人手。應適當曬太陽,攝食富含維生素D和鈣質的食物,或按醫生指導服用維生素D和鈣片。
溫馨提示:人在解剖上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提攜角的大小也存在這種差異。孩子的肘部發育是否畸形,是否需要矯正,還要考慮到其他癥狀,應請醫生全面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