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泌尿系結石又稱尿石癥、尿路結石,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腎結石,其次為輸尿管結石。腎臟、輸尿管或膀胱里長上了“石頭”,不但會引起疼痛、血尿,還會引起尿路感染。如果“石頭”長期阻塞泌尿道,造成腎積水,嚴重者可導致腎臟衰竭。
以前醫生只知道取石頭,不重視預防結石復發,忽視了對其病因的研究及預防。現在不同了,取出結石后醫生會提醒患者進行成分分析,它可以幫你找到結石的成因,以利于有效預防結石的復發。對于反復發生結石的患者,醫生還會建議做24小時尿液成石危險因素分析。這是為什么呢?
泌尿系結石具有高發病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
泌尿系結石屬高發疾病。調查發現,全國成年人尿石癥的發病率為6.06%。如果將中國以長江為界分為南方和北方,南方地區的發病率高于北方地區,廣東和重慶的發病率最高,分別為11.63%和11.29%,甘肅和山西的發病率最低,分別只有1.86%和0.14%;農村地區發病率高于城市地區,高發年齡為20-50歲,男性略多于女性。泌尿系結石的復發率非常高,5年復發率為30%-50%,10年更高達60%-80%。有研究表明,尿石癥患者未接受有效的預防措施,終生復發率接近100%。相反,接受預防治療者,復發率僅為15%。因此,預防結石復發至關重要。
預防結石復發,要查明結石成分
泌尿系統結石按其成分可分為草酸鈣、磷酸鈣、磷酸鎂銨、尿酸鹽及感染性結石等30余種,多以混合的形式出現,主要為草酸鈣、尿酸鹽及磷酸鈣的混合結石。想要預防結石復發,須摸清它的“底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果能了解不同結石的具體成分,就可以推斷結石形成的具體機制,制訂有針對性的結石預防計劃,包括飲食、運動、體重控制等方面;并為住院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跟蹤治療。如此可大大降低結石復發率。
舉例來說,如果成分分析顯示是尿酸結石,患者就要盡量減少嘌呤類的食物攝入,包括紅肉(牛肉、豬肉)、啤酒、咖啡、動物內臟和海鮮等;如果是草酸鈣結石,要盡量吃一些含草酸低的食物,含草酸高的菠菜就應該盡量少吃;如果以含鈣結石為主,如磷酸鈣、草酸鈣,則應該少吃一些動物蛋白高的食物(如魚、肉),高糖的食物也應少吃。另外,像一些感染性的結石,主要是控制感染。
草酸鈣與尿酸結石多是在酸性的尿液環境下生成的。還有一些結石(如磷酸鈣結石)則是在堿性的尿液環境中生成。如果人為地改變尿液的酸堿環境,對于預防結石的生成及治療結石病具有重要意義。
反復發生結石的患者應查明結石成因
對反復發生結石的患者,醫生會建議做24小時尿液成石危險因素分析,從改變尿液性質人手,不給結石留下有利的生長環境。
24小時尿液成石危險分析主要是檢測尿鈣、鉀、鎂、鈉、磷、尿酸、草酸、枸櫞酸等指標的含量有無異常。這些指標的異常會影響結石的形成。例如,尿鈣、鈉、磷、草酸含量的升高和尿枸櫞酸的降低,都會促進草酸鈣、磷酸鈣結石的形成;尿酸的升高會促進尿酸結石的形成。通過檢測,醫生可以看出哪些指標是異常的,進行針對性治療。臨床上兩種治療難度較大和復發率較高的結石,一是腎結石,二是感染性結石,查明結石成因對預防該類結石更有重要意義。
腎結石多為草酸鈣與磷酸鈣混合性結石,這類患者出現低枸櫞酸尿的比例高達80%以上。如果及時發現低枸櫞酸尿、合并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等代謝異常,及時采取相關預防措施,通過服用枸櫞酸鹽來增加體內枸櫞酸含量,對預防腎結石復發效果顯著。
結石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
由于結石標本大多來自沖擊波碎石后患者排出的粉末,一般標本量較少.化學方法測定比較困難.結果也不準確。紅外光譜是物質的“指紋”.其檢測原理是根據不同質地的結石吸收紅外線波長的不同.來確定人體結石的成分.所需標本僅為1毫克,具有準確、快捷、方便的特點。在國外.它已成為結石分析的金標準。
結石紅外光譜自動分析系統不與患者身體直接接觸.通過對自排結石和手術取出的結石進行核心、各個層面和外觀的觀察.再經過處理(將結石樣品碾磨壓片)放入樣品倉.通過軟件控制,采集樣品數據,計算透過率,畫出圖譜,結合患者信息計算機自動檢索結石數據庫.得出準確的結石成分檢測結果.并自動給出相應的規范化防治方案.可以為預防結石復發提供科學依據。
感染性腎結石也是泌尿外科臨床常見結石類型,既往研究已經證實泌尿系感染在此類結石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近來通過24小時尿液成石危險因素分析、合并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的檢查,證實“成石相關性代謝”在此類結石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低枸櫞酸尿、高草酸尿與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推測除了泌尿系感染因素外,成石相關性代謝異常在此類結石的形成和復發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預防感染性結石復發,除控制泌尿系感染外,還應將控制成石相關性代謝異常作為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