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

工作一天后,許多人感到頭暈眼花、腰酸背痛。當身體出現以上亞健康癥狀時,不必著急,不妨嘗試嘗試“背靠大樹”健身法。
脊柱及其兩側分布著豐富的神經和許多重要穴位,與四肢、臟腑有廣泛的聯系。每天堅持刺激背部組織上的經絡,能促進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滋養(yǎng)臟腑器官,強化內分泌和消化功能,保證血脈流暢,提高機體免疫力。
選擇粗大、健壯茂盛、樹皮較為光滑的樹木。站立時,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全身自然放松,背部距離樹身10-15厘米,用上背部、下背部、左右肩部、腰部依次輕輕撞擊樹干,確保整個后背參與到鍛煉中來。初次撞擊時脊椎會比較疼痛,力度可以小一點,此后可循序漸進加大力度,疼痛感也會逐漸減輕。每天可撞樹健身一次,時間大約為半小時。
撞擊背部時,有少數人會有頭暈、頭脹、頭痛等不適感覺,這是人體經絡調整的正常現象,不要擔心,只要酌情控制撞擊的時間及力度,這些癥狀會漸漸地消失。
不過,雖然背靠大樹健身法有一定的養(yǎng)生功效,卻并非人人適宜。相對于柔韌性較差的老年人來說,撞大樹并不是一項柔和的運動,故不提倡老年人利用此法健身延年。另外,患嚴重心臟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柱病、內臟下垂、血壓過高、晚期腫瘤等癥的病人,也不宜使用此法,以免加重病情。
專家點評
隨著人們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久坐族”“低頭族”大量涌現,首當其沖的便是脊柱的過度使用。可以預見,未來5到10年,頸腰椎疾病將呈爆發(fā)式增長,并出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中青年是發(fā)病的主要人群,傳統(tǒng)的中老年人群退至次要地位。
肌肉韌帶組織的慢性勞損和脊柱的退變老化是脊柱疾病的基礎,疾病前期稱為脊柱的亞健康狀態(tài),表現為脊柱周圍肌肉張力不均衡、慢性疲勞、睡眠障礙,甚至還會有低熱、頭痛、咽痛、多關節(jié)痛及周身酸痛。
有效改善不良姿勢,積極調整脊柱亞健康狀態(tài),是阻止疾病發(fā)展的關鍵。實踐證明,通過一些簡單的鍛煉方法是可以起到預防疾病作用的,背靠大樹撞擊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首先,背靠大樹是對錯誤姿勢的自我矯正。長期伏案和久坐的不良姿勢,導致某些肌肉慢性勞損緊張,力量下降,這種不良的肌肉運動模式可以發(fā)展成為人體的外觀改變,如駝背、翹臀等,就是因為一些肌群的張力過高,與其拮抗的肌群相對偏弱造成的。背靠大樹可以有效糾正錯誤模式,張力高的肌群拉伸松解,協同肌重獲平衡。
其次,背靠大樹撞擊能起到改善氣血和循環(huán)的作用。背部有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分布,不僅對脊柱本身的氣血調節(jié)有重要作用,還對保持臟腑的正常功能、全身氣血的調節(jié)至關重要。適度撞擊脊柱局部可以激發(fā)相應部位的氣血,改善肌肉韌帶的血液循環(huán);刺激背部膀胱經上分布的心腧、肺腧、脾腧、胃腧、腎腧等穴位,通過表里聯系對臟腑功能起到調節(jié)作用,具體為上背部對心肺、下背部對消化、腰部對泌尿生殖系統(tǒng)。因此,對局部和臟腑功能都能起到調整和調節(jié)作用。
綜上,此運動方法尤其適合長期使用電腦和久坐的中青年人群,缺乏有效的鍛煉和慢性疲勞是其特征,長期可發(fā)展成為頸椎病、頸性頭暈、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下降、腰椎間盤突出癥,甚至慢性內科疾病,如胃潰瘍、腹瀉、高血壓或低血壓。對有不良習慣的青少年學生也適用。具體做法可以是每天2次,每次20分鐘,長期堅持。
有明顯癥狀的脊柱疾病患者在鍛煉前必須征得專科醫(yī)生的同意,不宜盲目鍛煉,因為同一疾病的不同時期,其治療方法和功能鍛煉原則會有差別,否則適得其反。
當然,對背部肌肉薄弱、老年骨質疏松、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慎重選擇,或事先咨詢醫(yī)生,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的鍛煉方法。
浙江省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