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榮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2)
如何克服學生向前投擲實心球學習中的畏難情緒
賈 榮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2)
1.1 實心球的重量
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作為南京市體育中考的選測項目之一,男生滿分線是8.6m,女生的滿分線是6.9m,使用實心球的重量為2kg。實心球運動對于學生的手臂、手腕、手指力量以及爆發力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隨著學生體質的日益下降,手臂力量也逐漸下降,2kg對于大部分女生而言是個頭疼的重量,甚至對于一些男生也是個大問題,加之學生掌握上下肢協調用力的技術有一定難度,比較容易產生恐懼心理。
1.2 正面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的運動技術難度
實心球的出手速度、高度、角度3個因素直接決定投擲成績的好壞,最關鍵的因素是出手速度。出手速度的原動力是由于下肢的蹬撐形成的合力到達腰部,再通過腰部傳遞到肩部、臂部、腕部,形成鞭打姿勢,將實心球從頭頂上方拋出。根據動作發展原理,下肢發展一般優先于上肢發展。而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掌握,往往上肢技術不及下肢技術掌握得快,那么在投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錯誤,使得動作變形,成績糟糕,從而產生畏難心理。
1.3 學生意志品質
學生對于投擲實心球的意義認識不足,對實心球課缺乏激情,在行為上就不可能去克服困難,這種困難包括技術動作上的困難,克服畏難心理等。
1.4 教學安排
調查顯示,經過第一階段的教學,大部分學生克服了對實心球的畏難感。但是,實心球教學第一輪次的教學在消除學生畏難心理方面并不十分理想,經過10次課的教學,仍有14.5%的人對實心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畏難感。
另外,調查結果表明,在實心球初期教學階段中,伴隨著教學進程,在每次課中出現對實心球有畏難感的人數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整個初期教學階段,出現對實心球有畏難感的人數大致為中間多、兩頭少,也就是說,在第3~6次課中出現對實心球有畏難感的人數最多。
這主要是由于教學進度的安排所造成的。在第1~3次課,實心球的教學主要是采用輔助練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如用紙球代替實心球投擲,用紙飛機體驗手臂發力的一瞬間,利用體操墊讓學生感受跪立姿勢時滿弓的身體位置等。這些練習的難度和生理負荷較小,大部分學生可以順利地完成,所以出現畏難感的人數不多。第4~7次課,練習方法逐步由輔助練習過渡到完整練習,使用了2kg的實心球,投擲技術遵循先分解再完整、先下肢再上肢的教學方式。由于實心球的投擲技術重難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投擲成績上也看不到很大的進步,從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小,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造成習得性無助感,所以感到畏難的人數增多。進入到第8~10次課,根據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學生對于正面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的運動技術已經達到了自動化階段,上下肢發力一氣呵成,投擲成績也有明顯的進步,自我效能感增強,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那么有畏難感的人數最少。
1.5 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
教學實踐中發現,投擲實心球成績的好壞與對實心球運動的畏難感有關聯,它們之間存在著相應的關系。(圖1、圖2)可以看出,實心球練習中,無畏難感的學生投擲成績優異,而技術、技能掌握差的學生,畏難感較多,同時投擲成績差。
2.1 加強意志品質的教育,提高對投擲運動的認識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強調投擲運動不僅是身體上的鍛煉,同時也是一種意志品質與超越自我的磨練。同時教師在上課時要運用激勵與鼓勵性的語言,提高學生的成就性動機,提高自我效能感。對于曾經有傷或者身體不適的學生要加倍的關心與愛護。
2.2 簡單實用的教學方法
2.2.1 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在實心球的教學中,作為教師不得操之過急,應遵循先分解再完整的教學方法。在室內課時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觀看投擲比賽,觀摩正確的技術動作,在學生腦中形成正確的技術表象,并且在實踐課中運用。
2.2.2 多做模仿練習和專門性練習模仿練習和專門性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實戰中的成績,以下為幾種簡單有效的實心球專門性練習方法,對于學生戰勝畏難感十分有效; (1)原地蹲馬步練習,15s/次;(2)原地深蹲跳練習,20個/次,要求腿部發力;(3)利用紙飛機單手向前拋,體會甩臂鞭打動作;(4)將跳繩放在額頭用力頂出,體會背弓; (5)仰臥起坐練習;(6)臺階雙腿交換跳練習。

圖1 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2.3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如可以在每節課的素質練習時安排學生多做仰臥起坐練習,俯臥撐練習,提高與投擲實心球相關的肌群力量。
2.4 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講解內容正確,不過分強調教材的復雜性和危險性。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既要正確,又要注意全面性,不能使學生因你的講解而產生恐懼,使學生對實心球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2.5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消除畏難心理
教師的示范動作要求正確規范,使用講解語言時風趣幽默,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多讓膽大,成績好的學生先投擲實心球,給后面的學生以心理暗示∶可以一樣投得又好又遠;教師要注意言行,多對學生進行關懷與鼓勵,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
在實心球教學中,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是正常的,該項目的項目特點、技術難度都是造成學生畏難感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的放矢,因人而異,注意安全,切勿粗心大意。應克服或者減小學生畏難感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練習成績。

圖2 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 1 ]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 2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3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 4 ]成士桂.對擲實心球最后用力階段換腳動作的分析與思考[ J ].中國學校體育,2012(S1).
G824.9
A
1674-151X(2016)11-088-02
2016-09-02
賈榮(1970~),中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