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文
【摘要】特色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不做第一,要做唯一,職業教育必須辦出自己特色,如果模仿普通教育管理辦學,必將走進死胡同,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初、中級技能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中等職業學校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起著極大促進作用,其性質決定專業設置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詞】特色教育 質量就業 專業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028-01
實現可持續發展,學校必須結合學校教育資源實際,依據市場需求明確專業建設思路,優化專業布局,深化課程體系改革,確定學校的特色辦學。職業中學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必須面向地方經濟發展。吸取先進管理模式,堅持改革創新,辦出職教特色,不盲目升格,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與普高比升學率。中等職業教育也要積極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特色是衡量一所學校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它決定著學校的興衰成敗,追求和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已成為廣大職中學校的共識。
一、辦學方向要有特色
中職教育才是真正的職業教育,而不是辦什么高中班,職業教育是前程遠大,前途光明的教育,沒有必要躲躲閃閃,更不能把考大學作為自己唯一辦學目標。專業設置要具有發展意識,要能預測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專業設置要具有長遠規劃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學校在確定專業之前,對市場要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掌握未來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動向。首先,中職學校立足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中職校目前實施的“寬基礎、重技能”課程模式,目的就是讓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并有一技之長,為其將來繼續升造學習、培訓、就業創造條件。其次,立足于專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方向。為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招生就業市場激烈競爭,專業自身應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我們要注重提高專業建設的質量,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走內涵發展的道路,保證學校的深層次發展。
二、辦學宗旨要有特色
職業教育不是以升學為辦學宗旨,而是以就業為導向,我們必須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提高學生的就業服務能力,不是學生就業率,而是良好的就業質量,我們要讓學生不但有機會,而且有實力挑選就業崗位,尋找創業門路,終面向企業,與企業接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如果把職校比作是魚,那么企業就是水,魚有水則存,水有魚則活。中職學校應把自己自覺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與企業緊密接軌,從而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
三、教學管理要有特色
現在大家都在提倡學分制,然而只是簡單地通過考試,把百分制的成績折換成學分,并沒有什么意義,對學生的學習絲毫沒有激勵性。我校創造性地實施過程學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所謂過程學分就是把教學目標細化,學生每完成了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就可以取得相應的學分。例如上一節計算機維護課,把事先設置了線路故障的電動工具發給學生,每人一臺,告訴學生只要找出故障并給予排除就能取得學分。這樣的課堂學生都積極參與,不知道的就問同學、問老師。平時上課睡覺的同學也產生了學習的激情。這種事情傳出去,許多企業的老總給我打電話,要求預訂學生。
四、專業設置要有特色
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中等職業學校要服務地方經濟,培養技能型人才,在專業設置上必須瞄準市場,主動適應企業、行業勞動力和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依據市場對各種職業需要的從業人員的數量及其發展趨勢,堅持進行專業調研、畢業生就業調研等制度,以確定現有專業是否招生以及招生的數量。瞄準市場開設專業,還要敏銳地捕捉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對職業演變的影響,適度超前地開發新專業,確定已有專業的新專門化方向。按照“建設一個專業,發展一個專業,謀劃一個專業”的總體思路。
六、教學模式要有特色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它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設計的起點,是教學評價的重點,又是教學的最高目標。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探索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資格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校同時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并結合各自學校的特點,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教學模式。
七、評價體系要有特色
評價一所職校的主要標準不是看其升學率,也不是看幾個學生獲獎,而是看其招生與就業質量。盡管現在高職擴大招生,職校有相當一批學生將升入高職學習,但是我們職校的辦學方向應該是面向就業。我認為考察職校的招生是不是招得進,畢業的學生是不是受到社會的歡迎就可以,至于怎么教、教什么,管那么多干什么。
進一步擴大中職招生規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深化課程體系改革,是中等職業學校的首要任務。當前職業教育面臨著難得的重要發展機遇,中職院校的辦學方向要有特色、專業設置要有特色,教學模式要有特色、課程設置要有特色,中職學校要發展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