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新型學習模式的發展,翻轉課堂正是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的產物。翻轉課堂改變了以往先課堂授課再課后復習的傳統模式,采用先課前在線學習后課堂吸收消化,提高了混合學習的層次,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改變傳統教育統一施教的弊病,盡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電工電子學》為例,設計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通過教學實踐,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缺點。
【關鍵詞】翻轉課堂 混合學習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55-01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傳統教育的弊端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課堂進度統一,不能因材施教,忽略學生個體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把知識單向輸送給學生,雙向的互動和反饋不多;強調老師的教,弱化學生的學。極大地削弱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也減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為了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病,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翻轉課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致力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這些弊端。翻轉課堂及其教學實踐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翻轉課堂的內容
翻轉課堂屬于一種新型的混合學習模式,它是傳統課堂模式教學與現代在線學習的高度融合。翻轉的課堂擺脫了傳統“課堂知識傳授課后知識內化”的教學形式的束縛,將二者實施的順序顛倒過來,采用“課前知識學習課堂知識深化”。翻轉課堂教學中,課前和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由學生支配,課堂小部分時間留給教師,大大減少了教師知識講授的時間,這是翻轉課堂的一個重要特征。翻轉課堂將原來課堂講授的知識內容轉移到課前去完成,在不縮減原先課時知識量的基礎上,利用課堂時間來增強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翻轉課堂是構建一個全新的深層次學習的課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翻轉課堂通過充分利用課下時間完成了基本知識的傳遞,極大地延長課堂上教與學的時間,而且時間是彈性的。學生角色的轉變隨著教育信息化學習網絡化的不斷深入,在定制化的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具體的學習情況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時間和地點,然后再按照自己的節奏和特點進行學習。
三、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施
通過研究并分析現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全新的通用型翻轉課堂簡單教學模型,翻轉課堂的三個關鍵環節都是雙向的閉環的,三個部分都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更新的,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支持翻轉課堂網絡教學系統模型,為翻轉課堂的具體實施提供網絡技術支持,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課前,老師根據課程任務安排學習計劃,制作學習視頻,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觀看視頻,自主決定學習進度,觀看結束后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在完成過程中檢驗自學的效果;在課堂上,師生間及同學間討論課程知識,深化學習。
以《電工電子學》課程為例,設計基于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通過教學實驗來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與不足。翻轉課堂要點在于:一、課外真正發生了深入學習;二、課堂上觀點能夠真正相互碰撞并將對問題的研究引向更深層次。實施的關鍵在于:微課程開發、課前深入學習、課堂學習活動組織。根據《電工電子學》各章節的知識點,制作微視頻,學生在學習各知識點的時候自由進行,《電工電子學》各知識點結合非常緊密,如電路的基本定律、電路的分析方法,學生看視頻時可以前后視頻穿插看,以便自己理解,在學習三相交流電時,又可以復習正弦交流電路的知識。在制作視頻和設計作業時也考慮前后知識點銜接的問題。根據《電工電子》各個知識點的情況,結合本校和本班情況錄制有針對性的微課視頻。設計視頻教程時控制時長,因為太長學生容易學習倦怠,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一般一個微視頻5-15分鐘,輔以用于知識鞏固強化的針對性練習和用于課堂知識內化的學習活動等。為很好促進學習,建立班級《電工電子學》學習群,在群里面師生合作探討本學科的問題,及時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適當布置設計任務,讓同學們協同解決難題。布置設計任務,學生完成后可以上傳班級群,同學們一起點評,提出意見和建議,共同進步。
《電工電子學》學習過程中,實驗部分也是重點,以往傳統教學中,老師會在實驗室教授實驗內容,并指導學生操作,但是一般只演示一兩次,不能保證每個學生當時就看懂且會操作,在翻轉課堂學習時,學生可以多次觀看并就疑惑處詢問老師,到了課堂階段就可以短時間學會操作并完成實驗內容,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生也可以錄制各自實驗步驟,請老師點評,老師可以全時段的了解全部同學的實驗步驟,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以便學生改進。
在課程考核時,根據學生課前學習、課堂情況、平時知識討論、以及上傳的實驗視頻綜合考量,不簡單以試卷為衡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的提高。
四、總結與展望
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存在幾個關鍵環節,一是明確視頻教內容,要精品化,以往視頻內容大多是課堂內容的錄制,內容簡單,形勢呆板,問題的針對性不強,不利于學生自學。二是精簡視頻長度,現有的教學視頻一般以課時為單位,時長一般在40-50分鐘,甚至更長,視頻片段過長,學生專注力下降,效率降低,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三是布置針對性作業,學生要根據學到的知識完成作業,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四是在教學閉環中根據學生學習時的反饋及時跟進,幫助每個學生解決所遇問題,調整視頻內容和作業,不斷完善時時更新。
結果證明,基于文本提出的通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模式,但翻轉課堂的適用范圍具有一定局限性,其實施難度也高于傳統教學模式。對老師的要求較傳統教學模式都有所提高,首先要求老師能制作適合本班本專業的識破內容,其次要求老師全程跟蹤學生學習,包括學生課堂學習;對學生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學生有更強的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反之翻轉課堂也正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利手段,也更能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
[2]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電化教育研究,2014-7
[3]羅少華.中美翻轉課堂實踐案例比較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職燕,女,陜西楊凌人,碩士,桂林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是自動化控制,嵌入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