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轉南
【摘要】針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常見的教學“無序、無策”的現象,本文提出“要逐步培養及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則要把隱性的寫作策略進行明化處理,并且有一個較科學合理的方式來安排教學寫作訓練的序列”的觀點。本論文指出,建立一個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科學的寫作訓練策略序列,是改善目前作文訓練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 寫作策略性技能 序列 新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041-02
作文教學是一項雙邊活動,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互動的。在這雙邊活動中,教師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學生學什么、如何學,這些問題不止一次橫亙在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心上。隨著時代變遷、知識更新,作文教學的新問題帶著學生的個性認知特點再次粉墨登場。
作文“教什么”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該教給學生什么的寫作策略知識。寫作策略性知識即關于如何寫作的知識,其實質是一套如何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和修改文章等方法或規則支配作者構思和修改文章的活動。它滲透或貫穿在整個寫作過程之中,對寫作活動和作品質量影響很大。二是教學序列安排問題,這些策略知識怎樣安排著來教。學生的“學”與此“教”是聯動的。教的內容要植根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學生學的過程也必然要根據已有的認知水平。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隱性的過程,它不具有能力形成先后順序的“直線式絕對性”特征,在作文教學中要把這種隱性特征明確化,讓學生習得有效的寫作策略。
一、當前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寫作策略序列研究的概況和文獻綜述
作文訓練的序列,指的是培養學生作文能力全過程的科學安排。當代美國著名的學習和教學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提出過“序列原則”的理念,他認為:“學習發展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應當遵循兩個序列:第一是學生認識能力發展序列;第二是科學知識的邏輯結構序列。”“構建序列,是指作文訓練應循序漸進,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訓練體系。這一訓練體系,就是為完成訓練目標而設置的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序列,是一個分散訓練難點、分步訓練能力、經緯交織的合理結構。”
過去的作文教學序列,如幾個主要的“以文體為中心”、“以思維訓練為中心”、“以重視過程為中心”及“以培養興趣為中心”等,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變化情況,現實針對性不強,導致這些序列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應用不足。筆者反思,不少興盛一時的作文序列各領風騷數年后難以為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有些作文序列缺少堅實的理論基礎,或出現理論失誤。比如以“文體為中心”的“模仿——創作”的序列,其序列邏輯起點是“模仿”,而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作文活動起始于作者對于客觀現實的認識或感受,作文的邏輯起點應是源于作者生活中的所見所感。用“模仿”的方法訓練結構材料的能力和文字表達有時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這只能有限地解決一些表達的問題,卻難以解決認識過程這一重要環節。(2)有些作文序列有輕視寫作理論的傾向。類似于“活動作文”模式的作文序列主張“訓練大于理論”、“訓練先于理論”,是一種非理性的寫作教學思想和訓練體系,它不能使寫作教學走上科學化、現代化的道路。(3)作文序列研究成果脫離學情,仍然不能解決寫作策略的內隱情況,使寫作策略依然模糊。
二、在新課標教材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寫作策略序列研究的理論背景
寫作能力的提高不能僅靠寫作知識,還要有寫作策略性知識。作文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活動,其主要的制約因素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教師,這主要指教師的寫作教學知識。(2)學生,這主要指學生原有的寫作能力。(3)寫作課程內容,這主要指能夠增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寫作知識”,即相關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等。
在這三個方面中,教師要依據學生原有的寫作能力,結合自身的寫作教學知識,選擇、運用合適的寫作課程內容,以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而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通過寫作知識來轉化。對此,寫作理論研究專家馬正平教授提出:“通過寫作知識進行寫作能力的轉化”的作文能力形成觀應該是現代作文教學的主要指導思想。
近年來隨著新課標教材的深入實施和改革,我們應借助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的力量,把當中的內隱的“緘默”寫作程序性知識、策略性技能進行顯性處理,讓學生習得精品技法。從教材入手,整理初中各學年的作文主要知識訓練點、內含的寫作策略性技能,是作文序列建構的良好推手。
三、基于初中語文新教材的作文教學寫作策略序列的研究
基于初中語文新教材的作文教學寫作策略序列的研究,是以“科學有效”為原則,即要重視教學中學生作為“人”的本質特點,符合初中學生心理思維發展的規律、認知規律、寫作規律等。重新整合教材與教學實際,使之相適應地形成一個體現寫作策略能力培養的作文教學序列。寫作策略研究內容的訓練體系,要以《課程標準》的寫作教學要求為目標,以現行語文課文的訓練要求為依據,以寫作過程為經線,以文體的單項知識訓練為緯,確立“簡約、動態運行,螺旋上升,與生活、教材、思維、成長同步”的教學思路,把寫作的基本能力、思維的基本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三維的作文序列。
教育部于2016年新審編了七年級語文教材,新教材中所選的文章均是文質兼美的好文章,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完全可以將它們變成作文教學的藍本。要把教材當中的內隱“緘默”寫作程序性知識、策略性技能進行顯性處理,讓學生習得精品技法。在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下,對新教材進行開發寫作策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把單篇課文的寫作策略加以強化訓練,二是把類似課文并行比較,加大寫作策略的文本支持。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新教材為例,把單篇課文的寫作策略明確處理,對主要的知識訓練點、寫作策略進行分篇整理。
再把類似課文中相近的寫作策略加以比較整理,加大文本支持,使學生對寫作策略的認知更直觀:
在此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標準寫作教學目標、新教材寫作策略知識及七年級學情調查分析,七年級的學年序列總目標是:倡導學生寫生活作文,以真寫事:真實反映事件的經過,客觀而清晰地反映事件真相。具體的寫作策略有:①景物描寫(修辭運用);②景物描寫(多層次運用);③敘事中描寫的運用;④敘事中鋪墊的運用;⑤完整敘寫一件事;⑥合理敘寫多件事;⑦詳實與略寫;⑧人物描寫(動作);⑨小中見大,合理選材;⑩合理選材,豐富多樣;{11}結構謀篇訓練;{12}自評作文的方法;{13}自改作文的方法。
由新教材來看,寫作策略性技能應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能對應新課程標準中的寫作教學目標,其序列性及螺旋式也是明顯的。寫作策略性技能沒有明顯地以作文知識的身份出現在教材中,但是它卻實實在在的滲透了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敏銳的教學嗅覺來梳理和重視寫作策略性技能,對教材中的寫作策略性技能的處理應適時、適度,注意使它與整個階段的作文教學序列相結合,使序列合符“逐步深化與生活、教材、思維、成長同步”的教學思路。
進行初中作文教學寫作策略序列研究,應該是開放性的,應該是可以靈活掌握的序列,不能以一種封閉式目標來固步自封。“寫作教學永遠都不會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可循,寫作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必須始終保持一種開放性的姿態。”學情前測的序列目標就屬于開放式的序列。以學情、課程標準目標、教材中的寫作策略性技能為三個維度,共同建構起一個立體式的、螺旋上升的作文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可以對該序列進行開放式、創造性的二次加工,使教學目標具備了生命力,這樣的寫作策略序列目標是靈活的,能使作文教學獲得科學持續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立崗主編﹒教學的原理模式和活動[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3]吳立崗﹒中小學作文訓練序列方法淺析[J]﹒教育研究,1988年第9期.
[4]曾祥芹﹒第一套作文教學序列體系的開創[N]﹒中國教育報,2010年1月28日.
[5]趙靜.寫作教學的實用化傾向——國外寫作教學的啟示之一[J].學科教育,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