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珠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關注文本思想內容的理解,忽視了語言文字的運用,異化了課程性質,造成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須從語文本體教學內容出發,設計教學流程,突出語言文字運用這一核心目標。
【關鍵詞】弱化理解 突出語用 改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077-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主陣地。提起語文課,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閱讀課,因為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課所占課時比重最大,教師投入精力最多,但是收效甚微。
有關語文學科專家曾經做過兩次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調查,一次是調查教師教課文后學生對課文理解究竟有多少提高,結果三年級學生提高幅度是10%,五年級學生提高幅度僅1.5%。還有一次是采用“學生自學”和“教師教課文”兩種教學方式學同一篇課文,測試結果,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自學效果都略高于教師教學效果。從專家的兩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效率是低下的。為何語文教師認認真真備課,辛辛苦苦講課,實際教學效果卻不能令人滿意呢?根本原因在于我們老師把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定位在理解文本思想內容上,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放到語文教學的突出位子上,課堂教學的流程更是為理解文本思想內容服務。
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教師將教學的核心目標定為“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這對父與子的了不起”。教學的基本流程:用文中的語句評價這對父與子;接著讓學生在文中勾畫出能體現父子了不起的相關詞句,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體會,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整個教學環節教師圍繞著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組織教學流程的。這篇文章學完后,留在孩子腦海中的是這對父子是如何了不起的。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也進行情感朗讀、也會提及關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方法,但這些語文知識、方法、技能只是整堂課的點綴。這樣的教學設計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異化了語文課程性質,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
那么怎樣改變這一現狀,突出語用這一目標呢?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準確把握文本特點,抓語文核心要素,確定教學內容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因此,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我們要結合文本特點,抓住語文知識、語文方法、語文技能等核心要素進行內容的取舍。如《臨死前的嚴監生》一文,此文最突出的特點是人物動作的細節描寫,我結合高年級學段目標,單元學習要點及本課特點將學習目標定為“學習作者抓住人物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文中對嚴監生動作描寫的相關語段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圍繞“動作描寫”這一語文知識點展開教學。讓學生畫出表現嚴監生行為的相關語句,體會嚴監生的內心世界。再圍繞為何課文再三細致地刻畫嚴監生的動作展開討論,體會動作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和性格特點的重要作用。最后在遷移運用中強化對動作描寫的認識。學生通過語言學習帶動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強化了語言形式的學習和體會,實現言意兼得的目標。
二、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圍繞本體性內容,設計教學流程
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在《語文課須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一文中明確指出,無論是語文知識教學、語文技能教學還是語文方法教學,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都應該按照“認識——實踐——遷移”這樣的流程設計教學。這樣的教學流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真正意義上落實學習語用這一目標。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按照上述教學流程設計,首先讓學生默讀描寫春天小興安嶺景色的語段,通過換詞,比較“抽出”與“發出、長出……”的不同,學生初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接下來學習“夏、秋、冬”三個季節時教師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在那些用詞準確生動的語句上,圈出來,讀一讀,品一品,再次體會作者用詞之準確,之精妙。最后,讓學生抓住當地一個季節中的某個景物的特點寫一段話,寫后評一評,看誰在描寫景物特點時用詞最準確,最生動。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建構的,在學生經歷了認識——實踐——遷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真實的學習行為才會發生,學生也正是在這種語言文字的品味與錘煉中逐漸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準確表達的。
三、改變教學方法策略,找準讀寫銜接點 實現讀寫結合
總之,要想打破內容分析這一閱讀教學屏障,實現語文教學的美麗轉身,就要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核心來組織教學流程,這樣才能真正把語文課上成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課。
參考文獻:
[1]吳忠豪.《語文本體性教學內容研究》,上海師范大學,《語文建設》2014年34期
[2吳忠豪《語文課須圍繞本體教學內容組織教學》,上海師范大學,《小學語文教師》2013年1期
[3]倪文錦.《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學設計》,華東師范大學《課例中的兒童本位理念(序)》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