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青
【摘要】每所有一定辦學歷史的學校里都會有一個龐大的老教師群體,他們是教師隊伍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年齡和教齡的增長,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職業倦怠、進取心消失、職業情感下降等種種狀況。當然,我們幼兒園也不例外。
【關鍵詞】老教師 新潛力 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186-01
一、我們的困惑:
曾經,時常看見這樣的一幕幕:有的老教師心不在焉地組織一日活動;有的老教師好無奈心地批評教育幼兒的無心過錯;有的老教師參加教研活動人到心未到,做個純粹的聽眾;還有的老教師事事與管理者針鋒相對……
這樣的他們,作為管理者,我們心焦、心急、心煩。怎么辦?放手?抓好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就好了?不行,老教師的懈怠心理、消極語言和行為具有暗示導向,長久以后會波及整個教師群體。關注老教師群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是學校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找回年輕時期的激情和干勁。
二、我們的思考:
——“沒事做”抑制老教師發展
我們認為改變老教師的工作狀態迫在眉睫,但是絕不能照本宣科,隨便套用哪個理論來對他們實施管理。我們管理者要思在前,行在后。
首先,我們對老教師的價值,進行了再認同:
1.老教師是幼兒園寶貴的財富。
他們教學經驗充足,知識閱歷豐厚,為幼兒園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
2.老教師是幼兒園發展的標桿。
人們常說,衡量一個團隊的戰斗力,不是這個團隊中最強的一個,而是其中最弱的一個。老教師散布在全園的各個年級組內,其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組內的其他教師,特別是稚嫩無知的新教師。他們積極的職業情感,可以給予年輕人正向的職業導向,大大提高幼兒園工作效率,推動幼兒園的持續發展。
其次,我們仔細梳理了目前老教師群體中的典型表現,可以大致分為:
1.積極向上群。
在我們老教師隊伍中,有個別的教師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保持高度的工作責任心,不管事大事小,激情依舊,踏實努力。
2.消極懈怠群。
(1)事不關己型。
這一類型的老教師,只圖上好八小時的班,只需那份應有的工資,任何本職工作之外的事,都和他無關,什么先進,什么比賽,都別找他。
(2)冷言冷語型。
這一類型的老教師,總是會三兩結伴,他們之間的話題,就是見不得別人好,有誰加班加點了,他們會說:“那么積極干什么?又不給你加班費。”有誰得獎了,他們會說:“沒什么炫耀的,得了獎不還是得天天上班?”
最后,我們對本園教師的培養與發展機制進行了反復研讀。的確,盡管提到“給予不同層次的教師搭建不同的發展平臺”,但真正操作過程中,或許也是受上級各條線的比賽和評優的導向,很多的機會都是給予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的。久而久之,老教師處于“沒事做”的狀態,長期的“ 沒事做”,就得不到肯定,如果心態調整不當,就會表現出消極的狀態。
三、我們的做法:
——“給事做”推動老教師發展
對老教師群體進行梳理和認同后,我們在不同階段嘗試了專為他們的不同“特需策略”。
第一步:傾聽心聲:讓老教師產生歸屬感。
老教師經歷了幼兒園發展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幼兒園發展的坎坷歷程,他們期待著更多的尊重與關懷。不管哪一類型的老教師,我們都進行了個別談話,以“分享喜悅 分擔悲傷”為主要話題。從傾聽中,我們堅信,每個人都是向上的,誰也不想成為隊伍中的最后一個。他們憶當年,是因為他們想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也能做得很好;他們語言攻擊,是因為他們也想得到在集體面前亮相的機會,被重視、被肯定。管理者的人文關懷,真誠傾聽,會讓老教師產生對幼兒園的歸屬之感,從而極大地激發自己的職業情感。
第二步:提供平臺:讓老教師發揮特長。
為了更好地激勵老教師的專業持續發展,挖掘隱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潛力,我們為他們提供與青年教師機會均等的發展舞臺:可能他們集體教學不夠創新,但他們對幼兒的日常護理、班級工作、家長工作自有一套,我們就為他們開設了專題講座,讓他們為青年教師、后勤保育員說說“如何尊重孩子的隱私?”“學會如何贊揚孩子?”等。可能他們中的確有人不善公開亮相,我們就在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臺為他們開辟了“動動手”“動動腦”版塊,讓他們每周一次把積累多年的家庭親子小游戲與全園家長分享,做好8小時外的家長指導工作。
四、我們的反思:
隨著學校管理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逐漸成為管理文化的主流,并使學校管理從犧牲人的個性追求回歸到對人的尊重、關愛、理解和支持的理性平臺,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在打造骨干教師、扶持青年教師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善于管理和用好老教師,揚其長,諒其短,容其過,念其功。
其實老教師對于所謂的虛名并不看重,他們看重的是被別人認可與肯定。一個人在他需要得到滿足后,“自我實現”便開始突出。優秀的管理者就該有睿智的管理頭腦,知人心、揚特長、善思考、巧實施,挖掘團隊中每一位成員的內在潛力,才能提升整個團隊的持久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