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鍶瑜
【摘要】當前社會,許多城市中的家長都會在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就為學生報各種各樣的音樂興趣班,學習古典音樂以及學習各種樂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借此機會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但在我國農村,由于教學環境以及經濟因素的限制,就導致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并不多,因此農村教師就應該對音樂教學加以重視,從而幫助農村小學生不斷的提高音樂素養。
【關鍵詞】體態律動 農村小學生 感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14-01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動下,教育部十分重視農村小學教學中的音樂教學,并且積極鼓勵農村教師加強對小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以此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音樂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知音樂、理解音樂,就應該將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從而使教學氛圍變得積極活潑,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漸漸的愛上音樂。
一、體態律動對于農村小學生音樂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教育階段,音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只有學生對學習音樂產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的去學習,從而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在傳統的農村音樂教學當中,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落后,這就使得音樂課堂的課堂氣氛沉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就應該將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農村的小學音樂課堂,讓音樂課堂逐漸轉變為體驗式教學課堂,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投身音樂學習當中,讓學生對音樂知識產生更層次的理解,并教會學生運用形象的思維來理解抽象的音樂,從而使學生不斷地提高自身音樂素養。
(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創造能力
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以此來使學生的樂感不斷提升。將體態律動過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農村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魅力。此外,體態律動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將音樂中的節奏以及韻律表達出來,讓學生領悟音樂的真諦,以此來增強其觀察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帶來積極影響[1]。
二、體態律動對于農村小學生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作用
(一)體態律動可以喚醒學生音樂本能
本能是指人們不需要學習就具備的能力,所謂音樂本能就是指每個人對音樂天生的感知能力。由于農村小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相對較少,這就使得學生的音樂本能沒有被充分的挖掘出來,因此就導致農村小學生對于音樂認識還不夠全面。并且由于當今社會功利性藝術教育的影響,就使得學生與生俱來的音樂本能受到抑制,難以得到相應的發展與提高。維也納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關于“律動喚醒音樂本能”的音樂思想中也滲透著許多著名教育學家的思想觀點,就比如法國哲學家盧梭的基本觀點之一“遵循自然法則”對兒童進行教育,這就是說,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應該遵守自然規律,讓學生自由發展,尊重學生的天性,只有這樣,學生的音樂本能才能夠被喚醒,從而不斷提升對音樂的認知,使學生的音樂素質不斷提高[2]。
(二)體態律動使學生充分感知音樂
音樂感知是音樂體驗中最為基礎的階段,學生想要獲得更為豐富與高級的音樂體驗就需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人生閱歷以及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只有這樣學生能夠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體態律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室中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由的舞動身體,并且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與感知,從而使學生充分的感受音樂,為學生音樂素養的不斷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3]。
(三)體態律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將體態律動應用于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塑造音樂形象,以此來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從而不斷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欲望以及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生《小貓舞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肢體語言將小貓的神態以及動作表現出來,然后與同學進行分享,使學生之間充分溝通,從而對音樂的認識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小貓的形象模仿,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帶來幫助。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部對農村的素質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因此,農村音樂教師就應該不斷加強對于農村小學生的音樂教育,并將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當中,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及積極性,從而喚醒學生音樂本能,使學生能夠充分的感知音樂,進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佳楣.體態律動對于農村小學生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作用——體態律動在白石小學的行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4.
[2]陳瑤.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育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3]韓翔. 肢體律動——作為“多覺統合”對學生音樂認知能力的培養作用[D].上海音樂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