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王淑美
【摘要】以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制藥應用型示范專業為例,闡述了示范專業建設的可行性,探討了示范專業建設的內容,為示范專業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示范專業 中藥制藥專業 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廣東省創新強校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37-01
我國已明確提出“中醫走向世界”的口號,而中藥產品作為我國在醫藥出口的主力軍,亦肩負著奪回被日韓侵占的國際市場份額的重任[1]。國家將中藥制藥專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大批中成藥制藥企業發展壯大起來,因而本專業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因而更新辦學模式,加強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中藥制藥行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中藥制藥應用型示范專業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我省中醫藥事業整體實力位于全國前列,中藥產業發展同樣名列前茅,擁有一批有影響力的中藥企業以及較為完善的中藥產業鏈[2]。我校積極參與中藥類相關專業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中藥類專業和研究平臺建設,為現代中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中藥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一直是我校重點,現已形成一支知識結構合理、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學院通過委派教師出國學習,參加各種專業學術活動和培訓班,進企業學習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通過現有的青年教師培訓機制,通過以老帶新的培養模式,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水平。
與企業合作創立“康美創新班”, 采用“工學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培養中藥學專業應用型、具有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采用全程培養實踐能力不間斷,并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即“理論課—企業進課堂;實驗課—模擬實戰;見習實習—進入企業”。通過 “康美創新班”的培養模式的探索改進,已經取得初步成效,與同專業學生相比在學習能力、綜合素質以及就業各個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為進一步探索對“中藥制藥”“中藥資源與開發”兩個專業進行“三加一”的全新教學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礎,也為培養應用型創新性人才積累了經驗。
2.中藥制藥應用型示范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
(1)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圍繞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中藥人才的目標和定位,結合中藥制藥行業人才需求特點,通過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模式,從多學科、多元化交叉滲透的角度,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探索、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滿足社會對中藥學人才多樣化需求。結合企業要求,優化課程體系,提高實驗課及企業實踐的時間和課程比例,進一步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特點,完善“三加一”人才培養模式[3]。
(2)培養一支專兼結合、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教師隊伍是教育、教學中的核心資源,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發揮著基礎及主導作用。按“內部培養+外部引進+企業聘請”的方式構建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4],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的師資培訓機制。通過使教師到企業實踐,參加行業學術研討會、派教師到海外高水平大學短期學習、聘請企業精英進課堂等手段,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這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保障
(3)凝練教學成果,推進教學改革
改變以系統知識傳授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專業課程上,大力提倡和推廣啟發式、互動式、任務式等互動模式教學,鼓勵案例教學,模擬實訓等。構建從單純重視知識傳授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專研能力的引導式教學模式。形成具有“寬基礎,精專業”的特點,并建立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的教學方法,從而構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教學方法體系。
(4)加強產學研一體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與企業合作,建立健全各項學生實訓管理制度[5],包括校內外實習基地管理規章制度、校外實習(訓)管理辦法、校外實習(訓)管理職責、質量考核評價標準、安全管理、設備管理及各種協議文本。加強實訓教師的培訓,提高實訓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在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進行實訓教學內容改革,建立基本技能實訓模塊,增加生產性實訓項目,逐步使仿真生產性實訓比例超過50%。按照“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依據行業標準編寫實訓指導書。
參考文獻:
[1]陳柏林.讓中醫走向世界 讓世界了解中醫[J]. 中醫藥學刊, 2003, 21(8): 1403.
[2]黃尤江, 鄭利榮, 黃卓泳.中醫藥查新項目統計分析與廣東省中醫藥科研現狀淺析[J]. 現代化縱論, 2013, 13(8): 5-7.
[3]蘇世彬,陳堅民,李廣培等.“三加一”創業教育模式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探究——以福州大學為例[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16, 7(1): 62-66.
[4]王新星.高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7(2): 185-186.
[5]潘馳群,潘緒科.創業模擬實訓師資選派管理制度研究——基于2013年安徽省第一期創業模擬實訓師資數據[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13, (8):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