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合作潛能,實現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在問題的引入、習慣的養成、小組的調配方面下功夫,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探討了初中數學實現學生合作學習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合作學習;實現策略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積極有效的合作學習是激發學生潛能、激活學生記憶、開啟學生心智的重要手段,當然,如何更高效地開展合作學習,讓我們的數學教學課堂煥發出盎然的生機,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長期不懈地開展探索與實踐。
一、合理把握合作時機,引入研究性問題
實現卓有成效的合作性學習,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預設和引入,把握問題預設和引入的時機非常重要,這是實現合作學習的起點。這就需要教師對問題進行篩選,合理把握時機,引入研究性的問題,只有這些具有研究價值的數學問題,才能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資源共享。
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雖然到處都存在著數學問題,但是,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小組合作學習要解決的是單靠學生自己不能夠很好地解決,而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才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需要教師把握時機,合理引入,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鍛煉學生合作能力,提高合作的成效
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指學生之間根據數學問題進行的多邊交流和共享性問題研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否通力合作,實現高效的合作學習,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要有意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提高學生合作的效率。
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合作學習是前提,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小組合作能力,實現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最終目的。通過引導和影響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實現高效合作學習的必要途徑之一。
三、注重組內分工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為主要單位的學習方法。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組內分工學習的合理性,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特點,以保證學習任務分配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成員之間的有效配合。
例如,在學習完“實數”相關課程后,教師可以要求每一小組制作一份關于對“數”的總結的小報,要求各組長按照學生不同興趣進行任務安排,將版面裝飾任務分配給對繪畫感興趣的學生、將抄寫任務分配給寫字較好的學生、將資料收集任務分配給對閱讀感興趣的學生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充分運用自身優勢,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前所未有的樂趣。
四、課后學習模式的實施
現階段的教學目的是學以致用,初中數學的學習意義更是如此。數學作為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更應該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以布置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后也能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時,必須考慮課后習題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關聯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后,選出一個小組代表,統計、總結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壓歲錢、零花錢、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等等,并引導其運用所學知識精確計算,完成合理分配、利用家庭收入的任務,以此得到利益的最大化。對于初中生來說,這樣的方式不但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還能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這對他們在日后的生活中使用數學知識也有極大的幫助。
五、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有效地拓展學生發散思維。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學會運用多種方式解決同一問題。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對每一種方法進行驗證。使學生思維得到發散,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主動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高度測量”相關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三角形測量方法有哪些?”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一些小組會運用金字塔陰影法,一些小組則會直接運用三角函數。隨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三角形測量工具有哪些?”一些學生會選擇尺子、還有一些學生會運用相機照相。在教師的引導下,各小組對這些測量方法和測量工具的優勢和缺陷進行討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促進學生思維拓展。
六、發揮好小組評價功能,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
對于不善于進行小組合作的成員,教師要及時地發現,及時地提供指導,甚至要及時地進行小組調配。這就需要發揮小組評價功能。比如,為了更好地監控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我每隔一周就要對小組成員展開合作性評價。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生合作學習的結果,更包括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這樣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不足。對于不具備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進行單獨輔導,跟蹤指導;對于不能與本組學生良好相處的學生,教師可以考慮重新進行小組調配。不僅如此,當我們把同一組評價結果進行縱向對比的時候,還可以及時發現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方便教師及時地進行干預和指導。
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教師除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外,還要對不善于合作的成員進行有效的管控。教師對這些潛在問題的及時發現,能夠有效地避免合作學習的無效性,通過及時地指導或是小組調配,能防患于未然,有效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模式是新課改要求下的新興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劃分小組,合理設計學習內容,注重組內分工學習,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以實現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用的充分發揮,進一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小丹.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6(02).
[3] 陽家紅.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實效性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08).
[3] 張華安.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6(06).
[4] 張大琴.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