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楊穎
[摘要]營改增已經從2016年5月1日起在我國全面推開,原營業稅企業已全面改征增值稅,這給企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會計核算、稅費管理、發票管理等財務管理領域帶來影響。國家實施營改增的目的是給企業減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產能結構調整。而真正把企業稅負減輕落實到位就需要加強財務管理來實現。其具體應對措施是:組織財務人員參加營改增知識培訓;開展稅收籌劃,實現企業稅收最小化,經營利潤最大化;完善發票管理,嚴禁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管理;影響;策略
一、營改增的內容與意義
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是指以前征收營業稅的項目改成征收增值稅。我國“營改增”已從2012年在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進行試點過度到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全行業全面推開,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將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和營業稅的主要區別是增值稅只對產品或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而非營業額,可以避免流轉環節重復征稅現象。“營改增”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是國家財稅體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可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給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在全面推廣“營改增”政策背景下,深入剖析“營改增”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充分研究和應用國家的營改增政策對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一)營改增對企業營業收入的影響
營業稅是以企業的營業收入為基礎,營業稅稅率的多少并不影響當期的營業收入。而增值稅是價外稅,稅款不包括在商品的價格內。假定提供服務的總價格不變,營改增后企業的銷售收入會相應減少。以增值稅稅率為6%,銷售額為100萬元的銷售合同為例,稅改前企業的營業收入為100萬元,稅改后的營業收入則降為94.34萬元,減少5.66萬元。可見營改增后為保持同樣100萬元的營業收入將銷售價格提高到106萬元。
仁二)營改增對企業營業成本的影響
對于營改增一般納稅人企業而言,其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在銷項稅額中抵扣。由于企業購買房屋、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或購買辦公用品、車輛燃油,員工出差住宿費用等各項成本費用支出中包含進項稅額,同等價格條件下記入企業成本的金額相對營改增前要減少。例如:營改增企業采購某產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價格為A,稅改前增值稅進項稅不可抵扣,企業營業成本為A;稅改后價稅分離,假設增值稅稅率為i,則此項采購成本為A/(1+i)。可見,營改增后同等條件下企業營業成本有所下降,其下降比例和取得增值稅發票的稅率相關,稅率越大下降越多。
(三)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營改增相關文件要求,營改增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的,將從高稅率征稅。這就對營改增企業會計核算提出更高要求。營改增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設置賬簿,提高會計核算水平,規避稅務風險,若有涉及不同稅率的業務應當嚴格按照不同稅率類別進行會計核算,保持合同條款、原始票據及賬務處理三方面的一致性,即按不同業務簽訂合同,分類別開具發票,設置不同輔助科目進行核算。
(四)營改增對企業稅費管理的影響
營業稅稅制下,企業應交營業稅直接通過營業收入乘以適用稅率計算即可,比較簡便。而增值稅稅制下,稅費計算較為復雜,涉及的政策法規較多,稅務管理難度較大。在稅費計算上,增值稅有銷項稅和進項稅之分,進項稅有可抵扣和不可抵扣之分,企業取得用于諸如消費之類的進項稅是不可抵扣的,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額等于當期銷項稅額與當期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差額。若當期進項稅額大于當期銷項稅額,則無須納稅,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可留下期繼續抵扣。在稅費申報上,增值稅申報表數量和項目較多,前后邏輯關系較強,編報難度較大。
(五)營改增對企業發票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后,企業的發票種類發生了變化,也給發票管理帶來新的困難。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開具的增值稅發票有兩種: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對兩種發票的使用范圍和管理要求稅務部門有不同的規定,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涉及抵扣問題,發票使用和管理不當將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另一方面,增值稅發票限額與營業稅不同,發票限額普遍較低。對于營改增后新認定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發票限額一般為10萬元,限量25張,遠遠低于原營業稅發票限額和發票領購數量,而申請大額發票限制條件較多,辦理時間較長,從而給企業業務開展帶來諸多不便。
三、營改增下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分析
國家實施營改增的目的是給企業減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產能結構調整。而真正把企業稅負減輕落實到位就得加強財務管理來實現。筆者就營改增環境下,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一)組織財務人員參加營改增知識培訓
實施營改增后企業的賬務處理和計稅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增值稅在賬務處理和計稅方法上較營業稅復雜,因此企業財務人員應當加強增值稅相關知識學習,學習國家稅務總局最新的營改增文件和有關問題解答。實行營改增的目的就是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財務人員只有掌握并充分利用營改增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做好稅務籌劃才能真正做到減輕企業稅負。
(二)開展稅收籌劃,實現企業稅收最小化,經營利潤最大化
營改增企業財務人員應當認真研讀國家營改增政策和文件,就涉及本企業的相關問題積極與主管稅務機關溝通,為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的稅務環境。同時財務人員應當加強與企業內部業務部門的橫向溝通,熟悉本行業業務性質、經營流程,對主要業務如何合理納稅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案,既不能偷逃稅款,也不能出現因對政策了解不到位而導致的多繳稅款、預先納稅等行為。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靈活掌握國家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分析企業實際,創造符合政策的條件,收集相關佐證資料進行備案,使優惠政策應享盡享。二是合理安排采購活動和進貨渠道。企業應當加強供應商管理,在供應商和服務商的選擇上,應當注重供應商的資質信譽,應當選擇財務會計核算完善健全、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廠家,獲取到盡可能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三是合理安排銷售活動,獲得延遲納稅的好處。如:未收到貨款不開票;在不能及時收到貨款的情況下,采用分期收款等手段推遲納稅。
(三)完善發票管理,嚴禁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1.增值稅專用發票與普通發票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經濟業務發展效用,還是完稅抵扣的“證據”。我國現階段業務往來均實施憑票扣稅,企業的專用發票應當如同銀行票據一樣嚴格管理,由專人負責保管、定期盤點,若是發現專用發票遺失,則必須在第一時間報告主管稅務機關。實施營改增后,企業應當對現行的與發票相關的內部控制進行重新評價,發現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盲區,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改進。同時財務部門應當與業務部門聯動,制定可行的發票管理內部控制,進一步加強專用發票開具的監督檢查,規范專用發票開具的相關流程,嚴禁虛開專用發票。
2.要著力探索解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困難的可行辦法。由于增值稅是憑票抵扣的,企業如果無法獲得正規的專用發票也將無法抵扣。現實中企業往往存在應取得而未取得專用發票現象,變相造成稅負增加。一方面財務部門應加強宣傳,提高業務經辦部門的節稅意識,使其認識到取得專用發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財務人員在報銷環節應當加強審核,對應取得未取得專用發票的業務不予報銷,進而提高專用發票的獲得率。
四、結語
總之,營改增對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企業財務人員要轉變思路,增強自身風險和責任擔當意識,強化營改增知識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要從全局角度分析營改增給企業發展帶來的相關影響,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為優化企業生產、銷售策略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