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麗
[摘要]政府委派會計制度是政府部門向其下屬部門委派會計、財務人員,以達到監督其派駐部門會計、財務行為等一切經濟活動。政府委派會計制度是會計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行,近些年在全國迅速開展實行,事實證明,政府實施委派會計制度以后,明確了政府委派會計人員人事權和管理權,規范了單位的財務會計行為,有利于會計信息真實性。
[關鍵詞]政府;會計委派制;意義;問題;對策
一、政府委派會計制的基本概念
(一)內涵
政府會計委派制定義為政府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向其所屬單位委派會計人員,委托委派會計監督會計所在單位經濟活動特別是會計行為的一種制度。此項制度不僅是規范部門經濟工作秩序,而且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有效工具,好處主要是強化會計監管,建立健全適應要求的會計監督約束機制,預防和治理腐敗。
(二)主要形式
1.直接管理形式。此種形式是主要是以政府名義向下屬單位直接委派人員的形式。此種形式主要由地方政府使用。委派會計人員的來源比較多樣性,主要有:一是原單位人員,二是從財政局人員選派,三是公開招聘。
2.集中制形式。此種形式主要表現為基層設立國庫收付中心,國庫收付中心統一管理:一是會計人員,二是資金結算,三是進行會計核算工作。
3.零余額帳戶統管形式。此種形式是對行在保持部門資金和財務權不變的前提下,由財政部門專門負責單位財務工作的會計委派形式。委派會計主要由同級別的財政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
二、推行政府會計委派制的重要意義
(一)明確政府委派會計人員人事權和管理權
加強經濟管理,明確政府委派會計人員歸宿問題,維護正常的會計工作秩序。推行政府會計委派制度,可以解決會計管理中委派會計人員歸屬權問題,將委派會計人事權和管理權限分開,避免本單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因此可以很好的保障機構和人員可以客觀公正的執行有關政策開展工作,
(二)規范單位的財務會計行為
政府實施會計委派制度后,會計人員獨立工作,提供的數據更加真實可靠,為政府正確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提供了信息根據。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政府收支矛盾較為突出,但是又存在著部分預算外的賬外資金。實行政府會計委派制之后,能夠有效監督所在單位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監督,有效監督管理資金使用,有利于盤活存量資金,避免出現占用和挪用,減少權利尋租空間,使財政資金能夠發揮最大效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有利于會計信息真實性
政府實行會計委派制度后,委派人員的各種關系由原單位管理,會計人員與被派出單位之間保持相對獨立,對委派會計人員進行約束,確保了委派會計能夠依法行政,為其會計信息真實性提供了制度保證;同時也有利于將事后監督變為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的全程監管,有利于構建財政大監督體系,從而有利于會計信息真實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三、政府會計委派制實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對政府委派會計制度認識不足
許多單位對政府會計委派制度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對如對會計委派制的性質認識存在誤區,認為此項制度是上級干預下級工作的措施。對此項規定有一定抵觸情緒,給委派會計工作開展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
(二)政府委派會計制度不完善
委派會計制度實行以后,但是相關配套制度政策卻沒有出臺、完善,使得委派會計地位、待遇等問題沒有明確規定。第一,雖然實施此項制度之后,看似委派會計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委派會計是上級政府部門下派,造成了與其進入單位領導之間存在地位上的矛盾。第二,對于委派會計的待遇多少,有誰負擔及晉升等問題,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標準。第三,在實際工作中,委派會計人員普遍感到承擔的工作較為繁重,沒有明確規定政府委派會計工作范圍。
(三)存在著參與被派出單位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財務會計部門是一個單位不可或缺的部門,委派會計除了負責被派出單位的會計、財務及核算業務之外,還要參與監督、預算等決策業務,但是委派會計的主要職能還是監督職能,造成委派會計工作的主要目標:保證受派單位的收支活動不違法,當某項收支活動存在不確定因素時,委派會計沒有十足的信心,除了其工作考慮,委派會計就會反對該項收支活動,委派會計受自身目標所限,就會使被派出單位經濟活動受到限制,委派會計參與被排除單位決策的積極性有所降低。
(四)委派會計存在權利尋租空間
政府實施此項制度以后,考核委派會計的指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被派出單位經營活動的好壞,委派會計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造成其監督職能的弱化,造成委派會計與被派出單位存在默契,提供不真實的會計賬目,甚至會計可能在派出單位威逼利誘下,使權利尋租存在可能性。所以,實行會計委派制雖然使得被派出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實現了相互分離,客觀上減少了會計人員與單位領導串通舞弊現象的發生,但它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權利尋租行為。
四、原因分析
(一)會計委派制是新生事物,缺乏相關理論指導
會計委派制是八十年代中期創造出來的一種會計管理模式。2000年各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實行會計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見》,標志著使此項制度有章可循。由于此項制度的實施時間并不是非常長得時間,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和制度不多,綜上這些因素使政府會計委派制度目前還不成熟,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會計委派制急需相關理論的指導,但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理論研究還很不夠,影響了實踐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當前激勵約束機制存在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委派會計的待遇不盡合理、對委派會計的激勵不夠、缺乏對委派會計的再監督等問題上。目前委派會計與被派出單位的這一利益關系仍未理順。委派會計的待遇問題不徹底解決,激勵機制就無法建立。此外,目前我國雖有代表國家利益的財政、審計、稅務等國家監督機關,也初步建立了會計師事務所等履行社會監督職能的社會中介機構,但對委派會計這一監督者的再監督還不夠,這些都不利于委派制工作的開展。
(三)上級政府與被派出部門之間可能存在利益沖突
實施會計委派制后,委派會計代表上級政府的監督被派出單位的一切財務收支活動,定期向上級政府報告單位財務情況等,使其能及時掌握被派出單位的各種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被派出單位的掩蓋問題的想法無法轉化為實際行動,這是目前推行會計委派制阻力較大、部分單位反對會計委派制的根本原因所在。
五、完善政府委派會計制的建議
(一)明確政府委派會計的人事權和管理權
實行會計委派制后,委派會計在被派出單位的變成了代表國家和上級政府行使權力,委派會計的人事權和管理權歸上級政府所有,這提高了委派會計的地位,使會計人員不受被派出單位的控制。關于委派會計的工資待遇,應由受派單位負擔。職位調整也由委派單位負責。
(二)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應當出臺法律法規明確委派會計的權利責任。上級政府在派出會計之前應在相關制度允許范圍內,明確委派會計的權責,應當在充分考慮被派出單位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委派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保證委派會計能夠按照有關規定,依法履職。
(三)健全完善對委派會計的激勵機制
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完善激勵機制。在具體實踐中,結合委派會計工作權責,結合派出單位實際情況來進行,以保證委派會計業績考核工作的嚴肅性和針對性。還應該針對不同人員的別不同,通過多種激勵手段和方法(物質獎勵、精神獎勵、提高職務登記等),實施不同的激勵措施。
(四)加強對委派會計的監督管理
要建立完善委派會計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對委派會計的后續管理,解決被委派會計的后顧之憂,從制度上保證會計委派制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