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于11月9日閉幕。張研農當選新一屆中國記協主席,邵華澤、田聰明被推舉為名譽主席。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記協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的工作報告,討論通過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章程(修訂草案)》,選舉產生了中國記協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選舉了主席、副主席,推舉了名譽主席,任命了書記處書記。
胡孝漢、田進、周樹春、張小國、牛一兵、孫繼煉、傅華、陳頌清、張育新、莫高義、馬合木提·買合蘇提、劉成安等12位同志當選為中國記協副主席。
常務理事會任命胡孝漢、王冬梅、潘崗、張百新、季星星為書記處書記。
第三屆中國報業新媒體大會舉行
據人民日報 2016中國傳媒融合發展年會暨第三屆中國報業新媒體大會11月10日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幕。來自全國170多家報社、報業集團、互聯網傳媒機構和新媒體的330多位與會代表參加會議,主題是加快推進融合發展和新媒體轉型升級發展。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國家網信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出席會議。
會上,中國報業協會發布了《2015—2016中國傳媒融合發展年度報告》《中國報業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對中國報業融合發展項目及實戰案例“雙十佳”、中國報業短視頻微電影大賽“雙十佳”獲獎作品進行了頒獎、展播以及經驗交流。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項目”獲中國報業融合發展特別成果獎。
第二屆漢江流域城市黨報論壇
在孝感舉行
本刊訊 為充分發揮漢江流域城市黨報論壇支持改革、促進發展的強大合力,深入宣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基層實踐,為漢江流域城市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新聞輿論支撐,11月17日至18日,在湖北省孝感市舉辦了第二屆漢江流域城市黨報論壇。
本屆論壇主題為“綠色發展,媒體責任與擔當”,旨在圍繞助推“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下漢江流域綠色發展和推介“中國孝文化之鄉”——孝感的城市形象進行交流。論壇共同探討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傳播“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共同探索按照平等互惠原則,如何在新聞資源、信息資訊、城市推廣、企業營銷、廣告經營、媒體融合等方面攜手合作,促進共同繁榮,壯大主流媒體實力。
中國報業協會,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湖北、河南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處負責人到會祝賀。部分高校新聞學院專家學者,漢江流域城市黨報負責人和記者與會。會議期間,進行了論文評選。還開展了“漢江潮涌——綠色發展看孝感”采訪活動。展示孝感風采,傳播孝感形象。
本次論壇由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共孝感市委宣傳部主辦,孝感日報傳媒集團、《新聞前哨》雜志承辦。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成立
據人民日報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11月17日在廣州正式揭牌成立。這是中央批準成立的國內首家全媒體集團,也是“媒體大省”廣東媒體供應側結構性改革的開篇,目的是以“媒體+金融”“媒體+技術”思路探索破解媒體融合發展難題。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整合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廣東廣播電視臺兩家傳媒單位旗下優質的財經媒體資源和經營性資產,實施跨介質、跨單位、跨業態戰略重組,大力發展“媒體”“數據”“交易”三大核心業務。
在媒體業務方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將做大做強財經全媒體,以“中央廚房”為平臺,全面整合報刊、頻道、頻率、網站、新聞客戶端、社交媒體等優質內容和傳播渠道。全媒體集團提出,構建具有強大競爭力、可與世界主流財經媒體比肩的財經全媒體集群,為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中國方案”,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在數據業務方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將加快發展飛笛資訊等現有的數據類業務,積極拓展與國內外大型交易所、交易中心和知名金融資訊服務商的交流合作,擇機設立金融數據服務公司。在交易業務方面,將積極引入戰略合作伙伴,打造理財資產交易中心和文化金融交易兩大平臺級產品。
南方周末跨界視頻領域
據報道,南方周末聯手燦星制作成立廣東南瓜視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基于電視臺、視頻網站、移動終端等多種播出平臺制作文化類型的電視、視頻節目,包括文化脫口秀、大型文化類真人秀、系列紀錄片等。 南方周末很早就成立了電視部,開始在電視領域探索,制作的電視節目及視頻產品在湖南衛視、四川衛視、上海紀實頻道、騰訊、優酷、搜狐視頻等電視及網絡視頻平臺播出。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革新了傳播方式、內容和載體,帶來輿論生態和媒體環境的深刻變革,但根本的邏輯沒有變,用戶至上、內容取勝,仍是移動互聯時代各類媒體取得成功的基礎。即將到來的5G時代更是優質視頻產品的下一個風口,南瓜視業就是在風正起時提前布局,以優質節目激發大眾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關注,傳播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
《華爾街日報》數字用戶規模創新高
美國第58屆總統大選期間,《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都拆掉了他們的“付費墻”,把訂閱者的競爭暫時放到一邊。不過,《華爾街日報》沒有這么做,其在大選期間依然樹立著自己的“付費墻”,以推動更多的數字訂閱。結果顯示,只要保證新聞品質,重大事件報道中不拆“付費墻”也不會讓用戶流失,有時還能吸引更多的用戶。
在選舉日前后,該報11月8日的新增數字訂閱用戶數量是日常平均新增數量的兩倍,9日大選投票正式落下帷幕時,新增用戶達到了日常平均數的3倍,到10日,這一數字已經翻了四番,截至11日,《華爾街日報》達到了其新增數字訂閱用戶數量的最大規模。值得指出的是,《華爾街日報》正在經歷一個艱難的財政時期,其并不能免受整個報紙廣告行業全面下降的影響,并且,他們最近宣布了裁員和收購的組合,旨在精簡新聞編輯室的規模。目前,該報擁有94.8萬的數字用戶,道瓊斯公司計劃到2017年年底將這一數字提高兩倍。
央視2017年廣告銷售方式“變臉”
中央電視臺2017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會于近日落幕,來自各行各業的20余家頂級品牌企業成功入選央視“國家品牌計劃”,“超級IP資源招標”同時完成。據了解,在“國家品牌計劃”的引領下,央視廣告的銷售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核心資源采取全年打通、長單銷售,取消臨時性和散單購買,保護入選企業的權益;國民經濟中各行各業的優質企業將匯聚于綜合頻道,最黃金的時間服務于最優質的客戶;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定位更加清晰,從單一的廣告銷售升級為全方位的品牌傳播服務。
英國《電訊報》調整“付費墻”戰略
英國全國性報紙《電訊報》開始調整“付費墻”戰略,推出訂閱“《電訊報》附加”服務,費用在每周2英鎊(17元)到6英鎊(51元)之間。據悉,《電訊報》中大約有20%的內容將只向這部分訂閱者提供,但其余80%的內容仍然可以免費訪問,包括視頻。“付費”內容包括專欄、獨家采訪和深入分析,編輯每天都將選擇哪些內容必須通過“付費墻”才能閱覽。
像大多數傳統報紙一樣,《電訊報》一直在努力轉向依靠更多數據驅動轉型,那么,如何像《金融時報》和《經濟學家》等其他設置了“付費墻”的出版商一樣,找到一個明確的變現途徑?據介紹,《電訊報》不會很快將其付費內容發布到社交平臺,但所有免費訪問的內容都將在臉譜的即時文匯和蘋果新聞中運行,蘋果新聞的蘋果客戶端應用提高了《電訊報》的流量。
“互聯網+訂報”拉動紙媒消費
中國郵政集團上海分公司宣布推出“互聯網思維+傳統收訂模式”的新措施,報刊專用單微信訂閱功能正式上線。據介紹,《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主要黨報都開始采用這一新型的訂報方式。
隨著互聯網和手機閱讀的普及,紙質閱讀受到巨大沖擊。傳統的收訂方式主要包括柜面收訂、上門收訂、網上PC端收訂、設攤收訂和11185收訂,而今年上海郵政推出了4種新渠道,分別是專用單微信訂閱、手機端訂閱、微信內萬種報刊收訂以及“上海郵政掌上營業廳”微信優惠訂閱。每一個郵政收訂人員的手機里均裝有一個“郵政手持”APP,包含了續訂卡查詢、收訂、統計等功能,通過手機可以便捷地完成報刊收訂,同時,該APP還支持線上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支付方式,大大提升客戶報刊訂閱的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