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鄂
2016年夏,中國農谷核心區屈家嶺管理區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全域被淹。災難考驗著政府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屈家嶺把握大勢,積極引導輿論,為全區抗洪救災贏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個維度:構建政府與媒體、公眾間的良性互動
1.通過主流媒體及時傳遞信息。
今夏,荊門屈家嶺管理區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罕見洪災,全域被淹,對外交通中斷。由于管理區基礎薄、底子差,救災設備和人手嚴重不足,急需外界支援。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管理區主動作為,為前來采訪的央視、湖北日報、湖北衛視、荊楚網等數十家媒體創造條件,使他們深入一線,及時發布“決戰4晝夜——屈家嶺張柞生產隊600名干群誓保堤壩安全”、“14 萬畝農作物受災 1.7 萬余間房屋受損”等信息,對外公布災情、救災情況等。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等新媒體進行轉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廣東佛山的波蘿救援隊自帶救生設備,千里馳援屈家嶺,荊門義工聯組織義捐贈,為災區送來急需的水和食物。
2.多途徑與公眾形成互動。
尊重公眾知情權,通過新聞通氣會、傳單、廣播、手機短信等形式,實現信息的上傳下達。此外,政府當好傾聽者與服務者。洪水退去,管理區組織機關干部深入包聯村(隊)受災群眾家里,核查災情、宣傳救災政策、指導災后補救工作;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了解受災情況與重建需求,據此制定扶持政策。
兩種功能:注重輿論宣傳的價值導向
突發性自然災害事件中,新聞媒體選擇什么報道角度,設置什么議程,關系到群體非理性行為與新聞“次生災害”的發生。屈家嶺此次洪水災害報道,由于引導有方,新聞報道總體來說比較客觀,發揮著凝聚功能與消解功能,化解矛盾,維護了穩定。
1.凝聚功能。
各家媒體發揮凝聚人心與引導輿論的責任,用筆和鏡頭定格一個個感人畫面,記錄一件件感人事跡,推出了“最美老板娘曲小華”、“湖北荊門消防搶險救援”、“九八抗洪英雄再赴洪流救人”、“娘子軍抗災顯身手”、“抗洪保電父子兵”等報道。這些鮮活的事跡,經媒體聚焦傳播,傳遞著正能量,讓人們看到了屈家嶺黨員、干部、群眾的責任擔當,堅定了重建家園的信心。
2.消解功能。
誤會與謠言源于信息的不對稱。7月20日,網傳“屈家嶺江峰藥業公司發生爆炸有毒氣體泄漏”。此前,該信息始在QQ群、微信朋友圈傳播擴散,一時謠言四起,引發恐慌。屈家嶺管理區網管辦及時匯報輿情,并向有關部門和企業了解詳情,并會同荊門市有關專家現場檢測,出具權威報告。網管辦及時發布檢測意見,兩小時后,謠言平息。當晚,屈家嶺管理區召開新聞通氣會,向媒體進一步澄清事實真相,并通報救災工作進展,使輿論關注點回到抗洪救災。
三個轉變:展示政府應急宣傳的探索
洪災百年一遇,再加上輿情疊加,給當地政府危機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屈家嶺探索突發自然災害下宣傳思想工作新思路。
1.宣傳手段轉變。
從單一到多元,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全媒體,整合各類宣傳資源,擴大有效傳播范圍,正面引導輿論。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微信、短信等平臺全覆蓋,屈家嶺推動各類媒介協調聯動,號召干部群眾用QQ群、微信群轉發等方式多途徑跨平臺發布傳播信息,實現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災情發生后一周內,就刊登、轉載報道200余條,百度收錄“屈家嶺”新聞3000余條;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推送信息點擊量過萬;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平臺推送防汛救災短信20余萬條;據不完全統計,通過上百個微信群發布的募捐信息籌款達數十萬元。宣傳手段的多元化,為屈家嶺抗洪救災收獲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
2.危機動員轉變。
屈家嶺在大災面前提前謀劃、科學統籌,從應急到管理、從階段性到延續性、從監測到預警,充分把握宣傳的時度效。
一是信息公開及時性與統一性。災害發生后,宣傳部會同防辦、工委辦公室、財政局、民政局等部門組成宣傳專班,堅持一天一碰頭,一天一匯總,進行信息收集和審核,在確保信息客觀真實準確的前提下,對外發布權威信息。同時,要求各單位各部門以宣傳部門對外發布的信息為依據,回應各方提問,確保黨和政府的信息公信力。
二是議題設置科學性與延續性。宣傳部門隨時關注了解事態發展和救災情況,不同時期就應災側重點,科學設置新聞議題,進行連續跟蹤報道。初期,重點宣傳災情和救災應對情況;中期,重點宣傳救災典型事跡、安置與社會救助情況;后期,重點宣傳災后重建與生產自救情況,始終保持宣傳連續性、宣傳熱度不減。
三是輿情研判預見性與快速處置。災前,屈家嶺啟動網絡輿情與重大突發事件新聞應急處置預案,組織全區網絡信息員加強值班與輿情收集研判工作。“大災之后有大疫”,考慮到區內養殖廠眾多、大量畜禽死亡、城區大面積過水、飲用水源污染、持續高溫、安置點人群集中等因素,管理區預見到防疫防病問題可能成為民眾關切的又一熱點問題,積極部署安排。宣傳部門提前準備,通過媒體宣傳、手機短信、致群眾的一封信等形式,及時對外公布死亡畜禽處置情況及防疫防病知識,有效地化解民眾擔憂,避免次生輿情產生。
3.治理格局轉變。
宣傳思想工作是實現社會治理的基礎工作。一直以來,宣傳工作忽視了公眾的心理感受和社會支持。災情發生后,我們察覺到受災群眾的焦躁不安、信心喪失等不良情緒,便開展了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構建大宣傳格局。
一是聯系市藝術劇院開展慰問演出,以文化節目宣傳展示抗洪精神和大愛之情;將報刊雜志、象棋,電視等休閑娛樂設置放到安置點,供受災群眾日常消遣,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
二是向社會發出倡議,請來心理咨詢師、藍天社工等愛心人士和社會組織,深入各安置點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引導災民自我管理,為屈家嶺救災工作提供社會支持。
良好的新聞輿論引導工作,令屈家嶺管理區在空前的洪災面前,爭取到外界大量的支援,疏導了災民情緒,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為重建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