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摘要]現今媒體從業者所處的輿論環境錯綜復雜,時代賦予新聞工作者更多的使命與職責。過去,對于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動作狀態和成效,而忽略了最本源的內容,即正確的工作取向。工作取向正確,才能確保工作方向的準確。要研究好新聞工作者如何保持正確工作取向,需要從從業動機、實踐向度、職業愿景三個維度進行拓展。這實際上是從新聞從業者入職時、工作中、未來工作走向等不同階段進行分析,旨在動態分析,準確把握,為新聞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 工作取向 職業道德 職業理想
2016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他對廣大新聞工作者提出四點期望,即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習總書記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明確要求和殷切希望,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基本遵循。其中堅持正確工作取向是為新聞工作者指明工作為了誰,這是新聞工作者自覺抵制各種誘惑,自覺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本源問題。認識到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重要性,對新聞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新聞工作者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一、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重要性
黨的新聞宣傳工作,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堅持正確工作取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新聞領域的正確反映和總體看法,是新聞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成才之魂和從業之基。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認為,在存在階級的社會里,新聞媒體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總要做某個階級、階層、黨派、集團的喉舌。無產階級政黨以及人民大眾的新聞媒體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應自覺按照黨和人民喉舌的要求進行新聞報道。“黨報黨刊應當真正代表和捍衛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成為他們自己的報紙。”毛澤東同志也早就說過:“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就要有政治家眼光、政治敏銳力和政治責任感,要有堅定的黨性原則,要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
2.堅持正確工作取向關乎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前途。
新聞職業,在社會分工中擔負著特殊的社會職責。因而新聞從業者,必須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山無脊梁要塌方,人無脊梁要垮掉。當一個新聞工作者沒有或者失去了正確的工作取向,就等于丟掉了自律的武器、失去了精神支柱、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就有可能滋生故意捏造的虛假新聞、缺乏基本道義的歧視新聞、追求過度刺激的煽情新聞、權錢交易的有償新聞等等,不僅毀掉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前途,還給新聞行業抹黑,甚至造成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2016年6月7日,《法治周末》刊發失實報道《中國藥品審批“大塞車”》,該報記者未經采訪引用的關于藥品審批的陳述,與我國當前藥品審評審批情況嚴重不符,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由此可見,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正確的工作取向,自覺遵循新聞職業道德原則與要求,并將其轉化為正確的職業行為。
3.堅持正確工作取向決定了新聞工作者工作的深度和廣度。
一個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的工作取向,正如一個科學家必須具有科學精神一樣,才能引導從業者執著追求新聞理想,不斷拓展職業生涯的深度和廣度。當此之時,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進入轉型期,輿論場復雜喧囂,廣大新聞工作者更需要把握好思想的基座、價值的坐標,堅持正確的工作取向,勤奮工作、甘于奉獻,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考題。
有了正確的工作取向,新聞工作者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站在縱觀社會全局和歷史發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時代精神,切實履行職責使命。有了正確的工作取向,新聞工作者才能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接地氣,連民心,涌現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報道,新聞作品才有生命力,新聞工作者才會得到認可。“愿以新聞記者終其生”的新聞先驅邵飄萍,正是始終把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以高尚的理想情懷、優秀的新聞作品把新聞工作者這一職業詮釋得淋漓盡致。
二、當前新聞工作者易出現的幾個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新聞工作者在堅持正確工作取向方面,存在著一些主觀或客觀的問題。
1.忽視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持續學習。
一些年輕新聞工作者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新聞事業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過時,有些忽視、漠視甚至厭煩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其實,這就是理論功底不扎實的最明顯表現。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經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地繼承、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已經逐步形成了科學、系統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新聞工作者應自覺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理論學習當作成長需要,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學深悟透,以科學理論作為“定盤星”“導航儀”,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缺乏職業規劃容易被社會嘈雜聲音干擾。
當前,我們正處在大變動、大變革時代,新聞從業環境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挑戰,隨時都在干擾新聞工作者的思想和意志,多元化社會思潮對新聞工作者的直接沖擊,甚至隨著新媒體的迅猛崛起,傳統的記者編輯不得不面對新的困境,“辭職”“轉行”成為流行語。這些新情況共同構成了當前新聞業的一個時代剪影,愈加考驗著新聞人的初心。面對復雜多變的輿論環境,“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信條,能否經得起現實雨水的沖刷?如果自己沒有用心規劃和準確定位,在職業發展上沒有做到胸有成竹,新聞工作者的追夢路就難免被耳畔的雜音所干擾。
3.部分年輕新聞工作者畏懼下基層。
現在社會環境發生很大變化,采訪手段更為先進,工作條件大為改善,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大量信息。部分年輕新聞工作者不愿深入實地采訪,他們坐在空調間,依靠QQ、微信、微博,不愁沒有新聞線索。像這樣的“辦公室記者”,不知道下基層為何事,下基層也是流于形式,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河南日報》記者童浩麟,從業22年走遍了河南省所有縣(市),到記者站工作5年,開封400多條胡同,他走了300多條,“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講好百姓的故事”已成為其職業習慣。2016年,童浩麟和同事一起采寫的新聞《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誠信》獲得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一等獎,這也是5年來他在基層工作中第三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事實證明,新聞工作者只有沉下心、俯下身,與人民群眾心氣相通、血肉相連,才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報道素材,才能更好地凸顯新聞的品格與力量。
三、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三個維度
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就是要在從業動機上搞清楚“為了誰”,在實踐向度上搞清楚“依靠誰”,在職業愿景上搞清楚“成為誰”。
1.從業動機:心系百姓,始終不忘初心。
為時代書寫,為人民立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永恒主題,是“為了誰”的最好解讀。馬克思說,記者應當生活在人民當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路上,心里才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有群眾;在現場,心里才有感動。
現實中,不乏存在部分新聞工作者從業動機不純的情況,有的把這份工作視為掙錢吃飯借以謀生的手段;有的沉迷于“無冕之王”的頭銜,揮霍著媒體公信力;有的盲目迎合受眾低俗趣味,過分追求報道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有的甚至喪失職業道德,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新聞工作者的從業動機,不僅僅是一個職業素質的問題,它直接關系著新聞事業的發展及社會的輿論導向,必須嚴肅對待。
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必須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把新聞工作作為記錄歷史、引領時代的崇高事業來追求,決不能從中撈取個人好處,陷入追名逐利的庸俗之中。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出品的微電影《花開的聲音》,是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生動詮釋。影片以老中青三代黨報人成長、堅守、傳承新聞理想的故事為主線,捕捉了記者不顧個人安危,深入一線采訪的感人片段,藝術再現了新聞人強烈的責任和擔當。
2.實踐向度: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出接地氣的作品。
新聞工作者依靠什么獲取好新聞?“基層和群眾”是一個理想的答案。基層和群眾,是每個新聞工作者的情感之根、報道之根。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就是要在工作中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調查研究作風,在基層中感受最真實的民生,在基層中吸收最豐富的社會營養,帶著感情為人民疾呼,寫有感情的人民之事,唯此才能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才能達到正面宣揚黨和人民的目標。
基層是新聞富礦,是民生晴雨表,是新聞資源不竭的地方,是新聞工作者成長成才的搖籃。近年來,荊楚網一直堅持引導記者走基層,到一線發現新聞、采寫新聞。通過建立基層蹲點制度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領導帶隊深入基層調研,指定青年同志一對一定點幫扶,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和深入的思考,幫助青年記者編輯深入了解群眾的關切和實際需要,不僅網站原創作品越來越多,稿件內容越來越“實”“深”“精”,網站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一大批年輕記者編輯迅速得到鍛煉、沉淀,很快成長起來。
3.職業愿景:甘于奉獻,為新聞理想不懈奮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新聞工作者的理想和目標,只有結合為黨的方針政策吶與喊、為人民的權益愿望鼓與呼的大目標,服從并服務于這個大目標,才能有價值、有意義。新聞工作者,要把個人理想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結合起來,在推進黨的新聞事業中實現個人理想,在為人民服務中實現個人價值。
實現新聞事業遠大理想,新聞工作者要立足本職,把工作干到一流,努力做到極致。告別自滿,才能有所進步;拒絕平庸,才能贏得讀者。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應全方位培養職業素質,練就新聞寫作的十八般武藝,樹立精品意識、創新意識,增強新聞敏感,搞好新聞策劃,扣緊時代脈搏,創作出更加新穎、獨特、精彩的作品,不斷增強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傳播力與感染力。
人生需要奮斗,夢想需要行動。今年夏天,在湖北省多地遭受強降雨襲擊之際,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多路記者主動請纓奔赴一線,無論是漬水的村莊、潰口的堤壩,還是村民的安置點和山體滑坡的現場,隨處可見他們身影。他們腳下淌著洶涌的洪水,鏡頭對準感人的瞬間,晝夜不歇,忘我工作,為百姓及時精準播報災情信息,鼓舞荊楚干群戰勝洪魔士氣,傳遞了強大的正能量。
正確的工作取向是新聞輿論工作的職業之基。在當前新聞宣傳任務極為繁重的情況下,廣大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切實履行新聞輿論工作肩負的職責和使命,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推動黨和人民事業蓬勃向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 鄭保衛:《當代新聞理論》,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
[3]胡天然、胡懷庭:《新聞工作者道德價值取向與媒體公信力》,《新聞與寫作》2011年第10期
[4]趙平喜:《網絡新聞跟帖場域中價值觀的“社會表達”》,《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5]王彧、姜繼恒、李宇:《新常態下基層新聞工作者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科技傳播》2016年第19期
[6]鄭晉鳴:《一個老新聞工作者的新聞理想》,《新聞戰線》2016年第5期 (荊楚網)
【群友熱議】
馬雪健:“新聞工作者如何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值得所有新聞工作者來思考和討論。個人愚建,新聞工作者如何能履好職,首先是一個定位問題,是把新聞當成職業還是責任,是把群眾當成自己人還是局外人,是把媒體當成工具還是舞臺,這是進入新聞行業首先應考慮清楚的問題。
李克偉: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新聞記者提出了4點希望,一句話總結,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我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同時作為湖北文明網的建設者,天天都在搞文明創建,更要以勤奮踏實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營造網絡文明新風,傳播正能量,營造良好社會風氣,展示文明湖北風采。
高霞:新聞工作者要以人民為中心,這樣才能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從實際工作上來說,記者要深入一線,要發揮跑斷腿,說破嘴,問到底的精神;要勤勞,跑基層,不能只坐在辦公室拍腦袋想。新聞記者還要做好“挖掘者”,很多信息就在我們身邊,但是很少有人擦亮眼發現。我在做實習生時,每天不管多晚,都會把自己部門,自己戰線領域的相關稿件認真讀一遍。通過這個途徑,可以掌握本領域的信息,可以學習寫作的方法,可以發現很多的線索。
李琛: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的工作取向,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當人民的代言人。首先自己思想覺悟高、態度要端正,其次要沉下心,練好自己的筆桿子,做好具體工作,要多下基層,去認識湖北,認識中國。記者下基層采訪遇到困難時,不要怕,懷著誠意,總能成功。
羅莎: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就是要下到基層,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始終圍繞人民利益寫新聞。我們做編輯長期待在辦公室,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基層。只有多跟基層聯系,才能保持對工作的熱情。但是編輯大部分沒有做過記者,下到基層也沒人搭理你可能還會防備你。同事下基層時,當地宣傳部部長就感嘆說一年要接待不少假記者。本來基層單位想宣傳,我們有渠道,從理論上來講,工作應該是好開展的。但是很多新聞工作者沒時間去基層沉著,所以才搭不上線。所以當前新聞工作首先要解決怎么能走到基礎去,把基礎的好聲音傳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