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靜 鄭瑩
[提要] 項目驅動教學是高校進行教學范式改革的一種模式。經過調查發現,《會計學》等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可以并適用于項目驅動教學,該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助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
關鍵詞:項目驅動教學法;教學范式改革;復合型應用人才
基金項目:貴州財經大學2015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會計學》全面項目驅動教學范式改革與推廣研究”;2016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6gh02);貴州財經大學重點學科專項建設經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會計學》課程項目驅動教學范式改革探析——基于高校調查問卷結果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12日
一、問卷調查概況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以實踐為主導、以項目為主體,教師和學生通過共同完成項目從而完成學習過程的一種教學范式。項目驅動教學法,以前主要應用于中職、高職等學校,在高校運用較少。隨著部分高校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目標的提出,高校教學方式逐步多樣化,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已逐漸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該方法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對高校《會計學》等經管類課程在教學范式改革中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我們首先采用問卷的方式對高校經管類課程項目驅動教學法現狀進行調查。問卷在參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由具有豐富調研經驗的成員設計。問卷設計后,經過兩次檢測及修改,最終形成本次研究采用的問卷。
2016年4月,調查人員通過電子郵件發放問卷的形式開展調查。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106份,有效問卷共100份。本次問卷發放對象為全國各地各高校已經學習過多門經管類課程的高年級學生。從回收的有效問卷答卷情況來看,被調查者態度積極、填制認真,為后期進行問卷整理與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進一步保證了問卷結論的代表性。
二、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會計學》等經管類課程授課現狀。在100份有效問卷中,有11名學生接觸過項目驅動教學的課程,課程有《財政學》、《會計電算化》、《宏觀經濟學》、《會計學》、《投資項目管理》、《業績管理》、《財務管理》等。其中,有3名學生的《會計學》課程采用的是項目驅動教學。另外89名學生沒有接觸過項目驅動教學。項目驅動教學在現今經管類本科教學中并不普遍,很多學校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只有少數使用了項目驅動教學,并且數量也很少,只有一門或兩門采用。在采用項目驅動教學的課程中,有8名學生的授課教師采用的頻率為偶爾,占總數的72.73%。即使是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項目驅動的運用也不多,還是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
(二)學生對項目驅動教學的認識。在采用項目驅動教學的課堂上,學生的狀態能反映出教學模式的適宜性。在已開設此類課程的11名學生中,有6人認為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做”的多,大部分通過自身實踐來學習知識,教師起到輔助指導的作用;有4人努力跟上教師節奏,課堂上認真聽講;有1人則因為聽不懂或者不感興趣,沒有認真聽講。從已采用項目驅動的課程來看,學生能較好地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并且愿意配合教師,積極主動的學習,收效不錯。并且有81%以上的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總體上是比較滿意以及非常滿意的。
一項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幫助其更透徹的理解。因此,我們針對項目教學在提高學習熱情、幫助理解相關模塊知識方面的作用進行了調查。在11名學生中,1人認為項目驅動能極大提高學習熱情,8人認為項目驅動對提高學習熱情有作用,2人認為作用一般。由此看出,項目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就采用項目驅動教學幫助理解相關模塊知識的滿意度而言,有1人非常滿意,6人比較滿意,4人覺得一般。對幫助知識理解這塊,項目教學還做得不夠好,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比較普遍的情況下,項目驅動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可能較為陌生。學生對這種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操作模式不夠熟悉,具體運用時可能會產生壓力。90%以上的學生都或多或少在項目驅動教學中感受到了壓力。對這種壓力大多數學生愿意選擇與教師與項目組同學進行交流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團隊意識的鍛煉。
項目驅動教學中我們認為存在以下問題:學生興趣不足、投入時間不夠、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不夠、獲得指導太少、學生理論知識缺乏、學生操作技能不熟練、項目太難、能力有限等。而各選項中投入時間不夠和學生操作技能不熟練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其次是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夠以及理論知識缺乏。
在對存在問題的改進方式上,學生希望教師能在項目驅動教學過程中加強項目學習過程的指導、多提供有關于項目實施方面的資料、加強對項目理論教學以及加強對項目的講評。
(三)學生對項目驅動教學的期望。從學生對項目教學的態度來看,41%的學生支持項目驅動教學,35%的學生對項目教學不了解,19%的學生持無所謂態度。項目驅動教學在高校運用不夠普遍,仍屬于探索嘗試階段,沒有成熟的教學模式,這可能是造成一部分學生不了解的原因。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對項目驅動教學是接受的,如果所學課程采用了這種模式,他們一般都會去參與,有些學生甚至會表現踴躍,積極去適應。
項目驅動教學是教師的“教”穿插于項目中,學生是以“做”作為學習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學能力的好壞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有重要影響。從調查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贊同項目教學的方式,認為它能在主動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學能力。
在課程采用項目驅動教學、學生所期待的教學方式和評分方式的調查中,學生認為在眾多教學方式中,排前三名的是案例式、討論式、實驗課程,選擇的人數分別為61人、60人、53人。這表明學生更青睞有互動性、有項目引導的學習方式。同時,學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激發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方式以及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來提高項目驅動教學的質量。就評分方式而言,學生希望以實際表現作為評分的標準,團隊成員間按照貢獻大小分配得分。評分過程的客觀公正,是提高采用項目驅動教學的課程課堂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方式。
就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時主要應該側重培養的能力來看,學生認為項目驅動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激發和引導,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根據需要帶著問題主動去“學”,并最終有效地解決問題,獲得最有價值的知識,并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提升。同時,采取項目小組的方式,培養和鍛煉他們的團隊精神,培養他們主動探索的創新精神。
學生也期望項目教學能帶給他們操作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創新能力、決策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軟件設計能力的鍛煉。其中,以團隊合作能力和決策分析能力得分最高。因此,可以說項目教學能提供的和學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便于推行。
就項目教學的優劣勢來看,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教”在先,學生再以“做”作為復習或補充。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跟隨者。而項目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大多數學生是認同項目驅動教學的,它能使學生學習更主動積極、激發學生更大興趣、引發學生更多思考、促進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但同時它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可利用的教育資源較少、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合作欠佳、對項目學習模式不熟悉等。
(四)調查結果總結。由本次調查可知,在已實行項目驅動教學的課程中,整體教學情況良好。在項目驅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單純地聽教師講授理論知識,而是自己“做”的多。項目驅動教學法下,課堂上學生主要著眼于展示學習的思維過程,了解完成項目的要求及目標,教師給予必要解釋及指導。課后則要完成大量學習活動,如自己或項目組通過各種方式搜集資料、深入實地調查訪問、參與討論分析、完成實驗項目等。項目驅動下以完成項目為最終目的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及積極性,多數學生認為它對提高學習興趣以及理解知識有幫助,愿意積極參與。但由于項目教學推廣時間不長、范圍不廣,學生不夠熟悉,學習起來還有一定的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從大范圍來看,項目教學還不夠普遍。在倡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理念下,作為《會計學》等實踐性較強的方法性課程來說,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并逐步實施全面項目驅動教學法,寓教于實踐,對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實際工作能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具有較強的可行性與積極意義。并且就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該教學范式持支持態度。
三、基于調查結果對項目驅動教學范式改革的建議
(一)合理選擇項目。項目驅動教學是以項目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因此項目選擇的合理與否決定了項目驅動教學能否順利開展。教師在對項目進行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項目的選擇應切合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教學目標。專業培養目標決定了該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而課程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本課程之后應該掌握的理論及實踐知識,項目的選擇必須完全符合這兩個目標的要求。在未達到基本目標的時候選擇了偏離目標的項目,既事倍功半,又可能引起理解偏誤。
第二,項目的選擇必須具有實踐性。項目驅動教學法本身適用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會計學》課程所選擇的項目就應該與實務會計工作、企業行為相聯系,讓學生學習理論的同時進行實踐,深入理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第三,項目的選擇應與學生專業相契合。很多課程的開設不僅局限于本專業的學生,如《會計學》課程就可能面對非會計學專業經管類專業學生開設,這類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目的與會計學本專業學生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進行項目選擇時應注意區別不同專業的學生,本專業的學生在項目設計上更趨向于與本專業后續課程的聯系及知識掌握的牢固性與針對性,非本專業的學生則應注重與其所學專業相結合。如對于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會計學》項目驅動教學中可設置貨幣政策對企業行為影響的項目,從會計角度加強對其所學專業的認識。
第四,項目的選擇應與學生年級相適應。學生年級也會影響到項目的選擇,如大一新生和大四臨近畢業的學生在知識理解與前期知識的掌握上存在天壤之別,不能一概而論。項目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所處階段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及學習能力,選擇適合他們學習階段的項目。
第五,項目選擇中應注意項目難度的控制。需要學生完成的項目應難度適中,且學生對項目內容有一定的熟悉度。項目難度的判斷應基于大部分學生可以完成,但需要經過一定努力才能完成。這樣既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充分調動其學習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第六,項目應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與時效性。項目選擇設計時應注意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并結合當前熱點。如近幾年對于宏觀經濟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的研究較為熱門,項目設計中就可采用諸如貨幣政策與企業投融資行為關系等相關的項目。這種與當前熱點相聯系的項目既能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又能緊跟學術研究前沿,培養學生一定的科研思維。
(二)項目驅動教學的評分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考核通常以期末試卷考試為主,且期末考試成績占比較大,使得出現期末臨時抱佛腳的現象。項目驅動教學法下,應注重對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于項目驅動教學評分模式的期望,也著眼于公平公正,對于項目組中成員的貢獻大小極為看重,厭惡搭便車行為。教師在評分過程中應將考核作為激勵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深入考察,將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個體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加大平時考核的比重。評價標準不僅包括對項目完成情況的考核,還要關注學生的團隊意識、自主學習、表達溝通、信息處理、數理分析、創新等能力。
(三)教師的角色定位。第一,項目驅動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絕對的主導,學生也可能成為主角。教師要轉變自身定位,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充分溝通,共同探究,以完成項目的任務;第二,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聽之任之,放任不管。教師仍然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項目進展情況,指導和監控學生的活動情況,關鍵時刻給予指導,以免學生走入誤區,偏離目標。同時,要組織學生對項目進行討論,組織學生深入思考并反思;第三,完成項目過程中,學生可能由于受到挫折而承受較大壓力,教師應適時給予肯定,緩解壓力并指明方向、鼓舞士氣。在必要時,還可適當參與協調項目組內或項目組間的關系;第四,項目驅動教學將給教師本人帶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精通專業知識,具備較高專業素養基礎上,還要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與組織能力。既通理論,又了解實踐;既要烘托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積極性,又要把握分寸,避免混亂,指導教學向健康積極的方向邁進。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建新.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會計教學實踐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8.
[2]周曉慧.“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07.27.
[3]林先其,熊鷹.項目教學法在本科教育中的應用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